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C#设计与开发专家指南

C#设计与开发专家指南

  • 字数: 888.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缪勒 著作 黄敏 王会勇 崔洪斌 译者
  • 出版日期: 2010-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223654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563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C#设计与开发专家指南》:您是否在寻找能帮助您编写具有一致性的代码以及创建更健壮的应用程序的技术?《C#设计与开发专家指南》将提供一个设计策略集,说明如何用较少的代码来编写高性能的应用程序,以便使自己变得更加高效。这些策略特别适合C#代码,而且能够使您选择正确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编程要求。
《C#设计与开发专家指南》并没有涉及人多的理论,而是提供了大量编码示例来帮助读者学习如何设计应用程序,《C#设计与开发专家指南》提供了一些用于开始编写自己的代码的工具。《C#设计与开发专家指南》还分析了应用程序测试与支持、序列化xml、使用linq等方面的内容。在所有这些介绍中,所提供的技术能够降低安全性风险,提高应用程序的实用性,并且使应用程序用较少的资源来做更多的工作。
通过学习《C#设计与开发专家指南》,读者能够创建出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的设计,并且能够生成可靠性好、运行速度快、具有高安全性和效率的代码。
主要内容
·如何在考虑运行速度的前提下制定自己的设计策略
·用于构建应用程序的编码技术和脚本编写方式选择
·评估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方式
·用于部署、支持、维护应用程序的技术
·使用f#语言扩展应用程序以及命令行使用的步骤
·用于创建报告、多线程应用程序等的特殊编码方法
·如何选择正确的资源和工具
读者对象
《C#设计与开发专家指南》适合有一定经验的开发人员,并且这些开发人员希望就如何使用已经过证明的设计策略和编写代码的新方法来创建更佳的应用程序方面得到专家的建议。 
内容简介
《C#设计与开发专家指南》介绍的内容能够对作为开发人员的读者提供帮助,特别有助于那些工作于团队环境的开发人员。通过学习《C#设计与开发专家指南》,可使开发人员在开发时遇到较少的问题,使他们按时完成任务,而且应用程序在工作期间能够满足开发人员的要求。《C#设计与开发专家指南》介绍了如何完成所有这些任务以及其他任务。例如,会看到有多种设计应用程序的方式,而不只是在学校学到的一些技术。此外,还将介绍用于特殊类型的应用程序的很好技术,从而使人们更容易地从开始就创建出好的设计。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缪勒(John Paul Mueller) 译者:黄敏 王会勇 崔洪斌

缪勒(John Paul Mueller),是一名自由作者和技术编辑,他已编写过82本书,撰写过300余篇文章,主要涉及领域从网络到人工智能,从数据库管理到编程。他很近编写的书涉及Windows 性能优化、Windows Server 2008 GUI和Windows Server 2008 Server内核(Windows Server 2008 Server Core)以及新的Fluent User Interface(RibbonX)编程人员指南等方面的书籍。他具有娴熟的编辑技术,已帮助超过58名作者润色他们所编写的书的内容。 
目录
第1部分 设计策略
第1章 定义语言环境
1.1 设计战略元素的定义
1.2 C#语言
1.2.1 C#语言的优点
1.2.2 了解劣势
1.2.3 使用多种语言开发
1.2.4 多平台
1.3 盘点工具
1.4 收集资源
1.4.1 团队语言资源库
1.4.2 团队技能
1.4.3 经验的意义
1.4.4 定义外部资源需求
1.5 制定自己的设计策略

第2章 应用程序生命周期
2.1 生命周期的阶段
2.1.1 确定应用程序概念
2.1.2 构建应用程序开发团队
2.1.3 定义规范
2.1.4 确定概念的可行性
2.1.5 创建设计
2.1.6 测试设计
2.1.7 实现设计
2.1.8 编写应用程序
2.1.9 调试和测试应用程序
2.1.10 测试用户需求
2.1.11 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2.1.12 部署应用程序
2.1.13 应用程序的支持与维护
2.1.14 应用程序退役
2.2 生命周期模型
2.2.1 螺旋模型
2.2.2 瀑布模型
2.2.3 抛弃式模型
2.2.4 演化模型
2.2.5 增量/迭代模型
2.2.6 快速应用开发模型
2.3 敏捷编程技术
2.3.1 了解敏捷编程
2.3.2 敏捷编程的优点
2.3.3 敏捷编程的缺点
2.3.4 常用敏捷编程策略
2.4 制定自己的设计策略

第3章 定义设计策略
3.1 创建对象模型
3.1.1 定义类概念
3.1.2 功能集
3.1.3 定义候选类
3.1.4 从候选类中选择类
3.1.5 开发内部类
.3.1.6 添加外部类
3.1.7 考虑类的取舍问题
3.1.8 实现类设计
3.2 创建数据模型
3.2.1 定义数据需求
3.2.2 访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需求
3.2.3 创建数据类
3.3 用户需求
3.3.1 定义用户需求
3.3.2 创建用户类
3.4 将设计转化为UML
3.4.1 Visio
3.4.2 Visio UML功能概述
3.4.3 由LIML生成代码
3.5 制定自己的设计策略

第4章 设计用户界面
4.1 应用程序窗体类型
4.1.1 创建对话框实用程序
4.1.2 单文档界面
4.1.3 多文档界面
4.1.4 选项卡式界面
4.1.5 开发皮肤界面和自由格式界面的应用程序
4.1.6 RibbonX应用程序
4.1.7 通知区域
4.1.8 命令行
4.2 常用用户界面类型
4.2.1 菜单驱动
4.2.2 任务驱动
4.2.3 信息驱动
4.2.4 向导驱动
4.2.5 角色驱动
4.3 制定用户界面策略
4.3.1 使用户保持控制权
4.3.2 使用户沿正确的方向操作
4.3.3 定义交互界面
4.3.4 定义可靠的界面
4.3.5 安全性
4.4 可访问性需求
4.4.1 视觉元素的考虑
4.4.2 添加工具提示和可访问性说明
4.4.3 色彩使用技巧
4.5 制定自己的设计策略

第5章 设计时的速度考虑
5.1 速度与性能
5.2 开发高速应用程序
5.2.1 多线程
5.2.2 速度并不等同于代码
5.2.3 多重处理的影响
5.3 测量应用程序的速度
5.3.1 标准计数器
5.3.2 定义应用程序计数器
5.4 制定自己的设计策略

第6章 设计时的可靠性考虑
6.1 检验资源的有效性
6.2 保存数据、设置和状态
6.2.1 实现数据存储
6.2.2 保存设置的方法
6.2.3 实现状态存储
6.3 预测意外情况
6.4 RibbonX的可靠性优势
6.5 制定自己的设计策略

第7章 设计中的安全性考虑
7.1 假设最坏情况
7.2 消除错误输入
7.2.1 使用正确的控件或组件
7.2.2 检验全部用户输入
7.2.3 验证数据源
7.3 隐藏数据
7.3.1 保持数据本地化
7.3.2 加密数据
7.3.3 将数据放在受保护的位置
7.4 添加应用程序监视
7.4.1 定义监视策略
7.4.2 实现日志记录
7.4.3 使用事件日志
7.4.4 发送管理员警报
7.5 团队概述
7.6 制定自己的设计策略

第2部分 编码策略
第8章 定制集成开发环境
8.1 配置IDE
8.1.1 使用Visual Studio选项
8.1.2 定制工具栏和菜单
8.1.3 添加外部工具
8.2 使用代码段、宏和插件
8.2.1 创建和使用代码段
8.2.2 利用宏自动执行任务
8.2.3 依靠插件扩展功能
8.3 使用Visual Studio命令行
8.3.1 访问命令行
8.3.2 命令行开关
8.3.3 执行Visual Studio命令
8.3.4 运行应用程序

8.4 为自己的应用程序编写代码
第9章脚本
9.1 脚本创建选择
9.1.1 使用SQL Server
9.1.2 创建C#脚本
9.I.3 C#表达式评估
9.1.4 Windows Power Shell
9.1.5 语言集成查询
9.2 与SQL Server交互
9.2.1 visual Studio
9.2.2 使用SQL Server内置功能
9.3 在应用程序中加入脚本
9.4 C#表达式
9.5 制定Windows Power Shell解决方案
9.5.1 PS实用程序
9.5.2 创建脚本
9.5.3 执行脚本
9.5.4 获得调试支持
9.6 为自己的应用程序编写代码

第10章 在IDE中浏览数据
10.1 使用IDE元素
10.1.1 Autog对话框
10.1.2 Locs对话框
10.1.3 Watch对话框
10.1.4 Command Window对话框
10.2 使用可视化器
10.2.1 为可视化器定义需求
10.2.2 Text可视化器
10.2.3 XML可视化器
10.2.4 HTML可视化器
10.2.5 DataSet可视化器
10.3 获取第三方可视化器
10.4 创建自定义可视化器
10.4.1 配置可视化器对象
10.4.2 添加可视化器代码
10.4.3 测试新可视化器
10.5 为自己的应用程序编写代码

第11章 控件与组件
11.1 控件与组件的区别
11.2 定义控件类型
11.2.1 创建派生控件
11.2.2 创建User Control
11.2.3 创建新控件
11.3 创建组件
11.3.1 开发新组件时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11.3.2 定义新组件项目
11.4 添加新组件代码
11.5 测试组件
11.6 用对象测试平台测试类
11.7 为自己的应用程序编写代码

第12章 为应用程序编写代码
12.1 采用合适的命名习惯
12.1.1 匈牙利命名法
12.1.2 驼峰命名法
12.1.3 帕斯卡命名法
12.1.4 添加专用语法
12.2 添加命令行功能
12.2.1 何时使用命令行开关
12.2.2 添加命令行开关
12.2.3 测试命令行功能
12.3 正确退出应用程序
12.3.1 在什么情况下只关闭窗体是不够的
12.3.2 用System Environment设置退出码
12.3.3 Application.Exit()方法
12.3.4 用P/Invoke退出应用程序
12.4 使用自定义功能
12.4.1 何时使用自定义功能
12.4.2 使用自定义特征和异常类
12.5 为自己的应用程序编写代码

第13章 文档
13.1 对应用程序增加文档支持
13.1.1 文档概述
13.1.2 考虑开发人员的需求
13.1.3 考虑用户需求
13.1.4 考虑管理员的需要
13.2 创建文档注释
13.2.1 注释的类型
13.2.2 注释的正确位置
13.3 使用xML文件
13.4 文档输出的其他作用
13.4.1 用LINQ查询文档文件
13.4.2 根据文档自动创建应用程序报告
13.5 为自己的应用程序编写代码

第14章 错误处理
14.1 对错误处理不做假设的优点
14.2 特殊错误处理的重要性
14.2.1 正确地使用标准异常类
14.2.2 实现自定义错误处理
14.2.3 错误层次的重要性
14.3 错误处理的一致性问题
14.3.1 单一来源错误
14.3.2 多来源错误
14.3.3 最终错误处理
14.4 设计自恢复应用程序
14.5 为自己的应用程序编写代码

第15章 测试、调试和质量保证
15.1 测试应用程序
15.1.1 创建新测试
15.1.2 运行测试
15.1.3 利用TestView对话框设置测试属性
15.1.4 利用测试列表编辑器组织测试
15.1.5 Code Coverage Results对话框
15.1.6 TestRuns对话框
15.1.7 人工测试
15.2 调试应用程序
15.2.1 调试对话框
15.2.2 向IDE提问题
15.2.3 浏览内存内容
15.2.4 通过用户获得漏洞
15.3 质量保证检验
15.3.1 与B团队交流
15.3.2 构造有价值的反馈
15.3.3 用户参与
15.4 为自己的应用程序编写代码

第16章 部署应用程序
16.1 确定部署类型
16.1.1 测试版
16.1.2 局部部署
16.1.3 企业部署
16.1.4 热塑.包装部署
16.1.5 主版本和次版本

……
第17章 应用程序的支持与维护
第3部分 速度、可靠陛及安全性
第18章 围绕性能三角形开发
第19章 应用程序的速度
第20章 应用程序的可靠性
第21章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第4部分 编码技术
22章 序列化xml
第23章 linq
第24章 利用f#使应用程序增值
第25章 创建多线程应用程序
第26章 创建报告和其他输出
第27章 设计底层应用程序元素
第5部分 资源与工具
第28章 选择资源与工具
第29章 microsoft资源与工具
第30章 第三方资源与工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