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电接触理论、应用与技术

电接触理论、应用与技术

国际电接触著名专家经典力作,国内电接触著名专家倾情翻译!
  • 字数: 79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加)米兰科·布朗诺维克(Milenko Braunovic) 等 著;许良军 等 译
  • 出版日期: 2016-03-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242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52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1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电接触理论、应用与技术》(Electrical Contacts: Fundamentals, 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y)分为3篇:靠前篇为电接触基础,讲述了电接触的结构、机理及基本理论,电摩擦的基本形式与原理,常用电接触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应用,电接触可靠性等;第2篇为电接触应用,介绍了电力连接器的结构、故障机理及预防措施,电子连接器的材料、结构、故障机理及预防措施等,从电摩擦学的角度阐述了在各种条件(参数)下的滑动电接触特性及机理;第3篇为诊断与监测技术,介绍了摩擦表面的电检测、评估方法,以及电网的监测技术。《电接触理论、应用与技术》(Electrical Contacts: Fundamentals, 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y)引用了大量相关领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附有大量参考文献,使读者在掌握电接触原理及应用的同时,也能获得对该领域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电接触理论、应用与技术》(Electrical Contacts: Fundamentals, 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y)可作为电气设备科研与设计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校机电自动化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许良军,男,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很好教师。1982年、1986年于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机械专业分获机械制造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波兰Wroclaw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做访问学者,并于1999年获电气工程工学博士学位。他主讲了本科、研究生“检测技术与数据处理”、“信号处理”、“电连接与连接器基础”等多门课程,作为负责人及主研人在“机电系统动态分析”、“振动测试分析”、“电连接可靠性”等领域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及靠前合作项目。他发表论文50多篇,多数为靠前论文;主持完成了“211”电接触实验室建设,该实验室现已成为具有靠前水平、亚洲品质的电接触可靠性实验室。他多次出访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参加靠前学术会议,应邀作为靠前会议执行并做特邀报告,与波兰、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芬兰等国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多次邀请并接待外国专家学者的来访。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序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篇电接触基础
第1章电接触概述
1.1引言
1.2基本特征综述
第2章接触机理
2.1固体表面
2.2表面形貌
2.3测量表面参数的现代方法
2.4光滑表面的接触
2.4.1塑性接触和弹塑性接触
2.5粗糙表面之间的接触
2.5.1Greenwood.Williamson模型
2.5.2多级模型
2.5.3弹性接触转变到塑性接触
第3章摩擦学
3.1摩擦
3.1.1摩擦定律
3.1.2实际接触面积
3.1.3界面粘合(摩擦的粘着分量)
3.1.4摩擦时的变形
3.1.5摩擦是运行条件的函数
3.1.6初始位移
3.1.7粘性滑动
3.2磨损
3.2.1磨损阶段
3.2.2磨损的简化模型
3.2.3磨损的基本原理
3.2.4磨料磨损
3.2.5粘着磨损
3.2.6粒块形成
3.2.7疲劳磨损
3.2.8腐蚀磨损
3.2.9微动磨损
3.2.10脱层磨损
3.2.11侵蚀
3.2.12组合磨损方式
3.3润滑
3.4摩擦学目前的发展趋势
第4章电接触材料
4.1金属电接触材料
4.1.1电接触材料的性能
电接触理论、应用与技术目录4.1.1.1铜
4.1.1.2铝
4.1.1.3银
4.1.1.4铂
4.1.1.5钯
4.1.1.6金
4.1.1.7铑
4.1.1.8钨
4.1.1.9镍
4.1.2重载荷及中等载荷电接触金属及合金材料
4.1.3轻载荷电接触的金属和合金材料
4.1.4液态金属接触材料
4.1.5弹性电接触材料
4.1.6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在电接触中的应用
4.2电接触用镀层
4.2.1基本要求
4.2.2表面工程技术
4.2.2.1表面偏析
4.2.2.2离子注入
4.2.2.3电镀
4.2.2.4化学镀
4.2.2.5喷镀
4.2.2.6化学沉积
4.2.2.7刷镀
4.2.2.8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4.2.2.9电火花沉积
……
第5章通过接触面的电流和热流的传导
第6章电接触中的可靠性问题
第2篇电接触应用
第7章电力连接
第8章电子连接器
第9章滑动接触
第3篇诊断与监测技术
第10章摩擦学中的电检测方法
第11章监测技术
附录
附录A粗糙表面的描述方法
附录B形状记忆材料
附录C电接触数据表
参考文献
摘要
前言本书详细阐述了可使诸多技术装备中的移动和固定的电接触达到和保持其可靠性要求的分析模型、工艺技术、方法与工具。例如汽车部件和飞机部件,大、小功率接触件,滑动和断路触点,电子和控制设备以及机电系统等。它提供了已有文献中很少论及的电接触摩擦性能的广泛描述,这些是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很感兴趣的问题。
    本书聚焦于连接中主要的机械和电气问题,涉及应用领域和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本书很好地平衡处理了电接触中的机械学和材料学,同时兼顾了其设计、开发和制造。本书提供了关于跨越接触界面的导电性以金属表面形貌、载荷和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为函数,以及考虑到材料性能和润滑效应的电性能与摩擦、磨损的内在联系的完整介绍。考虑了不同退化机理的危害作用,如应力松弛或蠕变、微动、热膨胀差异和金属中间相的形成,以及它们对运行成本、安全、网络可靠性、电力质量的影响,也对各种改善电接触的可靠性和运行能力的方法,包括毫米、微米和纳米级,做了讨论。
    本书缩小了工程实践中在设计和优化接触性能上广泛使用的经验方法和与接触相关的摩擦、机电特性的理论之间的差距。从接触设计、研究和开发接触材料,表面涂覆和润滑以及贯穿于全书的各领域实际应用实例讨论了电接触中摩擦学问题的实用的解决方法和主要发展趋势。
    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接触材料、涂覆和润滑性能的参考图表,以及用于评估这些性能的各种测试方法。本书将成为专业研究人员、设计和研发工程师必不可少的实用工具。
    本书扩展了电接触基本理论。各章中都包含了问题及解答。因而全书(或部分章节)既可作为参考书,也可用作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