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态文明新论

生态文明新论

  • 字数: 19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
  • 作者: 何小刚 著
  • 出版日期: 2016-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138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3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优选变暖、能源短缺、大气污染、森林锐减、土地荒漠、物种灭绝、水质恶化、垃圾成灾……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元气,却无法从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重新崛起。惟有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人类才有美好的未来。
本书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伟大构想为纲,以丰富的史料、严峻的现实和创新的理论为依托,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从现实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并向读者展示了生态文明的美丽前景。
本书粹取相关史料和有关生态文明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由绪论和生态文明的文化渊源、现实危机、构建和谐及未来畅想等五部分组成,集理论性、史料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书。文论兼备,叙议结合,语言通畅,雅俗皆宜,凡初中文化水平以上者均可阅读。
作者简介
何小刚,哲学博士。1959年出生。安徽宿松人。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教授。1982年、1990年、2005年,先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莫斯科国立农业工程大学(现俄罗斯农业大学),分别获历史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在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是上海市重点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负责人、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学科“上海学”负责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负责人。2014年,获上海市育才奖;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专项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的研究”。
主讲过《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国共关系史》《中国现代人物评论》《唐诗宋词赏析》《社会学概论》《社会问题概论》《桥牌与社会》和《民国人物评论》等课程。现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民国人物评论》《老子评释》《协调与沟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程。
近年,在《光明日报》及其他核心刊物上发表理论文章及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出版了《桥牌与社会》《职业教育研究》《环境管理学》和《沪上钩沉》等著作。
目录
序言
绪论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文明———人类慑服于自然的威力之下
二、农业文明———人类对于自然的初步开发和利用
三、工业文明———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征服
四、生态文明———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
(二)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
第一章生态文明的文化渊源
一、生态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渊源
(一)古希腊文明
(二)古罗马文明
(三)中世纪基督教文明
(四)近现代文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二、生态文明与中华文化的渊源
(一)儒家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观
(二)道家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观
(三)佛教观点与生态文明的渊源
第二章现实危机———黑色文明下的破坏
一、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
(一)现代生活的生态问题
(二)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二、国内外九大生态污染案例及警示
(一)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二)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三)1955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四)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五)1984年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六)2011年日本福岛核污染事件
(七)2010年福建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八)贵州乌江水污染事件
(九)太湖蓝藻事件
第三章构建和谐———中国生态文明之梦
一、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理论体系
(一)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石与发展
(二)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
(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
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二)国外生态建设经验
(三)借鉴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第四章未来畅想———走向生态美丽世界
一、环保人的理想
(一)早期环保人
(二)中国环保人
二、憧憬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
(一)理性应对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
(二)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