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 字数: 34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毛平淮 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19799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1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绪论、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测量技术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滚动轴承与孔和轴结合的互换性、尺寸链、圆锥结合的互换性、螺纹结合的互换性、键和花键的互换性、圆柱齿轮的互换性等共十二章,并另附习题及实验指导书。本书概括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分析介绍了我国公差与配合方面的最新标准,阐述了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一些新的测量技术。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作为专业教材,并可供其他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计量、检验人员参考。本书另有习题参考解答,向授课教师免费提供,需要者请参见书末的信息反馈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互换性概述1
第二节实现互换性的条件3
第三节互换性生产的发展简介6
第四节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基本要求7
本章小结8
习题与思考题8
第二章尺寸的极限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9
第一节概述9
第二节极限与配合的常用术语与定义10
第三节标准公差系列17
第四节基本偏差系列19
第五节一般、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与配合30
第六节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33
第七节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34
本章小结42
习题与思考题43
第三章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45
第一节测量的基本概念45
第二节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尺寸传递46
第三节计量器具的分类及其主要技术指标48
第四节测量方法51
第五节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53
第六节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64
本章小结75
习题与思考题76
第四章几何公差及检测78
第一节概述78
第二节形状公差82
第三节方向公差、位置公差和跳动公差85
第四节几何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94
第五节几何公差的应用99
第六节几何误差的评定及检测111
本章小结116
习题与思考题117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120
第一节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121
第二节粗糙度轮廓的评定122
第三节表面粗糙度的技术要求125
第四节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标注的方法129
第五节表面粗糙度的检测133
本章小结135
习题与思考题135
第六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137
第一节滚动轴承的互换性和公差等级137
第二节滚动轴承内、外径及相配轴颈、外壳孔的公差带139
第三节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配合选用141
本章小结146
习题与思考题147
第七章圆锥和角度的公差及检测148
第一节概述148
第二节锥度与锥角149
第三节圆锥公差150
第四节圆锥配合154
第五节锥度的检测157
本章小结158
习题与思考题159
第八章平键、半圆键、花键连接的公差及检测160
第一节平键、半圆键连接的公差与配合160
第二节花键连接163
本章小结168
习题与思考题169
第九章螺纹结合的公差及检测170
第一节概述170
第二节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173
第三节螺纹测量177
第四节梯形螺纹公差简介179
本章小结182
习题与思考题183
第十章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差及检测184
第一节概述184
第二节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的评定参数187
第三节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等级及应用192
第四节齿轮坯的精度和齿面粗糙度197
第五节渐开线圆柱齿轮副的精度200
第六节齿轮精度设计举例205
本章小结207
习题与思考题208
第十一章尺寸链209
第一节概述209
第二节尺寸链的建立与分析212
第三节完全互换法计算直线尺寸链213
第四节用大数互换法(概率法)解尺寸链217
第五节解装配尺寸链的其他方法218
本章小结219
习题与思考题220
参考文献221
摘要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和机械工业紧密联系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教材是根据全国高校机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编写大纲编写的普通高等工科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并通过安徽省教育厅的审定。 本教材第1版从2006年出版至今已多次重印,被几十所院校选用或馆藏,由于近年来相关国家标准更新较快,因此在2010年进行了本教材的修订。 本教材第2版编写修订原则为:①标准最新,参照截止于2010年底前颁布的国家最新标准,且对2003年后改动较大的国家标准附新旧国家标准对照,以便学习使用;②重点突出,在每章前有“学习指导”,每章后有“本章小结”,每章中还做了适量标注,以便突出重点和难点;③便于自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尽量多地列举实例,每章配有习题与思考题,以便所学知识的巩固。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教材的编写、出版质量势在必行。应出版社之约,本教材启动第3版修订工作。①修订主要方向是提高文字表达的可读性;②提高版式设计阅读的便利性;③提高图片的美观性。 由于近年来课程内容的改革,各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安排的学时不同,本教材为扩大适用面,按40~50学时编写,在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参与本教材第1版编写的人员有:毛平淮、余晓流、杨国太、戴雪晴、姜志明、方代正、袁长颂。 参与本教材第2版修订工作的人员有:毛平淮、余晓流、杨国太、戴雪晴、周哲波、姜志明、毛祎琳、田金丽、方代正、袁长颂、李君、杨丽、叶琦。 本次教材第3版修订,由毛平淮任主编,余晓流、杨国太任副主编。参与修订工作的还有:戴雪晴、叶琦、毛祎琳、杨丽、江峰、李君。华侨大学张认成教授担任本次修订的主审,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