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上卷.下卷)

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上卷.下卷)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宁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07-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062005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一般社会想象意义上研究西方的中国形象,在七个多世纪的中国形象史中,以启蒙运动高潮为分界点,建构出此前不断乌托邦化的三种中国形象类型和此后系统意识形态化的三种中国形象类型。不仅分析西方的中国形象生成演变的意义过程,提示其中那种普遍的,稳定的、延续性的、趋向于类型甚至原型的文化程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西方现代精神结构中研究中研究中国形象,探讨中国形象作为西方现代性自我的“他者”参与建构西方现代性经验的过程与方式,解释中国形象生成的潜在动机与意向结构。
作者简介
周宁博士,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中文系主任。
目录
上卷   谢启   前言   第一编  天朝遥远:从一种传奇到另一种传奇     引言     第一章  大汗的大陆:把最高级的描绘留给了中国     第二章  中国形象:传奇与地理之间     第三章  大中华帝国:统治最为完善的国家     第四章  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孔夫子的中国     第五章  孔夫子的中国: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   第二编  永远的乌托邦:两种现代性期望中的中国形象     引言     第一章  发现“孔教理想国”     第二章  发现“孔教理想国”的意义       第三章  在开明专制主义的政治期望中     第四章  历史不容乌托邦     第五章  乌托邦化的中国形象:从社会现代性转入审美现代性     第六章  中国情调:现代主义的审美过剩与道德重建     第七章  乌托邦化的中国形象的传统、类型与转型       第八章  “红色圣地”:乌托邦化中国形象的期望与绝望   第三编  意识形态或乌托邦:中国形象的历史脉络与意义幅度     引言       第一章  “中国潮”:潮起潮落     第二章  1750:中国形象转型的现实与观念语境     第三章  形象?类型?原型:中国现象的乌托邦化与意识形态化     第四章  中国形象:隐藏了欲望与恐怖的梦乡     第五章  “他乡是一面负向的镜子” 下卷   第四编  停滞的帝国:西方进步大叙事中的中国形象     引言       第一章  从中国发现世界历史     第二章  在进步史观中发现中国历史的停滞     第三章  在进步秩序中“发明”停滞的帝国       第四章  从进步到进化:想象停滞的帝国消亡       第五章  停滞或进步:中国现代性的他者困境     第六章  从停滞到进步:中国历史形象的断裂与转型   第五编  东方专制帝国:西方自由大叙事中的中国形象     引言       第一章  东方专制主义:西方地缘政治想象的古典遗产     第二章  中华帝国与东方专制主义:若即若离     第三章  东方专制主义话语“收编”中国形象:从迟疑到确立     第四章  中华帝国成为东方专制主义的典型       第五章  追索东方专制主义话语谱系,从政治哲学到政治经济学     第六章  中华帝国的东方专制主义语话:规训与活力     第七章  中华帝国的东方专制主义:理论还是传说?     第八章  中华帝国的东方专制主义:神话或叙事   第六编  野蛮的帝国:西方文明大叙事的中国形象     引言     第一章  西方现代性二元对立的世界想象     第二章  野蛮主义信条下的中国形象       第三章  中华帝国野蛮的“东方性”     第四章  塑造“野蛮的中国人”     第五章  文明征服野蛮:“野蛮化”想象中国的霸权意义       第六章  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