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瑜,1934年生,湖北省天门市人,蕈茵学专家,菌史及茵文化研究专家。非科班出身,茵物学界的另类,1965年受一篇题为《蘑菇》科学小品的影响,遂专心于此,历40年,自成一家,曾获全国总工会自学成才奖。现主持亚一菌文化工作室工作,中国食用茵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菌物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河北大学兼职教授,新西兰天然药物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曾担任国家科委星火计划食用菌项目顾问。著述甚丰,先后出版《菌类谈荟》、《食用茵生产大全》、《菇菌栽培手册》、《菇菌生产技术全书》、《蕈菌医方集成》等16部专著,与人合作编写的著作有《中国食用菌百科》、《中国药用真菌学》、《生物毒素开发与应用》、Fungal Treasures:Delicious and Healing Gifts from Nature等,并担任《食用菌生产新技术文库》、《新世纪菇菌生产技术丛书》、《名特优珍稀食用菌栽培新技术》等丛书的主编。在《中国科技史料》、《中国农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茵类科学小品800余篇,尤以撰写科学小品见长。近20年专心致力于中国茵史和菌类民俗学研究,在靠前外有一定影响。曾参与任继愈主编的大型类书《中国古代科技文献通汇》(国务院文化古籍整理小组项目)中菌类文献的整理工作,即将出版和正在写作的著作有《灵芝与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中的灵芝》、《中国古代灵芝艺术作品图录》、《中国古代茵类史料》和《茵类的自然史与民俗学》等。近年来;还先后为靠前外多家菌类博物馆、文化馆主持设计工作。 罗信昌,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1963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1985年、1994年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温室作物研究所(Glass House Crops:Research Institute)和日本广岛大学从事应用真菌生物技术研究。出访过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主持和参加过靠前学术会议10余次。长期从事应用真菌生物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与他人合作,在靠前率先开展食用蕈茵生物技术的研究工作。主持过农业部“七五”、“八五”农业生物技术食用菌子专题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三等奖(3项,1项主持,2项为主要完成人)。2007年分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科普优选工作者”荣誉称号,2008年被中国菌物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发表论著约41篇(部),培养研究生(博士、硕士)共17名。1993-2000年当选为世界蘑菇生物学和蘑菇产品协会(WSMBMP)常务委员,曾任靠前蘑菇科学协会(ISMS)亚洲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原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所长,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湖北省科协委员、湖北省食用菌协会荣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