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香港特区基本法》解释法制对接

《香港特区基本法》解释法制对接

  • 字数: 24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太莲 著
  • 出版日期: 2011-04-01
  • 商品条码: 978730225245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86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二、债权理论
1.债权的涵义和法律性质债权为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史尚宽先生认为债权的性质为:债权为请求权之一种,而非支配权;债权之不可侵性,盖债权虽为相对权,而相对权并非不容有不可侵性;债权虽有绝对性或不可侵性,然无排他性,故数人对于同一债务人,不妨有同一内容之债。另外有学者将债权的性质概括为:债权是财产权、债权是请求权、债权是对人权。综合来看,对于债权性质的理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程晓莉,2008):
(1)债权是一种财产性权利,它的设定或取得总是以一种可期待利益的面貌出现。这是债权的根本性特征,也是债权之所以存在的依据之一。“债权关系之首要法律目的,乃在将债权转变成物权或与物权具有相等价值之权利”(林诚二,1984)。债权因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而存在,债权的存在就是权利主体对债权财产性内容的期待,债权人的利益往往需要通过给付效果才能实现,然而债务人的给付本身并非是债权人的利益所在,债权人关注的是债务人给付所带来的利益。另外,债权还可以通过债权的转让而取得对价、设置担保等,甚至某些债权还进入流通领域。
(2)债权是一种请求权,而不是一种支配权。所谓请求权,是指根据权利的内容,权利人可以请求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其特点在于,权利人利益的实现(包括权利的行使和权利利益的实现)必须借助特定人的行为。所谓支配权,是指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或行为对物进行直接地占有、使用、受益或处分的权利。债权总的来说是一种对人而得请求的权利,债权人债权利益的实现是通过债务人对债务的履行而间接实现的。而支配权则是一种对物的直接支配的权利,由于对物的支配的权利(物权)的公示性,人们又将支配权称为对世权、绝对权。
(3)债权是一种相对权,相对权是指权利人只能向特定的人主张的权利。具体到债权,就是债权人只能请求债务人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不能向债务关系以外的任何人请求履行义务,因为其与债权人之间不存在任何权利义务关系,债权人是没有理由向他们主张债权,他们也不向债权人负有履行义务。
作者简介
李太莲,山西省太原市市委党校政治本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法律教学工作。主要作品:《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产生办法的政治成本与效益分析》,《清华法学》,2008(10);《论从实际出发与立法》,《晋阳学刊》,2008(167)。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法律制度与社会的和谐”之子项目“中国社会与中国法律制度”的研究和撰写工作,完成其中“‘文化大革命’与中国法制和社会的悲剧”、“中国内地法制与行政特区法制的对接”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统一问题的法律思考”三个专题的研究和撰写工作。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的理论价值、现实基础和实践意义
二、学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
四、研究目的、范围和结构
第一章 宪政法制对接
一、法制对接的历史渊源
二、基本法与宪法对接
三、香港特区法律与基本法对接
四、香港特区法律与全国性法律对接
五、两地司法协助对接

第二章 法律解释理论及制度
一、法律解释理论
二、法律解释制度
三、两地法律解释理论及制度差异
四、两地对法律条文理解的差异

第三章 基本法解释制度及其正义性
一、制度结构及主要缺陷
二、制度的正义性
三、对基本法解释对接制度理解的差异

第四章 基本法解释个案之一:吴嘉玲案
一、基本案情、居留权条款和解释
二、居留权条款解释中存在的问题
三、对人大释法争议的评析

第五章 基本法解释个案之二:庄丰源案
一、基本案情和判决结果及其负面效应
二、有关条款的法律渊源及立原意
三、终审法院的解释
四、庄丰源案揭示的问题
五、吴嘉玲案与庄丰源案的比较

第六章 基本法解释个案之三:香港的政制改革
一、香港特区的政制制度
二、中英两国之间关于香港政制改革的冲突
三、政制改革与基本法的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对接
四、实现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选产生的条件
五、政制改革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第七章 完善基本法解释法制对接的设想
一、明确基本法解释法制对接的法理基础
二、借鉴欧共体的法律解释对接制度
三、完备基本法解释对接法律规范
四、制定统一的基本法解释规则
五、采用“一种解释,两种方法”模式

第八章 实现基本法解释法制对接的人文环境
一、政治态度
二、法律文化
三、社会心态
四、法律人的能力
结束语
参考及引用的资料
缩略语
索引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