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万国通史
装帧: 盒装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 闻一,王海利,段立生 等 著
出版日期: 2018-08-01
商品条码: 9787552010527
开本: 16开
页数: 1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856.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万国通史”系列,用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优选主要国家的历史,叙述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纵贯古今,全面系统,充分揭示了各国的民族精神和创造力,展现了各国走向现代文明和现代化的历程。《万国通史(靠前辑共12册)》作者闻一、王海利、段立生、李节传、刘文龙等力求写法生动,但立意却是学术的准确性;作者还在各章之后的点评中从历史出发,联系现实生发议论,阐述历史对于现在的意义,言近旨远,启人心智,为读者提供了一部不同于以往撰写的、具有新时代眼光的各国通史。该系列是我国靠前套由我国有名学者撰写的面向广大读者的各国通史。
作者简介
闻一,生于193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特聘教授。著有《苏联的过去和现在》、《布哈林传》(合著)、《苏联史纲(1917-1937)》(合著)、《苏联史纲(1953-1964)》(合著)、《世界史通俗演义:现代卷》(合著)、《走近俄罗斯》、《解体岁月》、《谁为谋划》、《俄罗斯大特写》、《重返莫斯科》、《山外青山》、《俄罗斯深处》、《回眸苏联》、《凝眸俄罗斯之神》、《走出北高加索》、《凯歌悲壮》、《苏维埃文化现象随笔》、《之谜-和的俄罗斯》、《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光荣与梦想-2010年,重读俄罗斯》、《绝色俄罗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俄罗斯》等,译著有《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百科》(合译)、《命运》(四卷本,合译)等。
王海利,生于1972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靠前埃及学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古典文明史,专攻埃及学。200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获英国学术院王宽诚基金会资助,在伦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2008年,获瑞士联邦政府基金会资助,在巴塞尔大学从事埃及学研究。2010年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基金会资助,在图宾根大。先后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靠前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著作有《法老墓迷雾千年》、《失落的玛阿特》、《埃及学的历史》、《尼罗河畔的埃及妇女》9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
段立生,1944年生,云南昆明人。1962-1967年就读北京大学东语系,主修泰国语言文学。1980-1983年就读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主修东南亚历史,获硕士学位。1984-1985年应邀到泰国讲学,先在清迈大学教历史系本科生,后到艺术大学历史系带硕士研究生,并兼任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87-1992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当访问学者。1993-1994年在中山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94-2000年在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工作,任中国研究院院长。2000-2004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院客座教授、暨南大学华侨研究所学术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2012年任云南大学泰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有《泰国史》(合著)、《泰国史散论》、《郑午楼传》、《郑午楼研究文丛》、《泰国的中式寺庙》、《东南亚宗教论集》、《东南亚宗教嬗变对各国政治的影响》、《泰国文化艺术史》。外文著作有《探索泰族的起源》(泰文)、《泰国的中式寺庙》(泰文)。
目录
《德国通史》
前言
导言 德国在哪里?
第一章 立国时代:日耳曼人与德意志人
一、古代日耳曼人
二、日耳曼部族民大迁徙
三、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四、德意志人和德意志王国的出现
作者评曰
第二章 封建时代:民族国家的被延误
一、迟缓的封建化
二、皇权与教权:争霸欧洲
三、皇权与城市:互促还是互制?
四、皇权与诸侯:七选侯当家
作者评曰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代:民族运动的发端
一、路德与宗教改革
二、骑士宗教改革
三、人民宗教改革:闵采尔和农民战争
四、诸侯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
五、三十年战争:宗教改革时代的悲惨结局
作者评曰
第四章 普鲁士崛起时代:对德意志民族是祸是福?
一、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
二、普鲁士王国的崛起
三、“士兵王”的军事立国
四、弗里德里希大王的开明君主专制
五、普鲁士精神和普奥争霸
作者评曰
第五章 “启蒙”时代:从文化民族主义到政治民族主义
一、德意志的启蒙运动
二、“狂飙突进”运动
三、法国大革命与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
四、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政治民族主义
作者评曰
第六章 改革时代:民族统一运动的初霞
一、奥地利玛丽-泰蕾西娅-约瑟夫改革
二、“第三德意志兰”的改革
三、普鲁士施泰茵-哈登贝格改革
四、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
作者评曰
第七章 复辟时代:民族统一道路上进步与反动的较量
一、沙俄的欧洲霸权政策和梅特涅的反动
二、现代化的开端
三、“莱茵文明”与“统一和自由运动”
四、李斯特和海涅
五、1848“红色革命”:时代的冲突与民族统一运动的高潮
作者评曰
第八章 统一时代:“白色革命”与民族统一的完成
一、统一的前提
二、统一的潮流
三、“宪法争执”和俾斯麦上台
四、俾斯麦进行的统一战争
作者评曰
第九章 工业化时代:民族国家的现代发展
一、统一与工业化高潮
二、统一与普鲁士式的政治现代化
三、统一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四、俾斯麦的内外政策与俾斯麦的下台
作者评曰
第十章 “英雄时代”:从民族工运到国际工运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
二、拉萨尔和倍倍尔
三、“英雄时代”:反“非常法”的斗争
四、社会民主主义旗帜下的分歧和分裂
作者评曰
第十一章 强权时代:民族沙文主义的膨胀
一、德国帝国主义
二、威廉二世与他的“世界政策”
三、尼采、韦伯、爱因斯坦
四、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作者评曰
第十二章 魏玛时代:.共和时期的民族运动
一、十一月革命: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社会革命?
二、魏玛共和国的战后危机:民族内争与民族外争
三、魏玛共和国的相对稳定
四、希特勒的上台与共和国的覆灭
作者评曰
第十三章 纳粹统治时代:极端民族主义发了狂
一、“族民共同体”与“第三帝国”
二、纳粹法西斯专政的实质
三、纳粹法西斯:一种以战争为目的的极端民族主义
四、纳粹德国挑起全面世界大战
五、“第三帝国”的覆灭
作者评曰
第十四章 盟国管制时代:夹缝中的德意志民族
一、从德黑兰、雅尔塔到波茨坦
二、从纽伦堡审判、“四D”计划到柏林危机
三、夹缝中的德意志民族
四、德国的被分裂
作者评曰
第十五章 重新崛起时代: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一、联邦德国的现代化进程。
二、联邦德国成为经济大国和社会福利国家
三、民主德国的现代化进程
四、民主德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社会保障国家
五、德一德关系:从“哈尔斯坦原则”到“基础条约”
作者评曰
第十六章 再统一时代:一曲德意志民族的《欢乐颂》吗?
一、德国统一的机遇与挑战
二、从“柏林墙倒”到两德国家条约
三、“2+4”会议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的签订
四、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日
作者评曰
第十七章 龙与鹰:历史上中德民族的文化关系
一、缘起
二、汤若望-莱布尼茨时代
三、罗可可风尚与中国
四、歌德一代
五、文化碰撞:“图象”的变化
六、“向东方压进”与“向西方学习”
七、1919-1949年间
《土耳其通史》
序言
第一章 安纳托利亚的古代历史
一、赫梯文明
二、吕底亚、弗里吉亚与乌拉尔图
三、地中海世界古典文化的遗存
四、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庭帝国
作者点评
第二章 突厥人的西迁
一、伊斯兰教传入中亚
二、塞尔柱突厥人称雄西亚
三、安纳托利亚的罗姆苏丹国
作者点评
第三章 征战中崛起的奥斯曼帝国
一、奥斯曼国家的兴起
二、对基督教世界的圣战
三、伊斯兰世界的征服
作者点评
第四章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制度
一、苏丹与宫廷
二、御前会议与桑贾克
三、奴隶政治
四、西帕希和耶尼切里
五、宗教与神权
作者点评
第五章 奥斯曼帝国的社会与经济
一、疆域与人口
二、米勒特制度
三、封邑制度
四、农业与农民
五、城市与行会
六、商业与商人
作者点评
第六章 奥斯曼帝国的文化成就
一、奥斯曼帝国文化的演进氛围和历史地位
二、文学
三、史学
四、哲学
五、建筑艺术
六、科学技术
作者点评
第七章 奥斯曼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
一、苏丹权力的式微
二、包税制的兴起
三、商路转移与价格革命
四、对外战争的败绩
作者点评
第八章 自上而下的新政举措与宪政运动
一、塞里姆三世与马哈茂德二世的新政举措
二、花厅御诏与坦泽马特时代的改革
三、宪政运动
作者点评
第九章 传统经济社会秩序的衰落
一、西方列强的贸易扩张
二、市场化进程的启动
三、智力的觉醒
作者点评
第十章 从青年土耳其党革命到奥斯曼帝国的灭亡
一、巴尔干起义
二、青年土耳其党革命
三、奥斯曼帝国的灭亡
作者点评
第十一章 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
一、从伊斯坦布尔到安卡拉
二、从《色佛尔条约》到《洛桑条约》
三、从大国民议会到1924年宪法
四、凯末尔时代的威权体制
作者点评
第十二章 凯末尔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从奥斯曼帝国的意识形态到凯末尔时代的民族主义
二、共和主义与民众主义
三、世俗主义
四、国家主义
五、凯末尔主义的时代特征
作者点评
第十三章 威权政治的终结
一、伊斯梅特与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二、一党制时代的结束
三、1950年大选
作者点评
第十四章 民主化进程的艰难探索
一、20世纪50年代民主党的执政历程
二、1960年军事政变与1961年宪法
三、20世纪60年代的民主政治实践
四、1971年军事政变与70年代的议会选举
五、多元化的政党政治
六、暗流涌动的伊斯兰主义
作者点评
第十五章 民主制框架下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消长
一、1980年军事政变与1982年宪法
二、祖国党执政:文官政治的重建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三、伊斯兰政党的崛起:从繁荣党到贤德党
四、政党政治与民众参与
作者点评
第十六章 异军突起的政坛奇葩-正义与发展党
一、与正义与发展党的建立
二、2002年大选
三、正义与发展党的施政举措
四、2007年大选
五、2007年大选后的政治走向
作者点评
第十七章 凯末尔时代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人口的变迁
二、从温和到激进的经济政策
三、工业的缓慢进步
四、农业的发展与土地改革的初步举措
作者点评
第十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共和国的经济发展
与社会变迁
一、农业的进步
二、乡村社会的变革
三、产业结构的转变
四、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经济政策
六、城市化进程
作者点评
第十九章 土耳其共和国的文化成就
一、传统与现代——土耳其共和国文化的主题
二、语言文字
三、教育改革
四、宗教思想
五、艺术成就
六、文学成就
作者点评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奥斯曼王朝苏丹世系表
后记
《墨西哥通史》
第一章 墨西哥人的起源及其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一、自然环境
二、墨西哥人的起源
三、璀璨的中部美洲文明
四、征服前夕的墨西哥社会
作者点评
第二章 西班牙对墨西哥的征服与拓殖
一、墨西卡-特诺奇蒂特兰的征服
二、征服者和第一批殖民地开拓者
三、第一个殖民地社会和印第安人奴隶制
四、16世纪中期的新西班牙作者点评
第三章 殖民地社会与文化
一、殖民地风貌、领土扩张和人口变化
二、殖民地印第安人与西班牙人的社会生活
三、18世纪后期波旁王朝改革
四、中世纪式的精神文化生活作者点评
第四章 独立运动
一、殖民地社会断裂与拿破仑入侵半岛
二、1808年3月到1810年9月:大洋两岸政治诡谲的岁月
三、民众革命的兴衰
四、国家主权易手:土生白人寡头政治集团的执政
作者点评
第五章 建国初期的内忧外患
一、新国家艰难的外交承认
二、政治分歧与权力斗争
三、墨西哥与外国列强的野心
四、社会文化的继承与变化
作者点评
第六章 改革战争与法国的干涉
一、圣安纳独裁政权的倒台与自由派的改革
二、1857年宪法与保守派的反扑
三、改革战争四、法国对墨西哥的干涉
作者点评
第七章 波菲利奥·迪亚斯政权的兴衰
一、共和国的重建
二、波菲利奥·迪亚斯登上政坛
三、驱动经济发展的“四轮”
四、波菲利奥·迪亚斯政权的鼎盛与没落
五、19世纪到20世纪初民族文化的孕育
作者点评
第八章 墨西哥革命:从武装斗争到国家的政治稳定
一、革命序幕
二、群雄逐鹿与政权更迭
三、革命的主角:萨帕塔、卡兰萨和比利亚
四、政治统治体系的制度化
五、新的土地均分主义、工人运动和石油危机
六、城市文化的兴起与壁画派运动
作者点评
第九章 1940-1970年:国家的稳定发展
一、从“执政协议”到社会对抗
二、城乡社会结构的嬗变
三、国家保护下的工业化进程
四、冷战初期若即若离的墨美关系
作者点评
第十章 20世纪末期:发展模式的危机与转换
一、民众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二、从稳定政策到经济石油化
三、近期经济调整计划
四、奇迹与海市蜃楼之间的成就
五、世纪末的危机与改革
作者点评
第十一章 21世纪初政权更迭与历史传承
一、2000年大选与政治格局变化
二、三足鼎立的政党格局
三、新政府经济政策的延续与革新
四、贫困化的顽症与扶贫政策
五、以经济为中心的全方位外交活动
六、福克斯政府时期的中墨关系
七、2006年大选及其纷争
作者点评
参考书目
《印度通史》
前言
第一章 印度远古文明
一、印度的自然环境
二、史前居民与石器分布
三、哈拉巴文明
作者点评
第二章 雅利安文化的冲击
一、雅利安人与《梨俱吠陀》
二、五河时期的雅利安人
三、后期吠陀与史诗
四、恒河流域的开发
五、种姓制度初现
六、梵语和俗语
作者点评
第三章 摩揭陀王国的兴起
一、从十六国到四雄争霸
二、摩揭陀统一恒河流域
三、印度的“百家争鸣”
作者点评
第四章 孔雀王朝的统一
一、波斯占领西北印度
二、亚历山大入印
三、旃陀罗笈多建立孔雀王朝
四、阿育王
五、种姓的演变
作者点评
第五章 贵霜王国
一、孔雀帝国遗产的继承者
二、泰米尔三邦
三、西北外族
四、贵霜王国
作者点评
第六章 从笈多王朝到戒日王时期
一、笈多王朝的兴衰
二、恹哒人进入印度
三、戒曰王时期
四、公元6世纪后的南印度
五、公元7世纪后的北印度
六、社会状况
七、种姓制度的确立
作者点评
第七章 印度与外部世界的交流
一、古代印度与西部世界的交流
二、古代中印交流概述
三、中国西藏与印度的交流
四、印度与东南亚的交流概况
作者点评
第八章 古典时期的印度文化概述
一、文学、艺术、哲学
二、科学
三、宗教的演化
作者点评
第九章 德里苏丹
……
第十章 莫卧儿帝国
第十一章 欧洲人东来及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第十二章 英属东印度公司的统治及印度社会向近代转型
第十三章 殖民地化与印度近代化初型
第十四章 第一次民族运动高潮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十五章 甘地与民族运动第二次高潮
第十六章 国民不服从运动与艰难的自治之路
第十七章 自由与分治
第十八章 从自治领到共和国
第十九章 尼赫鲁执政时期的印度
第二十章 英迪拉·甘地执政时期的印度
第二十一章 从拉吉夫·甘地政府到拉奥政府
第二十二章 全国阵线与全国民主联盟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加拿大通史》
导言 加拿大历史的地理环境
第一章 土著民族的古代社会
一、土著民族的祖先来自亚洲
二、劳动生存方式
三、家庭与社会组织
四、宗教、习俗与文化
五、欧洲人开始入侵
六、法国在加拿大建立首块殖民地
七、土著人社会剧烈变动
第二章 新法兰西的兴盛与覆灭
一、行省殖民地的建立与扩张
二、新法兰西之外的殖民地
三、经济的发展
四、社会制度与社会生活
五、宗教、教育与文化
六、与土著民族的关系
七、争夺加拿大的早期战争
八、七年战争中的决战
九、新法兰西的覆灭
第三章 英属北美殖民地时代
一、英国人初期的治理
二、英属北美殖民地与美国革命
三、1812年战争
四、征服后的经济发展
五、移民加拿大
六、前期的政治制度
七、建立责任政府制
八、社会生活
九、土著民族的灾难
十、宗教与文化
第四章 自治领国家的诞生、成长与壮大
一、经济起飞
二、走向联合与独立
三、建立自治领国家
四、扩张为三大洋国家
五、加速推进国家工业化
六、小麦经济
七、工业社会的阶级关系
八、工业社会的政治变动
九、工业社会的生活变迁
十、土著人空前凄惨的命运
十一、对外关系
十二、文学、艺术与科技进步
第五章 跻身当今世界强国
一、战后的经济、社会与政治
二、魁北克“平静革命”
三、皮埃尔·自由主义时代
四、自由主义的衰落
五、21世纪以来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变动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对外关系
七、土著人的进步
八、文化和科学的繁荣
深入研究的基本书目
后记
《泰国通史》
前言
第一章 史前时期
一、班清文化
二、班菩史前文化遗址
三、泰国的铜鼓
作者点评
第二章 前素可泰王朝时期
一、谌离国和夫甘都卢国
二、金邻国
三、盘盘国
四、堕罗钵底国
五、赤土国
六、狼牙修国
七、单马令国
八、女王国
九、八百媳妇国
作者点评
第三章 素可泰王朝时期
一、泰族的起源
二、素可泰王朝的建立
三、素可泰旧城遗址
四、素可泰的政治体制
五、素可泰的文化艺术
六、素可泰王朝的灭亡
作者点评
第四章 阿瑜陀耶王朝时期
一、建都阿瑜陀耶城
二、对外扩张版图
三、创建萨克迪纳制
四、阿瑜陀耶王朝与中国的关系
五、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外籍侨民
六、与西方殖民主义的斗争
七、阿瑜陀耶的佛教和文化艺术
八、泰缅战争和阿瑜陀耶王朝的灭亡
作者点评
第五章 吞武里王朝时期
一、郑信的家世与生平
二、郑信领导的驱缅复国斗争
三、吞武里王朝时期的暹罗社会
四、吞武里王朝与清朝政府的关系
五、吞武里王朝的灭亡
作者点评
第六章 曼谷王朝初期
一、曼谷王朝初期的泰国社会
二、曼谷王朝初期的佛教和文化艺术
三、曼谷王朝初期的对外政策及西方殖民者的卷土重来
四、《鲍林条约》的签订及带来的社会危机
五、拉玛四世和拉玛五世的改革
作者点评
第七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泰国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暹罗的内政和外交
二、拉玛七世的《文官条例》和《僧人条例》
作者点评
第八章 1932年政变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暹罗的冲击
二、1932年6月24日政变
三、保皇派的复辟及其失败
作者点评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泰国
一、日本法西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时銮披汶·颂堪政府及“大泰民族主义”
三、从废除不平等条约到执行亲日的外交路线
四、泰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五、日本投降与战后自由泰政府
作者点评
第十章 拉玛九世领导下的现代泰国
一、拉玛九世生平
二、拉玛九世时代的泰国政治与历届内阁
三、当代泰国的经济
四、当代泰国的宗教
五、当代泰国的文化与教育
六、当代泰国与中国的关系
作者点评
附录一 泰国历代王朝年表
一、前素可泰王朝时期(公元1-13世纪)
二、素可泰王朝时期(1238-1419年)
三、阿瑜陀耶王朝时期(1350-1767年)
四、吞武里王朝时期(1767-1782年)
五、曼谷王朝时期(1767-)
附录二 泰国历届政府任职日期表
附录三 参考书目
一、中文书籍
二、英文书籍
三、泰文书籍
《日本通史》
序言
第一章 史前时代
一、日本列岛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二、先土器时代
三、“我国的黎明期——绳文时代”
四、“文政十一年弥生十日”
作者点评
第二章 古坟·大和时代
一、倭人·邪马台国·古坟
二、“大和朝廷”的建立和倭的初步统一
三、“国家制法自滋始焉”
四、“兴隆三宝”和“飞鸟文化”
五、“大化改新”在刀光剑影下进行
六、律令制国家在“同室操戈”中建立
七、“因为日出东方,故称我国为日本”
八、白凤文化
作者点评
第三章 奈良时代
一、“和同开弥和平城京是律令国家的象征”
二、奈良时代:“政情不安和混迷的时代”
三、“日本”版图的迅速扩大
四、“遣隋、遣唐使的波及效应”
五、“文字的普及和个性的诞生”
作者点评
第四章 平安时代
一、迁都平安·巩固皇权
二、“虚弱的天皇和幼帝接连登基”——“摄关政治”的前提
三、“由上皇或法皇在院厅主理国政”
四、唐风文化与国风文化“共存共荣”
五、佛教文化的繁荣
作者点评
第五章 镰仓时代
一、“源平争乱”
二、镰仓:武家政权的发祥地
三、执权治世的时代
四、“庄园制”和“御家人制”
五、忽必烈征伐:“文永、弘安之役”
六、镰仓时代的“纹化”
七、“镰仓新佛教”
作者点评
第六章 室町时代
一、“一天两帝南北京”
二、“南北一统”和室町鼎盛
三、“乱”:从“禅秀之乱”到“应仁之乱”
四、“中世纪是‘一揆’的时代”
五、日明复交和“勘合贸易”
六、神与佛的“共生”
七、“传承至今的日本独特的文化”
作者点评
第七章 战国时代
一、“应仁之乱”:日本历史的里程碑
二、“天下布武”
三、“天下布武路线的转换”
四、“从统一天下到侵略朝鲜”
五、“吉利支丹时代”的兴衰——东西文化并行格局的形成
作者点评
第八章 江户时代
一、“元和偃武”:走向近世社会
二、幕藩体制的建立和享保改革
三、田沼政治和宽政改革
四、“大盐之乱”和“天保改革”
五、“锁国”和“开国”
六、尊王攘夷:明治维新的前奏
七、从“公武合体”到“大政奉还”
八、儒学的全盛和“诸学”的并行
九、并行不悖的“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
作者点评
第九章 明治时代
一、定制·改元·迁都·变法
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
三、“外征论”和“安内论”的冲突
四、“大久保体制的三大历史遗产”
五、超然主义·政党内阁·桂圆体制
六、修改条约:明治政府的首要外交课题
七、改变东亚秩序的“甲午战争”
八、日英同盟条约:日俄战争和日韩合并的“通行证”
作者点评
第十章 大正时代
一、“大正政变”
二、迈上“真正的政党内阁”的“台阶”
三、“平民首相”原敬
四、“护宪三派内阁”
五、从“小村外交”到“币原外交”
六、“大正民主”的政治思潮
作者点评
第十一章 昭和时代(战前)
一、“改朝换代”:裕仁登基·田中登台
二、从“皇姑屯事件”到“九一八事变”
三、“九一八事变”和“十月事变”
四、冲破“华盛顿体制”
五、“卢沟桥事变”·“北支事变”·“支那事变”
六、“支那事变”的扩大
七、构筑“大东亚共荣圈”
八、南进——“日本刀”直逼“山姆叔”
九、“攀登新高山·1208”
作者点评
第十二章 昭和时代(战后)
一、“和平”在蘑菇烟云中升起
二、“战后处理”和“战后改革”
三、“东京审判”
四、战后复兴和“旧金山体制”的建立
五、50年代:日本政治、经济、外交的分水岭
六、60年代:创造“东方奇迹”
七、70年代:“两次尼克松冲击”和“石油冲击”
八、80年代:昭和时代在内政外交的剧变中谢幕
作者点评
未了章:平成时代
一、“象征天皇制”的延续
二、“泡沫经济”的崩溃和“55年体制”的终结
后记
《英国通史》
前言
第一章 从远古到罗马占领
一、自然环境与海
二、早期的人类活动
三、罗马统治下的不列颠
四、罗马人撤离
作者点评
第二章 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不列颠
一、军事征服
二、基督教的传播
三、“七国”和威塞克斯统一的努力
四、社会、文化和经济
五、盎格鲁-萨克逊时代的结束
作者点评
第三章 诺曼底征服和封建制度的发展
一、诺曼底征服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二、安茹诸王
三、早期的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问题
四、教会、行政、司法
作者点评
第四章 大宪章和议会的起源
一、男爵叛乱和《大宪章》
二、《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
三、对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征服
四、爱德华一世的法制和议会的起源
作者点评
第五章 英法百年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
一、百年战争
二、玫瑰战争
三、统一与民族意识的增长
作者点评
第六章 中世纪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一、经济情况
二、社会分层与状况
三、教育、科学、文学、艺术
作者点评
第七章 都铎王朝与宗教改革
一、王权的加强
二、宗教改革
三、圈地、毛纺织业、人文主义文化
作者点评
第八章 伊丽莎白女王时代
一、巩固政权,打败无敌舰队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
三、辉煌的文学成就
四、女王统治后期
作者点评
第九章 早期斯图亚特王朝
一、詹姆士一世与议会的矛盾
二、查理一世激化矛盾
三、经济状况,殖民活动的开始
作者点评
第十章 英国革命
一、内战及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
二、从共和国到复辟
三、经济、社会、思想文化
作者点评
第十一章 复辟与光荣革命
一、查理二世的统治
二、詹姆士二世与光荣革命
三、复辟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作者点评
第十二章 贵族的优势
一、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发展
二、殖民争霸和第一帝国
三、乔治三世个人统治的失败
四、贵族统治下的社会生活
作者点评
第十三章 工业革命与拿破仑战争
一、工业革命的成就
二、保守主义政治
三、反法战争
作者点评
第十四章 第一次议会改革
一、“旧制度”
二、改革前的社会力量对比
三、改革运动与1832年改革
作者点评
第十五章 维多利亚时代
一、反谷物法胜利与自由资本主义的鼎盛
二、宪章 运动
三、竞相改革的年代
四、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作者点评
第十六章 工会运动与工人政党
一、工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二、工会参政与工党建党
作者点评
第十七章 争夺世界帝国
一、“第二帝国”的形成与发展
二、“炮舰政策”与“自由帝国主义”
三、爱尔兰的沉沦与复兴
四、争夺非洲及英布战争
作者点评
第十八章 从一战到二战
一、世纪之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自由党衰落与工党崛起
三、殖民地民族运动与英国的统治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者点评
第十九章 走向福利国家
一、“福利国家”与“英国病”
二、殖民地独立与英帝国解体
三、从“帝国情节”到融入欧洲
作者点评
结束语:过去、现在与未来
附录一、英王世系简表
附录二、英国历届首相表
附录三、英联邦成员国一览表
附录四、进一步阅读的书籍
后记
《俄罗斯通史》
序言
第一章 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
一、大雪封路粮断绝,尼古拉二世和罗将柯,罢工和镇压
二、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工兵代表苏维埃,兵谏和沙皇退位
三、临时政府成立,沙皇一家被拘禁,两个政权并存,列宁回国
四、临时联合政府,打倒10个资本家部长,克伦斯基下令镇压
作者点评
第二章 十月革命
一、最后的临时政府,科尔尼洛夫“逼宫”,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化
二、布尔什维克必须夺权,第三届临时联合政府,“两个知名的布尔什维克”
三、克伦斯基负隅顽抗,攻打冬宫之路,十月革命的胜利
四、工农临时政府的成立,自上而下的政权
五、克伦斯基的逃亡,政权正处在火山上
作者点评
第三章 苏维埃政权的最初年代
一、监督和计算,怠工和镇压
二、反对苏维埃政权力量的集结,改组政府
三、解散立宪会议,里托夫斯克-布列斯特和谈
四、迁都莫斯科,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改名
五、国内战争,红色恐怖,决定性的1919年,苏俄-波兰战争
作者点评
第四章 国内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
一、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工业的国有化
二、“将苏维埃共和国变为军营”,百万大军要武器
三、斯大林南下征粮,“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武装征粮
四、难忘的1919年,余粮征集,“红军供应”
五、“赤卫队进攻”,一长制,统一分配,“战时共产主义”
六、不同的声音,政教分离,为俄罗斯革命竖立纪念碑
作者点评
第五章 转向新经济政策
一、国家利益至上,余粮征集的实质,苏维埃俄国再次面临危机
二、“安东诺夫匪帮”,坦波夫农民起义,图哈切夫斯基镇压
三、水兵发难,“喀琅施塔得叛乱”,图哈切夫斯基再披挂,乌赫塔集中营
四、俄共(布)十大,改行实物税,3月21日法令
五、新经济政策,租让,私营商业,拉帕洛协定
六、高尔基、美国和饥荒,没收教会财产
七、书籍审查,“工会问题”的争论,驱逐知识分子,新的书记处
八、斯大林的“自治化”计划,列宁坚持要“平等联盟”,苏联的成立
作者点评
第六章 直接工业化时期
一、最后的列宁,列宁墓,为权力开始争斗
二、销售危机,振兴军工,难忘的1924年
三、德国人帮助建工厂,斯大林最初的想法
四、“新反对派”,改名为“联共(布)”,“高速和加速”的胜利
五、“打击季诺维也夫集团”,解除车臣、印古什和塔吉斯坦武装
六、动员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的控制数字很紧”
七、“C-30”计划,“贡赋”,“托季联盟”,托洛茨基被逐出境
八、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凭证供应制
九、第二个五年计划,斯达汉诺夫运动
作者点评
第七章 农业全盘集体化时期
一、来自农村的信件,到“土地科去”,专家的意见
二、收购危机,“带有习惯性征粮粗话的大行动”,斯大林去西伯利亚
三、沙赫特事件,斯大林和布哈林,1928年7月
四、对富农的剥夺,全盘集体化,《大转变的一年》
五、把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来消灭,3-5%的平均数
六、“特殊移民村”,集体农庄,歉收,保卫国家财产
七、瓦维洛夫和李森科
作者点评
第八章 30年代: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一、劳改营,“工业党”,阿利卢耶娃自杀及其他
二、基洛夫被暗杀
三、日丹诺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叶若夫,斯大林的光荣
四、减轻刑罚,改造莫斯科,歌舞升平,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五、亚戈达和叶若夫,斯大林和奥尔忠尼启则,“大清洗”
作者点评
第九章 卫国战争
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苏芬战争
二、波兰战俘,卡廷森林,从西部边界移民
三、40年代初的苏联经济、军事和领导人,边界陈兵
四、1941年6月22日,疏散,斯大林广播演说,苏联战俘
五、英雄卓娅,莫斯科遭轰炸,“潘菲洛夫战士”,战时经济
六、血战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坦克大战,列宁格勒被围900天
七、恢复军衔,宗教,民族,潜在的“第五纵队”
八、跨出国界,丘吉尔的密函,雅尔塔会议,攻克柏林,胜利
作者点评
第十章 战后苏联
一、战后初年,改组,经济转轨,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膨胀
二、原子弹和火箭武器的研制,“卡拉什尼科夫”自动射击武器
三、对德国的争夺,富尔敦的“铁幕”,马歇尔计划,两个阵营,“冷战”
四、经济:回到战前轨道,1946-1947年大饥荒,发行新卢布
五、集体农庄,又一次迁移,赫鲁晓夫的上升
六、《星》和《列宁格勒》,“荣誉法庭”,“克一罗”制剂,防止渗透
七、将军们,李森科和日丹诺夫,列宁格勒反党集团,最后的案件
八、第四个五年计划,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沿着既定路线前进
作者点评
第十一章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一、斯大林的弥留时分
二、贝利亚采取行动
三、对贝利亚的反击
四、马林科夫的施政纲领,为“列宁格勒反党集团案”平反,马林科夫下台
五、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格鲁吉亚事件,“特殊移民”的回归,馈赠克里米亚
六、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对日关系正常化,裁军
七、“解冻”和法捷耶夫自杀,《日瓦戈医生》,最后一个“反党集团”,朱可夫的失败
八、垦荒和农业拖拉机站,工业生产和改革,“工业党”和“农业党”
九、柏林墙的建成,提高物价,新切尔卡斯克事件,用导弹再决雌雄
作者点评
第十二章 从勃列日涅夫到安德罗波夫
一、赫鲁晓夫退休,苏共中央10月全会,勃列日涅夫执政
二、集体领导,改革的回归,经济改革,苏共二十三大
三、奖章 和荣誉,盛世和异见,意识形态问题,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案件
四、杜布切克执政,“布拉格之春”,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
五、苏联人民的反映,未经检查的出版物,萨哈罗夫和索尔仁尼琴
六、苏联和美国的争夺与缓和:“援助”,越南战争,和平共处
七、苏共二十四大,“发达社会主义”,身兼二职,1977年宪法
八、阿富汗——可能的“盟国”,艰难的决策,兵发喀布尔
九、勃列日涅夫的遗产,艰难的15个月,安德罗波夫去世
作者点评
第十三章 最后的戈尔巴乔夫,最后的苏联
一、契尔年科去世,1985年3月11日
二、4月中央全会,“加速发展”战略,重组领导班子
三、反酗酒斗争,苏共二十七大,切尔诺贝利核发电站事故
四、改革,公开性,批评“禁区”,叶利钦开始较量
五、平反,国营企业法,戈尔巴乔夫与世界,《改革与新思维》
六、民族纷争之火:哈萨克,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七、安德烈耶娃和改革,第十九次全苏党代会,苏联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
八、经济危机,民族危机,兵撤阿富汗
九、新思维在行动,立陶宛脱离苏联,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
十、全民公决,“8·19”事件,新奥加廖沃会谈,苏联解体
作者点评
参考资料
跋
《法国通史》
前言
第一章 史前与高卢时期
一、“法兰西空间”——人类在欧洲最早驻足、生活过的地区之一
二、“我们的祖先高卢人”
三、恺撒征服高卢
四、高卢的罗马化
五、罗马帝国晚期的高卢
作者评曰
第二章 法兰克人国家
一、从“蛮族”在高卢安身立国到克洛维统一高卢
二、盛产“懒王”的墨洛温王朝
三、卡洛林王朝的建立
四、威震四方的查理曼帝国
五、《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
六、法兰克国家的文化
作者评曰
第三章 法兰西独立国家的产生
一、法洛林王朝的衰落与卡佩王朝的建立
二、法兰西岛的小国王
三、王权的逐渐增强和统一的开始
四、瓦洛亚王朝的建立与百年战争的爆发
五、圣女贞德的壮举与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六、11-15世界的法国文化
作者评曰
第四章 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君主专制制度初露端倪
二、4代君主远征意大利
三、法国的文艺复兴
四、宗教改革与胡格诺战争的爆发
五、波帝王朝的开创者亨利四世君临法国
六、红衣主教黎塞留的铁腕统澡
七、君主专制制度的极盛时期——路易十四时代
八、君主专制制度的极盛时期——路易四十时代
作者评曰
第五章 君主专制制度的没落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一、路易十五:一个千夫所指的无道昏君
二、启蒙时代的到来
三、孟德斯鸠与伏尔泰——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两大代表
四、百科全书派与卢梭——更为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五、锁骨匠国王路易十六登期与专制王朝危机的日益加深
第六章 法国大革命
第七章 拿破仑的崛起与第一帝国的兴亡
第八章 波旁复辟王朝
第九章 七月王朝
第十章 从第二共和国到第二帝国
第十一章 在战火中诞生的第三共和国
第十二章 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法国
第十三章 法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十四章 20年代的法国
第十五章 危机笼罩下的30年代
第十六章 再次经受世界大战的考验
第十七章 第四共和国
第十八章 “戴高乐的共和国”——第五共和国的早期史
第十九章 从左右对立到左右共治——密特朗时代的第五共和国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拜占庭帝国通史》
序言
绪论
一、国外的拜占庭研究
二、我国的拜占庭研究
三、基本知识
第一章 君士坦丁时代
一、艰难的过渡时期
1.晚期罗马帝国的危机
2.蛮族入侵
3.东、西罗马帝国的差异
二、君士坦丁王朝的统治
1.君士坦丁王朝的建立
2.君士坦丁的基督教政策
3.新罗马的建设
4.内政改革
5.蛮族问题
三、狄奥多西王朝和利奥王朝
1.狄奥多西王朝的内政
2.狄奥多西王朝的外交
3.狄奥多西一世的后人和利奥王朝
四、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章 查士丁尼时代
一、查士丁尼一世
1.查士丁尼一世其人
2.《罗马民法大全》
3.强化皇权
4.经济改革
5.宗教政策
二、昙花一现的光荣
1.大兴土木重建首都
2.波斯战争
3.汪达尔战争
4.东哥特战争
5.天灾与瘟疫
6.查士丁尼帝国的危机
三、查士丁尼时代的文化成就
第三章 希拉克略时代
一、希拉克略王朝的统治
1.希拉克略王朝
2.军区制改革
3.农兵和小农经济的发展
4.波斯战争
二、阿拉伯战争
1.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阿拉伯人的扩张
2.拜占庭阿拉伯战争
三、希拉克略一世的后人
第四章 毁坏圣像运动时代
一、伊苏利亚王朝的对外战争
1.抵抗阿拉伯人人侵
2.对外扩张
二、毁坏圣像运动
1.毁坏圣像运动的爆发
2.运动的发展与结束
3.深远的影响
三、立法活动及农村社会
1.立法活动
2.《农业法》反映的农村社会
四、弗里吉亚王朝
第五章 马其顿王朝的统治
一、马其顿王朝的兴起
二、保加利亚战争
1.马其顿王朝以前的保加利亚人
2.传教活动的成功
3.第四次保加利亚战争
4.巴西尔二世的内政改革
5.保加利亚王国的灭亡
三、对外扩张
四、“拜占庭帝国黄金时代”
1.立法活动
2.宗教政策
3.文化政策
第六章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和十字军运动
一、拜占庭帝国的衰败
1.衰败的根源
2.科穆宁-杜卡王朝
3.十字军狂潮的兴起
4.安格洛斯王朝内讧
二、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
1.第四次十字军的阴谋
2.西欧骑士洗劫君士坦丁堡
3.西欧骑士对拜占庭帝国的分赃
4.拉丁帝国的统治
第七章 尼西亚流亡政府
一、拉斯卡里斯王朝
1.在流亡中崛起的政府
2.改革和重建军区
3.文化救亡运动
二、推翻拉丁帝国的斗争
第八章 拜占庭末代王朝统治及帝国灭亡
一、巴列奥略王朝的统治
1.末代王朝
2.皇族内战
3.“二等小国”
4.王朝内战的后果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2.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第九章 拜占庭文化
一、拜占庭文化的曲折发展
二、拜占庭文化
1.教育
2.文学
3.艺术
4.自然科学
5.天文历法
三、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1.拜占庭文化的传统特征
2.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
3.教俗文化并存共荣
四、拜占庭文化的历史地位
1.对斯拉夫世界的影响
2.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3.对中古西欧的影响
4.对忽视拜占庭文化意见的一点分析
第十章 拜占庭帝国的对外关系
一、拜占庭帝国在亚洲西部地区
1.拜占庭帝国与波斯人
2.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人
3.拜占庭帝国与土耳其人
4.拜占庭帝国与其他西亚民族
二、拜占庭帝国在东欧
1.拜占庭帝国与保加利亚人
2.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人
3.拜占庭帝国与其他东欧民族
三、拜占庭帝国在西欧
1.拜占庭帝国与日耳曼人
2.拜占庭帝国与意大利
3.拜占庭帝国与教皇
4.拜占庭帝国与十字军
5.拜占庭帝国与西欧其他民族
四、拜占庭帝国与古代中国
附录一 基本参考史料
一、主要文献资料
1.教会史
2.年代记
3.人物传记
4.编年史
5.其他文献史料
二、文物资料
1.拜占庭铸币
2.拜占庭印章
三、原始资料
1.教会史
2.当代史
3.编年史
4.典章 制度
5.人物传记
6.书信札记
附录二 重要参考书目
1.通史、断代史
2.政治、军事和外交
3.经济、技术
4.宗教文化
5.人物传记
6.其他
附录三 拜占庭帝国皇帝年表
《埃及通史》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