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范敬宜文集 敬宜笔记(范敬宜文集)

范敬宜文集 敬宜笔记(范敬宜文集)

  • 字数: 277.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范敬宜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224169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7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范敬宜文集:敬宜笔记》是作者从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卸任后,为《新民晚报》的《夜光杯》专栏撰写的文章。虽每篇不过千字,然其文词隽永,朴素纯净,或忆旧或评新,信手拈来,皆呈大家气派。读者可以从中管窥其胸襟、文采、气度。 
目录
代序——读《敬宜笔记》有感
“人走茶凉”属正常
日归日归归未归
大师与小卒
漫步巴黎忆恩师
一张名片五十年
蓝色的火焰
从章太炎想起王佩诤
人到晚年学说话
叶圣陶的尊师情结
校长的人格魅力
变黄的作文卷子
北方工大有座艺术馆
惭愧
垫过猪圈的名碑
访旧须趁人未老
可爱的“燕子
课文应收《隆中对》
莫忘博物馆
离筵壮歌
人近七十学听话
两块和田玉
从“一位罪犯”说起
龙年春节忆“沙龙”
任仲夷的幽默
有这样一位县长
青年歌手,请你理解
古战场上电话多
如果周庄当年
“余束发”是谁?
红楼忆吴梅
上海人的心气
话说“洋泾浜”
名医的医风
华尔道夫饭店感怀
为“五分钟发言”鼓掌
“世外桃源”爱鸟情
云南鲜花论斤卖
换个角度谈张謇
变在不知不觉中
胡绳的ZUI后一篇文章
踏雪想“闲事”
春夜听琴
柯灵在我家疗伤
革命的“铜豌豆”
香雪海之恨
惜哉!樊伯炎先生
听中山先生当年的声音
“老泪”何以“浑浊”?
记者为何不“记”?
孟母碑前思“母教”
涸者如斯夫
昆曲欣逢又一春
难忘深深一鞠躬
漂亮的回答
有山无水又何妨
再谈母教
流风遗韵忆画坛
雨歇波平政亦闲
华年二十去如飞
黄浦源头说清浊
蓑新《阅江楼记》
惊听洋人说评书
谢季老
蚕豆滋味究若何
“一样话,千样说”
站在“旱桥”看上海
刮脸刀的联想
巧得丁总新“教程”
明天毕业唱什么?
“吃不了的统统给我!”
好山何以不“人岳”?
艺坛勿忘吴湖帆
修车摊上话“瘦身”
莫把“大资”当“小资”
《登楼赋》回归记
谒柳祠,念公仆
…… 
摘要
    一直想就“人走茶凉”之说发点议论,但心存顾虑,因为那时还在“台上”,怕遭“站着说话不腰疼”之讥。现在角色转换,到了“台下”,似乎可以“叟言无忌”了。

    “人走茶凉”,是对炎凉世态的一种艺术概括。特别是阿庆嫂的一句“人一走,茶就凉”唱开之后,经常被人用来慨叹有些领导干部离退之后处境的变化。常言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老同志们的感受当然是真实的。比如,过去家里门庭若市,现在车马稀少了;过去请示、汇报、问候的电话不绝于耳,现在可能几天听不到一次铃响了;过去邀请出席各种庆典、宴会、研讨会、论证会的应接不暇,现在难得收到一份请柬了;过去生病住院,花篮、水果、营养品随着探望者纷至沓来,现在病房里变得冷冷清清了……凡此种种,抚今思昔,焉能无“人走茶凉”之叹!

    然而,我倒认为,对于“人走茶凉”也需作一点具体分析,未可一概而论。“势利眼”者固然大有人在,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些因素,如果不加区别,就容易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陷入无穷的烦恼之中。依我看来,“人走茶凉”其实是一种岛然现象。何以见得?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有一个妙喻,原话记不准了,大意是圣说,友谊好比一壶开水,一旦离开炉子就逐渐凉下来了。朋友尚且如此,何况是一般的工作关系?在位证时朝夕相处,自然交往频繁,离岗后相见日稀,没有那么多要事向你请示、商量,“茶”的降温便成为一种必然。如果哪位领导干部退下以后,依旧宾客盈门,酬酢不绝,倒有点常了,对本人而言,也未必是件轻松愉快的事。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