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书法文化精神

书法文化精神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岳川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0-09-03
  • 商品条码: 9787301135921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当代书法文化批评方面,王岳川教授近年来发表了多篇讲话和访谈,其触及问题的深度,发人深思。他认为,衡量一位艺术家最好的尺度,就是看他在当下日益盛行的流行文化或泡沫文化前所作反思的深度,以及对历史的深切了解所达到的文化哲学的悟性。只有庸俗的评论家,才会不负责任地对一切新潮的东西都一味地叫好,才会毫无原则地进行短期行为的平面性文化泡沫活动。在现代性的境遇中,艺术家的“真”“伪”之别,在于其是怂恿价值平面化,还是追问思想的深度。当代真正的艺术家,总是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思想传达笔墨意象,对艺术的深度意义进行视觉化的阐释;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改写,提供个体存在的价值呈述。只有这两方面的合力,方能使作品产生视觉冲击力和思想震撼性,填补平面化时代的体验空白和思想空白,为这个时代及读者对个体存在处境和人类命运的思考,营构起一方有意义深度和视觉力度的文化空间。     在王岳川看来,当代书法创作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为谁写”、“怎样写”和“写什么”。他认为,书法不能“赶潮”,那会造成一个时代的书法群体在羊肠小道上的拥挤和类型化。当代书法需要学术精神资源,只有当学术进入当代书法的思想和神经之中,民间立场与经典力度、个人色彩与精神境界、市场实现与价值提升,才有一个新的基础或平台。在这个新的基础或平台上所形成的不同书法精神文化进路,是书家个体自己的选择(并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一点,在多元时代不仅需要,而且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目录
总序 序 学术与艺术互动 绪论 中国文化与中国书法 上编 书法本体演进   第一章 书体源流及其艺术特征     一 甲骨文:中国书法艺术的滥觞     二 金文:中国书法审美的成熟     三 篆书:中国书法精神的自觉     四 隶书:书法雄强气势的拓展     五 楷书:大气磅礴的艺术境界     六 行书:流丽婀娜中的端庄刚健     七 草书:精神之舞的时间迹化   第二章 书法艺术的基本法度     一 笔法:方圆折转的精微     二 字法:节奏虚实的和谐     三 章法:分行布白的规则     四 墨法:浓淡枯润的韵律   第三章 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     一 线条飞动的书法艺术本体特征     二 笔墨意象的精神迹化     三 无言独化的气韵境界     四 美学意境与生命风格     五 目击道存的本体高度   第四章 秦汉书法尚气论     一 秦刻石和李斯小篆     二 汉代书法的众体创新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书法尚韵论     一 钟繇书法转型的历史意义     二 王羲之众体皆精的书法艺术成就     三 王献之书法的艺术境界     四 南帖与北碑的审美风格   第六章 隋唐书法尚法论     一 承上启下的隋代书法     二 楷书尚法     三 草书变法     四 行书立法   第七章 宋元书法尚意论     一 宋代书法     二 元代书法   第八章 明清书法尚趣论     一 明代书法     二 清代书法 中编 书法审美维度   第九章 书法与汉字美     一 从神性到诗性的汉字存在论转换     二 汉语文化圈与汉语思维论     三 书体演变中的汉字艺术世界   第十章 书法与文学美 第十一章 书法与绘画美 第十二章 书法与印章美 第十三章 书法与纸张的链接 下编 书法文化视野 第十四章 西化话语对书法的边缘化 第十五章 当代书法问题与艺术重建 第十六章 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 第十七章 中国书法申遗与大国文化形象 第十八章 文化书法与书法文化创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