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卫星通信导论(第3版)

卫星通信导论(第3版)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朱立东
  • 出版日期: 2010-09-01
  • 商品条码: 978712108644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卫星通信导论(第3版)》为21世纪高等学校通信类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重量规划教材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介绍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特有技术,包含了卫星通信近期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如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宽带通信技术、卫星数字电视广播和卫星定位于导航等,另外,本书还提供配套电子课件。
作者简介
朱立东,副教授,博士,中国通信学会不错会员,主要从事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近20项,出版著作2本,发表论文70余篇,吴廷勇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2篇。
卓永宁,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发表论文10余篇。吴诗其教授,博导,中国通信学会理事,第五界学术委员会委员。多年来致力于卫星通信,特别是非静止轨道卫星通信方面的研究工作,完成多项“86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被评为国家“863”计划15周年优选个人。出版著作5本,发表论文200余篇。
目录
第1章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1.1 卫星轨道
1.2 系统的组成
1.2.1 空间段
1.2.2 地面段
1.3 频率分配
1.4 卫星通信的特点
1.5 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类型
1.5.1 卫星视频广播业务
1.5.2 电话等交互式业务
1.5.3 数据通信和因特网业务
1.5.4 移动通信业务
1.5.5 不同应用类型所需带宽
1.6 卫星通信的发展
1.6.1 卫星通信的发展历程
1.6.2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卫星轨道
2.1 卫星轨道特性
2.1.1 开普勒定理
2.1.2 地心坐标系与卫星轨道参数
2.1.3 卫星轨道分类
2.2 卫星的定位
2.2.1 卫星在轨道面内的定位
2.2.2 卫星对地球的定位――星下点轨迹
2.3 卫星覆盖特性计算
2.4 卫星轨道摄动
2.4.1 地球扁平度的影响
2.4.2 太阳和月球的影响
2.5 轨道特性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2.5.1 多普勒频移
2.5.2 日蚀
2.5.3 日凌中断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链路传输工程
3.1 概述
3.2 星一地链路传播特性
3.2.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3.2.2 链路附加损耗
3.3 卫星移动通信链路特性
3.3.1 衰落信道模型
3.3.2 多普勒频移
3.4 天线的方向性和电极化问题
3.4.1 天线增益和方向图
3.4.2 极化隔离
3.5 噪声与干扰
3.5.1 系统热噪声
3.5.2 宇宙噪声和大气噪声
3.5.3 其他干扰
3.6 卫星通信全链路质量
3.6.1 链路预算分析
3.6.2 接收系统的等效噪声温度
3.6.3 全链路传输质量
3.6.4 链路预算实例
3.7 信道对传输信号的损害
3.8 上行、下行链路的RF干扰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多址技术
4.1 引言
4.2 频分多址技术
4.2.1 MCPC和SCPC
4.2.2 FDMA的非线性效应和交调干扰
4.2.3 FDMA的地球站设备
4.3 时分多址技术
4.3.1 TDMA技术
4.3.2 子帧的捕获和同步
4.3.3 信号比特速率和转发器带宽
4.4 FDMA与TDMA的比较
4.4.1 TDMA和HDMA上行链路所需功率的比较
4.4.2 功率受限和带宽受限
……
第5章 星载荷地球站设备
第6章 VSAT通信网
第7章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第8章 卫星宽带通信系统
第9章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第10章 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
第11章 深空通信
附录A 缩略词
摘要
    于卫星传输信道存在突发误码,因此这种突发的成串误码可能使一个纠错码码字内的误码数目超过其纠错能力。为此,有必要将突发误码随机化地分散,尽可能使每一纠错码码字内的误码数目都在能纠错的范围内。这种将突发误码随机化分散的操作称为交织。
    数据交织技术是通过改变数据传输顺序的方法,使信道的突发成串误码在接收端去交织后成为分散的随机误码。通常的数据交织是按比特交织的,比特流在发送端进行交织可以这样实现:以m×n个比特为一组,按每行n比特,共0Z行的方式读人寄存器,然后以列的方式读出用于传输。在接收端的去交织将比特流以列的方式写入寄存器后再以行的方式读出,从而恢复比特流原有的顺序。
    交织时每行的比特数n称为交织深度。交织深度越深,抗突发误码的能力越强,但交织处理的延时也越长。
    发送端的交织器和接收端的去交织器都是置于内、外编码器之间的,即交织器置于外编码器之后,而去交织器在外译码器之前。在卫星视频传输系统中,外编码器都采用RS编码器。而RS编码是基于信息符号的,也就是说,RS码字是由信息符号和监督符号构成的,因此卫星视频广播系统信道编码中的交织是按符号进行交织的,而不是按比特进行交织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