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建筑史

建筑史

  • 字数: 408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主编 贾珺 执行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242397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99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靠前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本书为第36辑。 本辑共收入论文17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术、中国城市史、古典园林、乡土建筑、地域建筑文化、近代建筑、文物建筑保护、现代建筑理论等领域。 林源和王泽喧的论文对唐代大明宫太液池南岸的廊庑建筑遗址做了复原探讨;《〈法式〉缘何无“漆作”?》一文推测了《营造法式》中没有漆作的原因;赵兵兵的论文对义县奉国寺的弥陀阁作了复原探讨;姜铮、李沁园和刘畅的论文根据2010年的补测数据,分析了西溪二仙宫后殿的大木设计规律;杜雁和阴帅可的论文考证辨析了明成祖敕建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的数量;李敏的论文在调查和实测的基础上,分析了甪直保圣寺的天王殿;《关于康熙年间圆明园始建问题的考辨》一文讨论了圆明园的始建时间、位置和初始规模;傅志前的论文围绕苏州曲园对俞樾的造园思想做了研究;《元江南岸梯田村寨的宏观空间特征研究》探讨了以哈尼族为主的云南元江南岸梯田村寨的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梅州传统民居文化地理研究》分析了当地民居文化的演变规律;刘捷、王昕和郭华瞻的论文探讨了1900年前后北京城的铁路建设对城市格局产生的影响;彭长歆的论文论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为低收入者设计的平民住宅;《天梯山石窟塑像壁画虚拟复原保护研究》探讨了数字化与数字模拟技术在文物保护复原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台湾地区地区现代佛教建筑初探》对台湾地区的现代佛教建筑做了介绍和论述;崔陇鹏和张钰曌的论文分析比较了中日两国传统“舞台”的历史演化与空间形态;林琳的论文探讨了日本东大寺钟楼的模度制;白颖的论文从册封体制的角度,对韩国景福宫庆会楼展开研究。 本书反映了近年来关于建筑史研究的很新成果,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对建筑历史的进一步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等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人员吸取历史经验、从事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既可作为建筑历史专业工作者的研究资料和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历史理论教材,又可作为读者了解建筑演化与城市变迁的实用指南。
目录
唐大明宫太液池南岸廊庑建筑遗址复原探讨
《法式》缘何无“漆作”?
义县奉国寺弥陀阁复原初探
西溪二仙宫后殿大木设计规律再讨论——基于2010年补测数据
明成祖敕建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宫观数额问题考辨
角直保圣寺天王殿实测调查研究
关于康熙年间圆明园始建问题的考辨
俞樾造园思想研究
元江南岸梯田树寨的宏观空间特征研究
梅州传统民居文化地理研究
划破帝都的汽笛声——1900年前后北京城的铁路建设及其对城市格局的影响
为城市低收入者设计——广州近代平民住宅建设
天梯山石窟塑像壁画虚拟复原保护研究
台湾地区现代佛教建筑初探
中日传统“舞台”的历史演化与空间形态
也谈日本东大寺钟楼的模度制
册封体制下韩国景福宫庆会楼研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