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司法决策的过程

司法决策的过程

  • 字数: 29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赟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2407744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287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周赟编著的《司法决策的过程--现实主义进路的解说》是一部尝试着以现实主义姿态向关心法律实施、法律决策实际过程的法学者或法律实践者揭示、描述司法决策过程中诸层面、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作品。
这种现实主义式的探索,其结论很可能并不“讨喜”,也就是说,可能并不符合许多人对司法决策的道德预期、情感愿望。但一方面,结论“不讨喜”未必意味着“不可取”、甚或“不必要”,因为就理论研究而言,最重要的其实是有关结论是否在逻辑上、方法上讲得通而非其他;另一方面,或许至少同样重要的是:这“不讨喜”本身可能刺激、进而引发更多的人来重思、再思、反思当前实际上仍然占据主流的关于司法决策过程之各种“高贵之梦”的说辞、判断、认识,进而重思、再思、反思诸种建立于这些观念基础之上的制度安排。
作者简介
周赟,男,1978年生,江西宜丰人,山东大学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法律评论》主编、牛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11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哲学、法律语言学与法律方法论。
迄今为止出版个人独著《法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叭3年版)、《立法用规范词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西方法哲学主题思想史论:一种系列剧式的叙述》(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应当”一词的法哲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4部,在《读书》《文史哲》《哲学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发表论文近100篇。
目录
绪论:从司法是个“噩梦”说起
第一节 波斯纳的司法决策理论:以《法官如何思考》为基准
第二节 “高贵之梦”的吸引力
第三节 “高贵之梦”就是个迷思(myth)
第四节 另一个角度的证立
第五节 结语:“高贵之梦”有益,但司法或许就是个“噩梦”
第一章 司法的起点:先在的立法之法
第一节 立法的本质
第二节 立法与司法的一般关系
第三节 立法的能与不能
第二章 司法决策的方法论解析:系统论的立场
第一节 关于司法过程的几种典型解说
第二节 司法过程中的方法――以法律论证为切入点
第三节 法律方法的能与不能
第三章 司法决策的逻辑要素:事实、规范及其关系
第一节 案件事实:源于根据法律的回构
第二节 审判规范:以释法为形的造法结果
第三节 涵摄抑或类推:事实―规范关系的第一重认知
第四节 单向抑或双向:事实-规范关系的第二重认知
第五节 静态抑或互见:事实-规范关系的第三重认知
第六节 演绎推理与司法结论的可错性
第四章 判例法的决策过程:也是一个“噩梦”
第一节 判例以及判例法概说
第二节 判例法的决策过程
第三节 当下中国的相应司法实践
第五章 “噩梦”的语言学证立:语用理论的进路
第一节 引言:从一位民政官的困惑说起
第二节 语法意义、语用意义及其一般关系
第三节 法律领域的特殊性及适切性
第四节 结论以及因应建议
第六章 基于方法论的司法公信力构造之建议
第一节 司法公信力及其研究概说
第二节 法律方法:当下中国司法公信力的基石
第三节 理念·体制·技术:三个层面的具体建议
代结语:法官应接受怎样的职业教育?
第一节 高校法律教育:“理论熏陶”抑或“实践面向”?
第二节 法学家与法律家:“理论”与“实践”的分别?
第三节 思维模式:法学家与法律家同一性之基点
第四节 结论:“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