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编剧手艺

编剧手艺

1、本土著名编剧前辈史建全原创佳作,深入浅出地道来“如何写好一个剧本”,附赠史爷呕心多年尚未发表之原创剧本与精彩文章,独家呈予读者先睹为快;2、著名导演尹力,“中国第一编剧邹静之”作序力荐;3、书中围绕作者多年编剧创作经验娓娓道来,内容极尽丰富,语言风趣又不失严谨,是本土大师多年来在行业内闯荡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承,亦是目前国内老一辈编剧大师的第一部肺腑呕心之作。
  • 字数: 25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史建全 著
  • 出版日期: 2017-04-01
  • 商品条码: 978712131047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本土著名编剧前辈史建全原创佳作,深入浅出地道来“如何写好一个剧本”,附赠史爷呕心多年尚未发表之原创剧本与精彩文章,独家呈予读者先睹为快;2、著名导演尹力,“中国第一编剧邹静之”作序力荐;3、书中围绕作者多年编剧创作经验娓娓道来,内容极尽丰富,语言风趣又不失严谨,是本土大师多年来在行业内闯荡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承,亦是目前国内老一辈编剧大师的第一部肺腑呕心之作。
内容简介
    在《编剧手艺》一书开篇,本书作者——本土著名编剧大师史建全先生讲道:“一位老编剧也是一位导演,曾经对我说过,在美国好莱坞编剧手册开篇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但凡你有一份别的谋生的技能,就别来做编剧。这可能是一个笑谈,但道尽了做编剧的辛苦。”而作者的这本书,就是针对如何做好这一份“艰苦”工作——并且告诉你如何极尽可能地掌握技巧,把这份工作做地得心应手而充满乐趣的。本书主体部分围绕作者史爷多年的编剧创作经验娓娓道来,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阅读‘经典’”、“学会写梗概”这三个部分的生动阐述,自然归纳到“可以写剧本了”、“从小说到剧本”两个重点章节,深入浅出、内容极尽丰富,语言风趣又不失严谨。在书的后半部分附有史爷呕心多年尚未发表的原创剧本与精彩文章,随书呈现予读者先睹为快。本书不是专业教材,也不是好莱坞各种经典的翻版,而是本土编剧作家多年来在行业内闯荡积累的行之有效或行之有误的宝贵经验传承,亦是目前国内老一辈编剧大师的第一部肺腑呕心之作。
作者简介
    史建全,著名影视编剧。历任《炎黄子孙》《科技日报》等社、报的美编与文艺记者,现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特约编剧、中国电视剧编剧学会理事。“史爷”在编剧导演圈声望甚重,其剧本创作不仅在艺术精神上真实诚信,同时在写作技能上也精益求精。独自创作并参与创作的剧本有电影《血性山谷》《我认识的鬼子兵》《三枪拍案惊奇》等,电视剧《无悔追踪》《针眼儿警官》《一双绣花鞋》等。
目录
序 v 编剧是聪明人下笨工夫的活 1. 老生常谈,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2. 要看书,不要看“ 书皮” 3. 要会写梗概 4.可以写剧本了 5. 从小说到剧本 后记 我在电影院里长大 剧本 老电影院的故事 跋尾 附赠剧本 《一路血红 》
摘要
序 得失寸心知 金受申先生的《北京通》里说过,老北京见面的称呼是:“高的高三哥,矮的矮三哥,不高不矮横三哥,蒙七哥,诈五哥,小辫赵九哥,有人皆是哥,无我不称弟。”这“哥”字到现在依然这么叫,去洗浴中心或去国家机关,听到还是“哥、哥”的,亲切,不烦人,也假。 在京城能称得上爷的就不一样了,先一点必是某一门类的翘楚;除此还得有与生俱来传几辈也挥之不去的“份儿”。影视圈中能叫爷的就那么几位。史爷是最早的一位,现在已成官称了,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官民齐呼“ 史爷”。 我与史爷相识在刘恒先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策划会上,一见面便成朋友。记忆最深的是史爷讲当年写《鬼子来了》的趣事,其生动具体带画面的描述,把我惊住了。胡金铨大师说过,“好的导演,要会讲故事。”大师说的不是指在电影里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会讲。我以为好的编剧更该如是,史爷口述除有即兴的起承转合外,还能让听故事的人大白天看见戏在眼前演着,这可是大能耐。我说过,有些人写戏是一堆字,什么也看不见,谓之“ 字塚”。史爷讲故事,字字珠玑。史爷写戏,呕心沥血。印象最深的是,他写《一只绣花鞋》时,我们隔三差五通电话,问他开笔没有。他说:“没有,鞋还是没找着呢!”戏核儿没有,大逻辑没通。史爷写戏,不是写着找,有个开头就先写先编。史爷不把结尾都想通了,不动笔——形而上的制高点、新鲜的视角和不俗的情节,不想透了不写—— 一旦动笔,鲜活的人物、准确的对白,必是满纸烟云。 我从小长成,再好的文字或影视很少看两遍。《无悔追踪》我与太太只要在电视中拨到了就看。那是一部少有的现实主义经典作品。除了剧本好,尹力先生的导、演员的演都好,不可多得。史爷从出道算,到现在与相对应的写家来比,不算写得多的。但成事是这样,量取不了胜,取胜的都是质。张若虚在《全唐诗》中只收了他一首《春江花月夜》,后世的评价是以孤篇压倒《全唐诗》。 史爷的戏一部是一部。 史爷交朋友,见面说事,不藏着掖着,老做派,拿你当朋友,直面,该说就说。所以一见面就不生,史爷朋友多。21世纪初吧,花市改建,等回迁时,他住在东南挺远的地方,我们走动得勤,还是常见面。每次去,家里总有客人,各种年龄,各色人士,这哥那弟,一聊都够写部戏的。原来总是说深入生活,其实,你要不在那个环境里活着,谈不上深入,门都摸不着。凡是抱着写作的目的去看生活的,一定浮皮潦草。史爷不离开花市,他其实是一直守着他现实主义写作的根。他的那些人物,那些生活情状的展示,极为独特而诱人,真不是写作技术可达到的。这也是他说的编剧教不会的原意吧。 史爷祖上就住在花市,花市电影院新中国成立前是百货商场,是史爷家的买卖。解放后充公改电影院了。史爷从小去看电影不买票,没人拦他,看门的说:“这地儿原来是人家的,看个电影算什么。”听着像讲理,实际上真想让人骂街。一张电影票就把一大块地给安抚了,找谁说去呢?史爷的“份儿”是有几分带着火气的,以至于他的创作,从来不带时令气,不谄媚,不违心,说白了就是不流俗。影视文学,这一文体在各类文体中是最为年轻新鲜的,全世界也没有多少包教包会的教科书,上了学不会写戏的人伙矣。史爷以个人心得总结出来的剧本写作要义,让我看到了一个成功者,多少年来行之有效或行之有误得出的经验,弥足珍贵。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看了史爷的这部讲座稿,我已受益良多,想诸位编家写手, 大家有福了!邹静之二零一六年 十一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