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制造业知识工程

制造业知识工程

  • 字数: 38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田锋 著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25123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7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颠覆了知识管理理念,重新定义了“知识”。无论是知识对象的范围、知识分类模式、知识加工方法还是知识与业务的融合模式,都不同于以往的知识管理体系。从精益研发的实践要求出发,反推出知识工程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将知识加工增值作为知识工程的核心。本书提出知识工程的三层架构:上层结构是知识与研发流程融合层,中间层是业界共有的知识管理层,下层结构是知识与设计环境融合层。
作者简介
田锋,安世亚太公司不错副总裁,国家工业软件与优选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综合仿真工程试验室主任,“智能制造推进联盟”专家委员,“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促进会”首席技术专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专家组副组长,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委员,设计方法分会委员。 
目录
篇知识工程框架与蓝图
章知识工程的发展背景
1.1知识工程对中国企业的重要性003
1.2国外知识工程发展日趋成熟004
1.3国内精益研发体系日渐成熟011
1.4面向流程的知识工程实践012
1.5知识工程的下一步发展方向014
第2章知识工程蓝图与框架
2.1企业知识的本质016
2.2知识资源增值是核心018
2.3知识工程体系蓝图021
2.4知识工程体系框架023
2.5知识工程体系成熟度027
2.6知识工程集成平台032
第3章知识工程规划与建设
3.1知识工程规划步骤036
3.2知识工程蓝图设计038
3.3知识工程路线规划039
3.4知识工程建设方法论041
3.5知识工程建设成果043
3.6知识工程的特点与价值043
第4章知识泛在的智慧研制
4.1智慧研制的时代背景047
4.2智慧研制需求背景052
4.3智慧研制三维架构055
4.4智慧研制理想模型057
4.5智慧研制集成平台061
4.6智慧研制体系模型066
4.7智慧研制成熟度模型068
4.8开放式智慧研制模式074
4.9智慧研制路线规划079
4.10智慧研制中知识泛在083
第2篇知识增值加工技术
第5章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5.1知识螺旋与显性化089
5.2利用社区实现显性化092
5.3知识的显性化表达095
5.4知识体系的显性化096
5.5知识关系与知识地图099
5.6知识显性化以人为本102
第6章数据知识的标准化104
6.1仿真数据的标准化105
6.2试验数据的标准化106
6.3标准化数据管理框架107
6.4基于标准化数据的业务协同109
6.5基于数据标准化的科研驾驶舱113
第7章信息知识的结构化115
7.1利用自动摘要进行结构化116
7.2利用分类进行信息的结构化117
7.3利用聚类进行信息的结构化118
7.4信息知识的组合检索121
第8章模式知识的范式化123
8.1模式知识的主要形式124
8.2研制管控模式范式化126
8.3设计协同模式范式化131
8.4仿真集成模式范式化132
8.5质量管理模式范式化135
8.6智慧项目模式范式化138
第9章技术知识的模型化142
9.1基于模型的产品平台143
9.2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151
9.3基于模型的快速论证159
9.4基于仿真模型的虚拟试验164
9.5基于模型的定义168
9.6基于模型的企业175
0章知识资源的全息化
10.1大数据的通用定义182
1.02工业大数据的特点183
10.3工业大数据的分类184
10.4工业大数据的常规应用185
10.5工业大数据的知识应用186
10.6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189
第3篇知识工程实践与案例
1章企业知识工程规划
11.1背景、意义及目标195
11.2知识工程体系成熟度评估196
11.3知识体系规划201
11.4知识平台规划209
11.5制度规划218
2章面向流程的知识工程
12.1体系建设背景220
12.2体系建设目标222
12.3定义基于知识融合的科研活动模型222
12.4构建新一代产品数字化研制流程228
12.5建设面向产品设计的本体体系229
12.6建设多领域知识融合的知识库235
12.7开发产品多领域知识工程平台242
12.8体系先进性与创新性249
3章基于知识的精益研发
13.1建设背景及目标250
13.2业务蓝图及建设方案252
13.3精益研发规范制定256
13.4精益研发业务梳理258
13.5精益研发平台建设264
13.6体系的价值及特色284
附录287
附录A常见问题及答复(摘录)289
附录B知识工程相关模型及技术304
B.1DIKW知识管理模型简介304
B.2社会技术学模型简介305
B.3物理-事理-人理(WSR)模型简介306
B.4霍尔(Hall)模型简介307
B.5V模型(Paul模型)简介308
B.6现代智能科技简介310
B.7创新方法论TRIZ简介314
附录C文中部分英文名词缩写全称及中文释义320
参考文献322
后记325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