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工业文化

工业文化

  • 字数: 488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王新哲 著
  • 出版日期: 2016-07-01
  • 商品条码: 978712128903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54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阐述了工业文化的基础理论,提出了体系架构,梳理了演进脉络,挖掘了功能价值,并对工业软实力、工业精神、国家工业文化资源、国家工业形象、工业文化产业、工业领域文化和工业行业文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工业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内在规律,为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展现出一个新的理念和视野,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路径。 全书分为概念篇、演进篇、价值篇、产业篇、实践篇五大部分。
作者简介
王新哲,管理学博士,工业文化领域的专家之一,在靠前外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出版著作5部。
孙星,管理学博士,工业文化领域的专家之一,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等国家部委及省市课题30余项,在靠前外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3部。
罗民,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工业文化领域的专家之一。
目录
概念篇 16 章 国家工业体系 17 节 工业体系 17 1.工业社会 17 2.工业体系 18 第二节 工业管理 20 1.管理体制 20 2.工业政策 21 第三节 工业分类 22 1.三次产业分类法 22 2.国际标准行业分类 23 3.轻重工业分类 23 4.其它分类 24 第四节 工业结构 25 1.工业结构组成 25 2.工业结构改变 27 第二章 工业文化释义 29 节 研究目的和对象 29 1.研究目的 29 2.研究对象 30 第二节 文化与文明 32 1.文化的概念 32 2.文化和文明的关系 35 第三节 工业文化与工业文明 36 1.工业文明 36 2.工业文化与工业文明的关系 37 第四节 工业文化的界定 38 1.学术界的理解 38 2.工业文化的定义 39 第五节 工业文化的位置 40 1.工业文化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位置 40 2.原始文化 41 3.农业文化 43 4.工业文化 44 第三章 工业文化内涵 46 节 工业文化本质 46 第二节 工业文化属性 48 1.继承性和变异性 48 2.普同性与多样性 49 3.时间性与空间性 51 4.功能性与劣根性 52 5.人为性与群体性 53 第三节 工业文化特征 54 1.工业文化具有完整体系 54 2.工业文化呈现典型地域特征 55 3.工业文化体现时代特色 56 4.工业文化由发达地区流向落后地区 57 5.工业文化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7 6.工业文化逐步成为普适文化 59 第四节 工业文化系统 60 1.系统结构 60 2.三层结构体系 61 3.结构特性 62 第四章 工业文化体系范畴 64 节 工业文化载体 64 1.物质环境载体 64 2.精神产品载体 64 3.活动载体 65 4.政府载体 65 5.企业载体 66 第二节 工业文化分类 66 1.文化的多重结构 66 2.工业文化的分类 67 第三节 工业文化类型 68 1.工业物质文化 69 2.工业制度文化 70 3.工业精神文化 71 第四节 工业文化两种体系架构 72 1.按性质分类 72 2.按层面分类 72 第五章 工业文化研究方法 74 节 文化研究的方法 74 第二节 辨证的方法 77 1.比较分析法应用 78 2.逻辑思维方法 78 第三节 历史的方法 79 1.文献研究法 79 2.历史方法 80 第四节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80 第五节 量化的方法 81 1.统计法 82 2.层次分析法 83 演进篇 85 第六章 工业文化起源 86 节 工业文化的萌芽 86 1.文化的起源 86 2.手工业的繁荣 88 3.前工业化时期 90 4.产生萌芽的因素 92 第二节 工业文化的兴起 94 1.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 94 2.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95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96 4.李约瑟难题 97 第三节 工业文化发展动力 100 1.工业制造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 100 2.工业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102 3.社会发展与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102 4.不同的工业文化系统之间的矛盾 103 第七章 工业文化传播与发展 106 节 工业文化的传播 106 1.工业文化传播的条件和途径 106 2.殖民扩张传播工业文化 108 3.全球化的影响 112 第二节 工业强国崛起与工业文化传播 114 1.世界文化格局 114 2.德国战车的兴起 115 3.美国工业文明的崛起 118 4.日本的快速赶超 124 第三节 工业文化糟粕 128 1.殖民掠夺 128 2.物质至上主义 130 3.丛林法则 130 4.垄断 131 5.失信与欺诈 134 6.过度索取与环境破坏 136 8.小农意识与精神丧失 139 9.文化入侵 141 第四节 工业文化传播和发展规律 143 1.传播基础取决于价值特性 144 2.传播走势是先进文化侵蚀落后文化 144 3.工业文化载体影响传播范围 145 4.工业强国文化被更多地关注与接受 146 5.物质文化比精神文化更易传播与接受 147 6.文化风格决定传播程度 147 第八章 工业文化变迁 149 节 主流与支流 150 1.主流文化 150 2.支流文化 152 第二节 中心与边缘 154 1.工业文化中心 154 2.工业文化边缘 156 第三节 工业文化的冲突 157 1.工业文化冲突的涵义 157 2.冲突的来源和结果 158 3.全球化引发的工业文化冲突 162 第四节 工业文化的调适 163 1.调适的界定 163 2.国家间工业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164 第五节 工业文化涵化 166 1.涵化的界定 166 2.涵化的方式 167 第六节 工业文化丧失 170 1.丧失的界定 170 2.工业遗产的丧失 170 3.工业精神文化的丧失 172 第九章 工业文化整合与创新 174 节 工业文化自觉 174 1.量变到质变――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 174 2.自发到自觉――以伦敦1952年烟雾事件为例 176 第二节 工业文化整合 179 1.各国的工业文化整合 179 2.工业革命下的工业文化整合 182 第三节 工业文化的传承 185 1.传承概念 185 2.进化与退化 186 第四节 工业文化的创新 187 1.工业文化创新 187 2.创新条件与途径 189 价值篇 190 第十章 工业文化核心价值 191 节 工业文化功能 191 1.传播的功能 192 2.认知的功能 192 3.规范的功能 193 4.凝聚的功能 194 5.调控的功能 195 6.创新的功能 196 第二节 工业文化作用 197 1.工业文化与生产力 198 2.工业文化与生产关系 201 3.工业文化与制度规范 202 4.工业文化与思想观念 203 第三节 工业文化意义 204 1.保障工业社会协调发展 204 2.工业发展的倍增剂和灵魂 205 3.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增强工业软实力 205 6.推动着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 206 7.促进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提升品质和附加值 206 第四节 工业文化价值层次 207 1.精神价值 207 2.制度价值 208 3.经济价值 209 第十一章 工业文化价值形态 210 节 核心价值基本特性 210 1.客观性 210 2.整体性 211 3.普遍性 211 4.超前性 212 第二节 客观形态 214 1.物化类型 214 2.观念类型 214 3.关系类型 215 第三节 主观形态 215 1.价值观念 215 2.价值理想 217 第十二章 工业软实力 218 节 软实力 218 第二节 工业软实力的内容结构维度分析 220 1.工业文化 221 2.工业价值观 221 3.工业制度 222 第三节 工业价值观 225 第十三章 工业精神 226 节 工业精神的内涵 226 1.工业精神的界定 226 2.工业精神的分类 226 3.工业精神的传承 228 第二节 创业精神 228 第三节 创新精神 230 第四节 契约精神 232 1.契约精神的界定 232 2.契约精神的具体表现 233 第五节 工匠精神 235 第六节 担当精神 238 第七节 劳模精神 240 1.革命战争时期的劳模精神 240 2.建国初期的劳模精神 240 3.改革开放至今的劳模精神 241 第八节 协作精神 241 第八节 效率观念 243 第九节 企业家精神 246 第十四章 工业文化与工业科技 250 节 工业科技决定工业文化发展基础 250 第二节 工业文化反哺工业科技 250 第三节 工业文化对工业科技发挥作用的方式 251 1.观念文化对工业科技的选择与导向作用 251 2.制度文化对工业科技的保证与规范作用 252 第四节 工业文化对工业科技实践的作用机理 253 产业篇 254 第十五章 国家工业文化 255 节 国家工业文化资源 255 1.国家文化类型 255 2.国家工业文化形态 258 3.国家工业文化产业资源 258 4.国家工业精神资源 260 第二节 工业强国崛起的文化根基 261 1.工业革命将英国推上世界霸主地位 262 2.工匠精神使德国制造走向世界 263 3.美国的强大创新力带动经济发展 265 4.敬业与进取精神助日本崛起 267 第三节 国家工业形象 269 1.内涵外延 269 3.形象特性 273 4.形象塑造 276 5.功能作用 278 第十六章 工业文化产业 280 节 工艺美术 280 1.起源与概念 280 2.产业发展 281 3.产业分类 284 4.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主要品种类别 285 第二节 工业设计 287 1.起源与概念 287 2.特点 289 3.分类 290 4.作用 291 第三节 工业遗产 295 1.起源与概念 295 2.全球工业遗产体系 296 3.各国工业遗产保护体系 299 4.工业遗产价值 302 第四节 工业旅游 305 1.概念和起源 305 2.现有经营模式 305 第十七章 工业领域文化 309 节 创新文化 309 1.概念 309 2.特征 310 3.功能 310 4.内涵 311 第二节 质量文化 315 1.起源 315 2.概念 316 3.功能 317 第三节 品牌文化 319 1.概念 319 2.特性 321 3.功能 322 第四节 知识产权文化 323 第五节 安全文化 324 第六节 绿色生态文化 325 1.起源 325 2.概念 326 第十八章 工业行业文化 328 节 汽车文化 328 1.汽车文化内涵 328 2.汽车改变世界 330 3.汽车品牌――体现个性的张扬 332 4.汽车运动――竞争本能的展现 333 5.汽车消费――轮子上的消费时代 334 6.汽车设计――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体 335 第二节 航空文化 336 1.文化内涵 336 2.精神特征 337 3.重要形态 339 第三节 影视文化 340 第四节 网络文化 340 1.网络文化概念 340 2.网络文化构成 342 3.网络文化特征 343 4.涵化与反哺作用 345 第十九章 企业文化 348 节 企业文化的概念 348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功能 350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内容 352 第四节 世界工业强国企业文化 356 1.美国企业文化 356 2.日本企业文化 357 3.德国企业文化 358 第五节 企业社会责任 360 1.企业社会责任的起源 360 2.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362 3.社会责任是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 363 实践篇 366 第二十章 中国三线建设 367 节 战略背景 367 1.国防安全的战略需要 369 2.均衡工业生产布局 370 第二节 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工业遗产 370 1.数量庞大的产业建设 371 2.特色鲜明的工业遗址 371 第三节 规模空前的国家工业体系再布局 373 1.工业布局不尽合理的局面初步改变 373 2.顶层设计和精心组织 374 3.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 374 第四节 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75 1.艰苦创业的精神 375 2.勇于创新的精神 376 3.团结协作的精神 377 4.无私奉献的精神 378 第二十一章 英国工业遗产保护 379 节 首例以工业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379 第二节 铁桥峡谷价值连城 381 1.历史价值――工业革命发源地 382 2.文化价值――区域名片 382 3.社会价值――恋恋乡愁 383 4.科技价值――科技的力量 383 5.经济价值――持续发展的引擎 384 6.美学价值――工业之美 384 第三节 博物馆群的保护模式 385 1.机构完善的博物馆群落 385 2.主题鲜明、形式各异的博物馆 386 3.规范灵活的保护管理模式 389 第四节 工业旅游圣地 391 1.从旧工业区到工业景点 391 2.铁桥工业游盛况 392 第二十二章 法国巴黎航展 394 节 全球最大的航空盛会 394 第二节 航空技术的展示与交流 396 1.展现最先进的航空技术和创新文化 396 2.体现全球化时代的分工协作精神 397 第三节 航空知识的普及与娱乐 398 1.科普教育 398 2.大众娱乐 399 第四节 国家形象与企业品牌的展示 399 1.国家航空实力的体现 399 2.媒体的宣传 400 3.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 401 第二十三章 德国工业设计“红点”奖 403 节 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奖 403 1.历史沿革 403 2.奖项设置 404 第二节 运营选评及推广模式 404 1.运营选评 404 2.推广模式 406 第三节 红点奖的影响力 406 1.德国工业品质的体现 406 2.全球综合性品牌 408 第二十四章 美国硅谷创新文化 409 节 硅谷为什么成为全球创新中心 409 第二节 硅谷创新文化内涵 411 第二十五章 日本匠人精神 413 节 秋山学校“匠人须知30条” 413 第二节 匠人精神已融入日本人的职业操守中 416 1.冈野工业的“无痛注射针头” 416 2.Hard Lock工业的“防松螺帽” 418 3.小林研业的“iPod镜面加工” 420 第三节 匠人精神对日本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42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