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王羲之书法三十六计

王羲之书法三十六计

简简单单36句话帮你破解王羲之书法密码
  • 字数: 7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作者: 李守耕 著
  • 出版日期: 2016-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47607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5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1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自己多年学习书法的实践,总结归纳王羲之用笔和结字规律,并仿兵法三十六计的体例,按照“一计一释一例一注”的方式,选取《十七帖》《集王圣教序》《兰亭序》以及王羲之手札等名帖字范260余字,逐条破解王羲之书法秘笈,切中肯綮,一语道破,帮助读者快速理解掌握其笔法、字法和章法技巧。本书视角独到、观点新颖、行文简洁,图文并茂、解说中肯、创新性强、操作性好,既可供书法理论工作者研究参考,也可供书法爱好者阅读临习。
作者简介
李守耕,号东山,别署半塔斋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68年生于河南南阳,现居北京,供职于解放军某部,硕士学位,不错工程师。曾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学习,书法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览,出版学术著作多部。
目录
第一计负阴抱阳1
第二计以短代长3
第三计转折收敛5
第四计空城计(一)6
第五计空城计(二)8
第六计空城计(三)9
第七计形断意连10
第八计有开必合11
第九计纵横有别13
第十计辅笔用点15
第十一计以圆代方16
第十二计取象蝌蚪17
第十三计力举千钧19
第十四计连折出肩20
第十五计图穷匕现21
第十六计气垫阻隔22
第十七计密不容针23
第十八计危若垒卵25
第十九计坠石落地27
第二十计收官用古29
第二十一计出格抢镜31
第二十二计别开生面32
第二十三计穿插取势34
第二十四计折纸断笔35
第二十五计平行取势37
第二十六计轴线错位38
第二十七计取齐生态40
第二十八计轮廓成形(一)41
第二十九计轮廓成形(二)42
第三十计重笔连右44
第三十一计节外生枝45
第三十二计四不相靠46
第三十三计轮廓相连47
第三十四计连环计49
第三十五计虚白呼应50
第三十六计疏可跑马52
后记54
摘要
从古至今,崇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风者颇多。市面上二王书法字帖数不胜数。现有的书法论著大部分都是从笔画、结构讲起。点画不外乎点、横、撇、折、捺、钩、挑如何起行收;结构说的不外乎横平竖直、疏密开合、平正欹侧等。这对初学者来说,确实都很关键,是必须掌握的重点。但是,对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此基础之上做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揭示出王羲之用笔和结字的内在规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可惜对这方面深层剖析的书相对较少。有的理论书籍或文章虽然也做了深入分析,但是长篇累牍的解说,引经据典,缺乏应有的实操性,有些甚至故弄玄虚,不知所云。总感觉缺乏一本简明实用、切中肯綮的参考书,能够超脱一般的说教,化繁为简,直击要害,一语道破天机。“道可道,非常道”,笔者自知这是相当不易之事,今不揣浅陋,以自己多年学习实践为基础,综合前人对王羲之书法的大量解读,写成小册,希望能最大限度满足和实现我对王羲之书法参考书的设想和期待。

    本书虽名为三十六计,实为三十多种笔法、结字和章法的处理方法。不局限于三十六种方法,也非兵法三十六计中的计谋、策略,只以此为喻,言王羲之书法非同常人的笔法特征、结字方法和布局特点。取此书名,可能被读者批为哗众取宠、博人眼球,非也。计者,谋略,在军事上属于战役或战术层次,移之于书法,只限于探讨技术层面的问题,是为非常恰当。三十六计紧紧围绕书法技法展开,这是本书的着力所在。技法是初学者必须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没有技法作支撑,基本无法进入书法的大门,更枉谈艺术上的深入和提升。作为初学者,积数年乃至数十年之功,朝临暮写,秃笔成冢,铁砚磨穿,所孜孜以求的基本功,其实就是对技法的探索和修炼。以此可知,技法对初学者之意义。

    笔法、字法与章法都有可意会而难言传之特点。面对二王法帖,理解各有不同,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人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就连以高举恢复魏晋传统大旗,毕生以王羲之为追摹对象的赵孟頫也被后人指为“不入晋唐门室”(董其昌语)。右军之书如龙,变化莫测,师之者众,得之者寡,加之时代久远,真迹不传,摹刻失真,以讹传讹,使原教旨的追问越来越难。当前二王书风复兴,对二王的认识和理解愈加深入,总结归纳二王技法之时机成熟。天时地利已备,本书应运而生。

    三十六计所依据的字帖主要有《十七帖》《集王圣教序》《兰亭序》以及二王手札等,皆是煊赫名帖,也是学二王者必备字帖。例字共260多个,可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薄薄一本小书,已将二王精华汇集一起。熟背260多个例字,举一反三,对掌握二王笔法和结构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悉知三十六计,回头再读以二王为滋乳的唐、宋、元明诸家碑帖,会有豁然开朗、顿开茅塞之感,转益学习必将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留意当今书坛众多胎息于二王的国展高手,就会发现,其用笔与结字的小技巧,所据以自成面目的手段、招数,不过是从三十六计中抽取三五计,放大、夸张并加以反复应用的结果。一册在手,窥破国展作品玄机,读毕应知此言不虚。

    例字中行草字混合编排,并未特别加以区分,基于以下考虑:本书的读者群是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和书法教育工作者。从应用上讲,行草书体虽有不同,但在创作中并无严格界限,且多是行中加草,以取流便简易,或草中加行,以取持重端庄,互为杂合,调整节奏,增加变化。从学习角度看,入手学习行书时,同时学点草书,可强化使转训练,增加书写的流畅性,并通过对比提高对不同线质线性的准确把握。例字取材既有王羲之的,也有王献之的,二王书法虽有内拓、外擫之别,但今人皆视为一体,且王献之继承家风,所用技法与乃父几无区别,因此,精选例字时,二王一视同仁,择优取用。

    行文安排上,尽量言简意赅,陈述大意,一计一释一例一注,使本书成为一个可临可读之书。全书以图说为主,文字注释为辅,点到为止,观者一目了然,而回味无穷。笔者最为崇拜的经典是中华国学的宝典《易经》,64卦、384爻,一卦一名一象一辞,有名有图有释,全篇不过4千字,内容涵盖天道、地道和人道,展示人间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以“一卦一名一象一辞”与“一计一释一例一注”相比,实属王婆卖瓜,自抬身价,但在体例安排上确有受《易经》启发之处。我一直盼望着书法界能有一本如《易经》一样简洁明了而又微言大义的学习参考书,求人不如求己,现在如愿以偿,心得公诸同好,正是“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易经中孚卦九二爻辞)。

    本书既可作为技法研究参考书阅读,也可作为行草字帖临习使用。

    本书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和各类字帖丛书,恕不一一注明出处,在此对提供图片与字帖丛书的各编者致谢。由于笔者学识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