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的新革命1980-2006年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

中国的新革命1980-2006年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

  • 字数: 4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作者: 凌志军 著作
  • 出版日期: 2007-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1179299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时政作家靠前人凌志军,继《交锋》、《变化》之后又一部力作。曾创造“七年出版七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的惊人记录。
    【作者自述】
    我知道,如果我美化官方或者成功者,就会失去信誉;如果我迎合民间舆论,也有哗众取宠之嫌。总之,无论唯上还是媚俗,都会离开公正从容的立场,使得人们更加简单化和更夸张地估价某些问题。我并不期望本书的描述能和中关村的正史合拍,那是历史家的事。我本人的职业是记者,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取舍,更多的是出于记者本能。我希望让读者了解这里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我想对读者说:“它在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之路蹒跚而行的曲折历程,大致上反映了中国崛起的真相。”这包括它的阳光和阴暗,包括它的英明之举和愚蠢行为,也包括它的混乱和秩序。
    ——凌志军
    1980-2006,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
    中国时政作家靠前人凌志军继《交锋》《变化》之后又一部力作。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关村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试验田,更是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摇篮与发源地。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中关村成为我们这个国家的缩影,经历了无数沟沟坎坎、风风雨雨,个中滋味,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民营企业家甘苦自知。作为严肃而负责任的记录者,凌志军先生给我们提供了这部大气而恢宏的作品,为所有关注中关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的人提供了一幅壮丽、真实的画卷。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柳传志
    中关村,一个汇集了太多的变革与跃迁、冲击与包容、坚韧与轻狂、灵感与梦想的地方。当大洋两岸不同风格的创业理念和不同背景的创业人群,在这个原本只是北京西郊一隅的地方交汇、融合,当一代代新技术、新模式和新IT人在短短十几年间制造出无数激动人心的起伏跌宕,很少有人能够像凌志军那样从容、缜密地绘制出中关村的大幅画景。应当说,本书为梳理中关村的发展脉络,揭示IT人的创业历程,解析中西方企业文化的融汇规律做了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Google优选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李开复
    《中国的新革命》不仅是中关村高科技创业历史的写照,更是中国觉醒和崛起的缩影。凌志军以犀利流畅的笔锋,独特、深邃的洞察力和抽象力,给中国和世界奉献了又一笔精神财富。
    ——微软优选副总裁 张亚勤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评述中关村1980到2006年的历史入手,描绘了中国社会发展波澜壮阔的画卷。
    中关村曾经被当作一个“试验区”。假如我们以为“试验区”的含义,仅仅就是发明新技术和推销新产品,那就小看它了。事实上,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试验着新的社会思想和价值取向。因此,与其说中关村在技术上有什么贡献,不如说中关村优选的贡献,在于对旧体制的破坏和突破,从而激醒了中国人创造财富和融入世界潮流的热望。
    本书描写的人物中,既有对中关村的事业大力推进或横加阻拦的高官,也有在中关村渡尽劫难甚至翻身落马的显要,还有在中关村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世界500强的不错大鳄;既有悲剧英雄,也有乱世枭雄,当然,更有那些怀揣梦想的新一代创业者。所有的这些雄心、野心、商战权谋、虚与委蛇和有效疯狂,伴随着云谲波诡的政经风云,在中国的大地上起起落落。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个地区、一群企业或企业家的历史。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试图将企业的兴衰沉浮,与个人品行、国民性格、政府行为、政治风云、世界潮流合并起来思考。这样一种对于历史的思考,也许更有利于我们的未来。
作者简介
凌志军,祖籍广东,生于上海,长在北京。15岁到工厂做工,16岁做农民,19岁当兵,25岁成为新华社记者。没读过中学,也没读过大学。30岁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在是人民日报社不错编辑、资历记者。
    迄今为止出版的8本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英文、日文、韩文和繁体中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3年所著的《成长》,即本书靠前版,在众多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中引发了极大共鸣,改变了许多人对教育的看法和他们的命运。直到今天,仍有很多读者写信给他。2003年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休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2003年底,他被新闻杂志《南风窗》评为“年度人物”。2000年的《追随智慧》,在大学校园里引起强烈反响,被评为当年“很好纪实文学”。1998年和同事马立诚合著的《交锋》,在中国政坛引起轰动,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成为当年中国靠前畅销书。《联想风云》入选“2005年很好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很好版权输出图书奖”。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白颐路(1980-1988)
  第一章 黑夜漫漫 曙光在前??我看到了美国。
  第二章 破裂的金字塔??我们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第三章 电子一条街??我的生活从此改变。
  第四章 原罪??既是“倒儿爷”,又是“板爷”。
  第五章 走进新时代??此事宜速作出决断,不可拖延。
  第六章 曾是霜叶漫山时??到底往哪个方向走啊?我们也蒙了。
  第七章 中南海和世界潮流??连宪法都要给改革让路,还有什么能阻止改革!
第二部 试验区(1989-1998)
  第八章 昨夜风疾雨骤??能逃过这一劫,真是幸运!
  第九章 转变的年代??我完成一个翻天覆地的革命。
  第十章 出类拔萃之辈:第二代创业者??我没别的本事,只是玩儿命想办法满足消费者
  第十一章 民族品牌!民族品牌!??如果这一关过不去,我们必死无疑。
  第十二章 分裂之家??科学提供燃料,商业才是发动机。
  第十三章 英雄末路??你可以得意,但不能糊涂。
  第十四章 三次浪潮,潮起潮落??中关村这个环境,是个东西就能卖,是个好东西就会抢着卖。
  第十五章 市场又在召唤??从现在开始,前10年是你的,后10年是我的。
  第十六章 在信息时代的入口处??凭什么?就凭我们这帮人的脑袋!
第三部 科技园(1999-2006)
  第十七章 争论国??抵制美国货,计算机除外。
  第十八章 死亡和新生??企业有生有死,但轮到我们自己头上,总是很沉重。
  第十九章 全速前进??它能成为下一个硅谷吗?
  第二十章 互联网时代??冬天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到来。
  第二十一章 新疆界??法无禁止不为过。
  第二十二章 海归:改变中国的一代新人
  第二十三章 蚂蚁雄兵??他们的单个是弱小的,但群体是强大的。
  第二十四章 全球链??中关村就要死亡?还是刚刚开始。
  第二十五章 殊途同归??我见过硅谷是怎么做的。我到中关村来亲自再做一遍。
尾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