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人"的时代 网路安全下的个人信息权宪法保护

  • 字数: 29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孙平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741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随着电子政务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个人在社会交往关系中越来越多地以“信息人”的面目存在。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可以为我们带来效率、便捷与福利,但如果不能使用恰当的方式加强对个人信息权的保障,信息技术可能成为侵害个人权利的利器。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趋于透明化,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权不受侵害?以2018年5月实施的《通用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为代表的欧洲保障模式,以分散立法保护个人信息权的美国模式,哪一个更值得借鉴?本书探讨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梳理我国现有立法背后的性思维,在对域外经验分析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系统性建议。
作者简介
孙平,1977年生,江西南昌人。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宪法学、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研究。在《法学》《法律科学》《环球法律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引言“信息人”时代
第一章不谋而合
第一节个人信息保护法源起
第二节什么是“个人信息权”
第三节成为基本权利
第二章共识基础
第一节基本权利模式
第二节欧洲:世界标杆
第三节美国:形散神不散
第三章艰难起步
第一节政府巨型数据库
第二节前信息时代的权利基础
第三节初次尝试无疾而终
第四章立法转向
第一节安全思维的形成
第二节安全思维主导下的立法
第三节民法思维异军突起
第五章以小见大
第一节个人健康信息保护相关案例与事例
第二节网络预约诊疗服务
第三节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六章波及效应
第一节如何论证
第二节个人信息权的波及效应
第七章系统构筑
第一节回看立法转向
第二节法权平衡
第三节路径展开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