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信访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信访

  • 字数: 23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宏勃 著
  • 出版日期: 2008-02-01
  • 商品条码: 9787302146681
  • 版次: 0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信访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热点社会问题,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政法问题。它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治理传统的发展转型,也从一个制度侧面深刻反映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本书从法学的角度,综合运用社会学、历史学等方法,对信访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就此热点社会问题贡献了法学的智慧。     本书适合法学、社会学教学科研人员、信访工作人员和关心信访问题的一般读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宏勃,男,1976年生,陕西长安人,先后就读于西北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外交学院(中国)法律系,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社会学和人权法学。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是信访   一、信访的问题意义     (一)信访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问题     (二)信访是当代中国一个典型的政法问题     (三)信访是一个充满困惑和日渐陷入困境的问题   二、分析框架和资料文献     (一)信访问题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二)材料和文献   三、几个核心概念     (一)“信访”     (二)“上访”     (三)“集体上访”和“超级上访”     (四)“涉法信访” 第二章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一、建国之初的政治动员型信访(1949-1956)     (一)西柏坡之前     (二)“五月批示”     (三)政务院的信访工作立法     (四)“三反”运动中的信访实践     (五)建国初期信访实践的特点:一个小结   二、政治运动中的信访运用(1956-1965)     (一)第一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     (二)国务院的指示     (三)整风、反右、“大跃进”和“四清”运动中的信访实践     (四)十年间信访发展与变迁:一个小结   三、大动乱及后动乱年代的信访(1966-1978)     (一)萧务的信访与周恩来的孤独     (二)大动乱年代的信访总结     (三)后动乱年代的检讨:第二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   四、春风化雨(1979-1982)     (一)熊一福之死     (二)中央机关处理上访问题领导小组         (三)第三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     (四)春风化雨:一个小结   五、安定团结时期的信访(1983-1995)     (一)匿名信     (二)政治风波后的信访工作     (三)《信访条例》: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信访的功能转换与制度完善:一个小结   六、新时期信访的发展与走向(1996年以来)     (一)涉法涉诉信访的凸显     (二)上访洪峰     (三)《信访条例》修订:一波三折     (四)走向规范与和谐:一个小结 第三章  信访制度的法文化与法社会学解释 第四章  游离在规范与事实之间   第五章  信访制度的政法功能 第六章  去还是留: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信访 第七章  中国法制现代化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