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

用这本书重新定义你未来的职业与方式!Slash/斜杠青年概念引入中国**人、多重身份探索者Susan Kuang首部诚意之作!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作者: Susan Kuang 著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047882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0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由Susan Kuang著。
如果你:不喜欢朝九晚五,不满意现在的专业,不想要一眼望尽的人生,不满足但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
共享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身份的多元生活。自由职业者、兼职者,或是利用业余才艺优势做喜欢的事情的人,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Slash/斜杠青年。
Slash不是简单的身兼数职,而是主业之外拓展多元化的专长,充分挖掘你的职场潜能。现在的业余爱好,未来可能就是你谋生的手段。
作者简介
Susan Kuang,留美MBA,第2身份创始人,Linkedin专栏作者,自媒体人。
代表作《“多重职业”成为优选新趋势》曾被近千家媒体转载,是将“斜杠青年”概念引入靠前。
关于多重身份的探索,Susan Kuang有着丰富的经验。从研究生毕业后的靠前份工作起,她便一直利用工作之余进行不同的尝试。6年来,Susan先后创办了The Thinker Group和兰溪沙龙,举办过两次个人画展,独立运营个人自媒体,写过上百篇文章和四本个人杂志,坚持学习舞蹈,还拿到CrossFit一级教练证。2015年,Susan正式结束职场生涯,成为一名独立创业者,实现了生活与工作的完美结合。
作为第2身份的创始人,Susan希望通过打造一个专业的自我发展空间,帮助都市年轻人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开启属于自己的多重身份。
目录
序:自己的人生
自序:从此以后,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新时代,新机会
离职,全新的开始
生命的意义由自己来决定
是谁夺走了工作的乐趣
现代企业还能生存多久
纽约刮来的“斜杠青年”风
谁说钱与快乐不可兼得
告别打工者思维
合法挣钱,是最有尊严的活法
财务自由并没想象中遥远
我为什么不选择融资
开启你的无边界人生
自卑心理的“罪魁祸首”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该怎么办
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
千万别被坚持“绑架”了
“利己”同样是美德
走出“成功学”的误区
生活一定要留白
内圣外王的哲学
折腾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天赋的启示
现在投资自己还来得及
惰性的根源与解药
进步的关键——刻意练习
读书,该怎么读
通才的自我修炼
让理性之灯,照亮前行之路
一千个铁杆粉丝理论:我的自媒体心经
从0到1
此刻就要幸福
人生其实就图个内外一致
学会享受平凡
“理想生活”长什么样
没有坏的,就是好的
极简主义的逻辑
冥想,自我觉察的开始
CrossFit与健身
后记 我这一年的“斜杠生活”
摘要
从此以后,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前阵子,约好友X 先生吃饭,问其最近的安排,他眉飞色舞地和我说道:“9 月份在北京看故宫“石渠宝笈”书画展,然后去杭州看“丝路之绸”特展,再去广州看“千年风雅”宋元书画展,从那儿前往香港去看汉武帝特展,顺便尝尝米其林三星中餐厅“龙景轩”,中秋节再去维多利亚港湾赏个月,紧接着,就得去台湾看苏东坡《寒食帖》和郎世宁来华300 年特展,当然台北的紫艳中餐厅和糖村牛轧糖是不能不吃的;10 月中旬去日本,除了吃米其标三星的怀石料理外,要看奈良正仓院特展、京都琳派特展、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书画特展,当然最重要的是九州国立博物馆10 周年特展,有唐代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11 月,在去南美和南极旅行之前,还准备先去纽约看大都会博物馆百年中国书画展,能看到唐代韩干的 “照夜白。” 虽说我早已习惯了X 先生独特的生活方式,但这种“看展生活”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于是半开玩笑道:“你这种生活也太奢侈了吧!”说其奢侈,并不全是因为他的花费,相比那些奢华的生活方式,这些花费其实也并不算很高,更多的是因为他能够不受钱和时间的限制,随心所欲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似乎才是真正的“奢侈”。 X 先生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狂热爱好者。他自小熟读史书,书上能够读到的,他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因此他目前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亲自体验那些留存下来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此,他把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行走的路上,游走于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哪里有好的展览,就专程飞过去看。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去过近500 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也把中外顶级的历史文物看了个遍。 和X 先生相识已经有两年多了,因为彼此身上的一些共同点,我们慢慢地从最初的工作关系变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关于他的这种生活方式,我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转变到现在的欣赏和支持。不过,我欣赏的并不是他能够到处游走,而是他敢于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能够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勇于去追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都会有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使我们想要与周围的人保持一致。在原始社会,从众会增加我们的生存概率,因此这种选择是明智的。不过,人类社会从发展到现在,“从众”与“生存”似乎不再有直接关系,但是这种原始的力量依然存在并主宰着我们。从有意识起,我们便开始“模仿”周围的人,在不知不觉中继承了父辈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并不是坏事,反而使得生活相对简单,因为我们不需要过多地去思考和选择。若生活能够一直这样下去也无大碍,可问题在于,有一天,我们很可能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是有选择的,生活可以有多种可能性。于是,我们陷入了一种困境:是选择继续从众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去探索?从众是稳定和安全的,但我们很可能会因为某一天的觉醒而生活在遗憾中;探索,毫无疑问,是种“冒险”,因为没有了“模仿”的对象,所以一切都得依赖自己,但这也许会让我们的人生少些遗憾。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这种困境中:我知道自己并不适合那种稳定的上班生活,却没有足够的资本与勇气去摆脱它,更没有想明白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2015 年,某种外在因素终于促使我脱离了“正常”的轨道。这时,我才发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直至你过上了这种生活。我原以为自己是个事业型的女强人,渴望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野心和志向,我似乎更喜欢这种不慌不忙、有足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去享受生命和发展自我的生活。 过去,我一直以为像上班那样的生活是必需的,因此对于X 先生的那种生活,我一度无法理解。辞职之后,我才慢慢发现,工作只不过是手段而已,不是目的。的确,赚钱十分重要,因为钱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给我们安全感,可是如果已经有足够支撑自己生活的资金,那可不可以不再把赚钱看成当下最重要的目标了呢? 我绝没有想要否定上班这种生活方式,毕竟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是现在的主流生活方式,但我们需要意识到,它既不是赚钱的唯一方式,也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方式。我们应该允许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的存在,不去过分评判他人的人生选择,因为当我们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时,我们也在限制自己,同时也失去了本可以拥有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事实上,有一类人群正在全球范围内崛起,他们被称为“斜杠青年”。“斜杠”一词来源于英文“Slash”,这个概念出自2007 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玛希?埃尔博尔)写的一本书。她在书中提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这种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通过多重职业来体验更丰富和更多元化的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于是“斜杠”便成为他们的代名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