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两岸刑法案例比较研究

两岸刑法案例比较研究

  • 字数: 34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陈兴良 陈子平 著
  • 出版日期: 2010-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774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5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法学院与台湾东吴大学法律系共同开设的“两岸刑法学案例比较”课程的文字再现。由大陆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和台湾著名刑法学者陈子平教授共同执教。尤其是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也是一次尝试。全书体例沿循课程设置的原貌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先就案例进行法理分析;第二个环节是陈子平教授根据台湾刑法规定与刑法理论进行讲解;第三个环节是陈兴良教授根据大陆刑法规定、司法解释和刑法理论进行讲解;第四个环节是互动,学生提问、老师回答。这次课程选择的都是一些疑难复杂的案例,从而为本次案例式教学课程提供了讨论的空间。讨论的内容集中在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抢劫罪、杀人罪、强奸罪、放火罪等这样一些常见多发的重点罪名,结合疑难案例进行深入展开,这对于推进刑法分则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陈兴良,1957年生,浙江义乌人。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1997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99年当选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2004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获美国法律社会学协会国际学术奖。著有《本体刑法学》、《规范刑法学》、《判例刑法学》、《教义刑法学》等著作多部。
陈子平,东吴大学法律学系法学士、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硕士、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课程修毕。曾任台湾司法官(人员)考试典试委员,台湾司法官(人员)考试命题、阅卷委员,台湾律师考试典试委员,台湾律师考试命题、阅卷委员,台湾刑法分则修正委员会委员,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教授,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主任。现任台湾高雄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教授。著有《共犯处罚根据论》、《共同正犯与共犯论——继受日本之轨迹及其变迁》、《刑法总论》等。
目录
开场白
案例一
  非法占有目的/占有转移/诈骗罪的处分行为/盗窃罪的秘密性/犯罪的掩盖行为
案例二
  元钱食宿型诈骗/诈骗罪的处分意识/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被害人同意
案例三
  转化型抢劫/共犯的实行过限/事后不可罚行为/牵连关系/共犯的脱离
案例四
  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抢劫罪的致使不能抗拒/找零诈骗/盗窃本人财物行为的定性/把风行为
案例五
  转化型抢劫/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的区分/非法财物能否成为财产犯罪的对象/共犯的竞合/共犯的实行过限
案例六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区分/盗窃罪的秘密性/信用卡使用行为的定性
案例七
  强奸罪的手段行为/强奸取财行为的定性/抢劫杀人行为的定性/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分/死者财物的占有
案例八
  着手的认定/不能犯未遂/承继的共犯/复合犯
案例九
  人室盗窃的认定/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因果关系认识错误/转化型抢劫的共犯/自救行为
案例十
  侵占罪的持有关系/结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存款的占有/侵占缄封物
案例十一
  入户盗窃行为的定性/犯意转化/死者财物的占有/罪数的认定
案例十二
  教唆未遂/限制正犯论与扩张正犯论/教唆犯的从属性与独立性/分工分类法与作用分类法
案例十三
  着手的判断/形式客观说与实质客观说/不作为的诈骗/不能犯
案例十四
  奸淫幼女/非法侵入住宅罪的保护法益/教唆自杀行为的定性/共犯与身份
案例十五
  同一构成要件错误/具体符合说/法定符合说/共同犯罪的归责
案例十六
  诈骗罪的保护法益/共同犯罪的结果加重犯/嫖宿幼女与奸淫幼女的区分/奸淫幼女的明知
结束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