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落天通苑

日落天通苑

《日落天通苑》被SNS网站转载10,000,000次,被读者奉为“读后满满共鸣的都市打拼梦想小说”。 6部代表性小说,120只飘荡着的灵魂,道尽一座城的恩怨与爱恨。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作者: 王云超 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047371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2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有人在这里触碰到理想,也有人遇见更好的自己,有人在逃离与坚守中伤怀,也有人随波逐流放逐了最初的纯真。
《日落天通苑》中收录作者王云超6部代表性小说,120只飘荡着的灵魂,道尽一座城的恩怨与爱恨。
我猜,世界上最陌生的地方,就是你活着的这个城市了。你所做的最容易的事,也就是在这里消磨一点时间。反正时间对你来说并不值钱。
每天,城市的地下潮涌潮落,你在高楼瞻望,仿佛是这个城市的王者,或任由自己放空。而其实我们不过是尘世中飘荡的微尘,只配在高楼、霓虹以及杀人的雾霾中永无休止地纷争与彷徨。
作者简介
王云超,1983年生人,祖籍河北牛城,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在京从事品牌策划类工作。2013年始专注于写作,杂文《轻舔刀头恨,有鬼夜杀人》一鸣惊人,彪悍文笔受到业界众多知名人士推崇,随后一年内,七篇文章被豆瓣网推荐至首页,六篇文章收录于App“一个”,均引起巨大反响。杂文与散文外,为王云超带来更多声望的是其中篇小说创作,2014年,《日落天通苑》刷新各项记录,SNS网站转载量逾千万次,被读者奉为“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北漂小说”。
本书收录王云超中篇小说六部,以及相应的媒体采访与演讲实录,是迄今为止最能代表该作者文学功底的作品集。
目录
VOL. 01 公务员之死
VOL. 02 最后的日子
VOL. 03 日落天通苑
VOL. 04 纵使飘零
VOL. 05 独狼
VOL. 06 牛城往事
VOL. 07 十万白领
VOL. 08 为什么要来大城市,它给了你什么
摘要
我如何像个笨蛋一样去爱你 王云超 2015年8月16日 我是什么时候爱上文学的?这真是个浪漫的话题。可答案一点也不浪漫,我是小时候爱上文学的。你随便从街上拉一个人问他什么时候爱上钱的,他一定会告诉你他小时候就爱上钱了,所以这事儿挺俗。 我小时候的样子,跟现在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差不多:粗糙的发型、厚重的衣物、暗沉的肤色、呆滞的眼神。我就是这么个土包子,生于中原乡下最贫困的家庭,没有玩具、没有电视、没有蛋糕,有的只是贫苦、暴力、泪水,以及一次又一次难以抚慰的心碎。十六岁前,没有一天不是在恐惧与痛楚中度过的,这让我小小年纪便饱尝了人性的丑恶,我几近绝望,又满载愤怒,就像电影《光荣之路》里说的那样:多次以身为人类而感到羞耻。 据说,我这种出身的男孩子有三种命运:悲苦的劳工、残暴的罪犯、搞艺术的。感谢上帝,我选择了第三种。 中国人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年经历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所造成的影响巨大且深远,体现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与创作上更是如此,我一度偏激,仇视一切“精英贵族、才子佳人”题材,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我坚持认为浪漫不是堆砌出来的,最浪漫的事情无非就是最质朴的生活。 在此基础上,我给自己的写作定了三个原则:一不雕章琢句,二不吟风弄月,三不附庸潮流。“雕章琢句”指的是词语华丽,内涵欠缺;“吟风弄月”指的是一味抒发自我情怀,忘记了世风人伦;“附庸潮流”指的是迎合大众口味进行投机式创作。毫不客气地讲,这三类文风凑在一起,构成了当代所谓的“流行文学”。 我大摇大摆地与“流行文学”保持了距离。我只写平民生活,大时代背景下的平民生活,我会用赤裸裸的大白话、活生生的欲望、乱哄哄的冲突来展示他们的善恶悲喜。 然后,《日落天通苑》火了。 这多少有点儿出乎我的意料,在一个鸡汤文、成功学、言情小说泛滥的年代,竟然还有人关注现实主义文学。但它确实火了,出版商、电影公司、小报记者一股脑儿全找上门,紧接着,“北漂伤痕文学”的屎盆子飞来,我躲闪不及,差点儿扣头上。我一遍遍地向别人解释着自己的无辜:“我不只写北漂,还写别的,不信你看看我的书。另外,你才伤痕呢,你们全家都伤痕……”然而这没什么用,人们依旧习惯性地用媒体上的字眼来形容我。2014 年夏,我一怒之下写了《十万白领》《牛城往事》两部中篇小说,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也捎带着把郭小羽的原型气了个半死。 如果你够仔细,就会发现《十万白领》和《牛城往事》同属一个时期的作品,结构上它们都沿用了《日落天通苑》的套路:开篇介绍时代背景,主要人物陆续登场,矛盾一点点升级,冲突一点点发生,最终,高潮降临,坏蛋们死的死逃的逃。这基本就是我们这代人最熟悉的小说创作模式,也被称作“学院派叙事”,可现在的年轻作者们很少用了,现在大家都沉迷于“段子”,恨不得每章每句都写成“段子”,“段子”,成为快餐文化侵袭传统文学的明证。 《十万白领》是职场小说,讲述了一个CBD 传媒公司的衰亡史,里面有我的经历也有我朋友的经历。它最初的名字叫《月上CBD》,前同事帮忙取的,意思是向一代神作《日落天通苑》致敬。可稿子出来后,他又不高兴起来,他怀疑我把他丑化了,他为此耿耿于怀,连饭都不请我吃了。 写小说的都有个老烦恼:如何面对那些暴跳如雷的“原型”。我的方法是:离着他们远远儿的。 相比《十万白领》,《牛城往事》人气奇差,至少女性朋友里没一个喜欢它。一来,这是个旧时代的故事;二来,它没有所谓的儿女情长,更要命的,它充斥着青少年犯罪与暴力。一个老同学看完《牛城往事》,笑着对我说:“你可能为当代文学史贡献了最血腥的一场群架。”我说:“然后呢?”他说:“没有了。” 后来,一次饭局上又遇到这位老同学,当时他正绘声绘色地向众人描述《牛城往事》里打群架的场景。我告诉他,我为自己写出这样一部小说而自豪,因为我是牛城人,我是工人阶级的后代。 《牛城往事》后,又写完另一部关乎故乡人文的小说《公务员之死》。这其实是我的第一部小说,2011 年动笔,2014 年完稿,拖这么久的原因并非灵感缺失,实在是野心太大,本来只是篇“初恋”与“成长”的文字,我生生把它演化成了我们这代人在体制内外的三观对抗。《公务员之死》通篇向王朔巅峰期小说《许爷》致敬,也故意掺杂了电影《美国往事》的情境,这种借花献佛的手法带来的效果十分显著,朋友圈里的小文青们没一个不喜欢它的。 平心而论,《公务员之死》无论气势或深度都不如《日落天通苑》和《牛城往事》,但它的的确确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情感这个层面,其实大家都很自私,直到今天我都怕在街上看到背画板的孩子,他们身上的颜料点子总能勾起我一大堆伤感的回忆。 《公务员之死》最令我伤感的地方,不是它里面的人物,是它三年前的原名,它的原名叫作《青春总会过去,爱也一样》。 2014 年冬,我辞掉全职工作,专心窝在公寓里写小说。这件事情招致非议,非议最多的是家人,他们的观念比较传统,认为工作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我辞掉工作去搞写作在他们看来简直笨到天上去了。 但我没办法,我是个写小说的,是个写中篇小说的,干的是熬夜的活儿,这活儿既然干了,就别再梦想着给资本家卖命。我给自己定了个标准:写作收入与以往收入持平,就不去上班。一个三十岁的男人,不能全身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辈子活着还有个屁意义。 2015 年春,我搬回通州,大睡三个月,每天除了看体育比赛什么事都不做,我给这段日子找了个光鲜的理由:净化心灵。一位知名主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一个虚伪丑陋的环境里待久了却感受不到压力,你首先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我在京城的职场待了七年,见识到太多虚伪与丑陋,自己也变得愈发虚伪与丑陋,该洗洗睡了。 洗完睡完,夏天如约而至,全裸坐在电脑前面敲字,新作叫《最后的日子》,是个完全由场景与对话组成的作品。我最初的想法是把它写成舞台剧,可写成舞台剧谁给你演啊?只能明智地回归到小说创作。《最后的日子》进行得并不顺利,此类作品极其考验作者的构思能力,所有人物关系均由对话呈现,一着不慎,便可能矫情。写了一半,实在写不动了,干脆又回到“净化心灵”的日子,频繁地睡大觉,睡着睡着,梦也多了起来。 大约是端午节过后的第二个周末,我梦到自己被一头雪狼跟踪,它蜷缩在石头后面,既不追我,也不唤我,我壮着胆子走过去,发现它眼后有道细细的疤。醒来,开始写一部有关夜店男女的小说,为了挑战自己,将第一人称换作了女性。我这么干不新鲜,很多作家都用过异性视角创作,这其中就包括我少年时期的偶像王朔与老舍,老舍的《月牙儿》甚至写出了许多女性作家都不一定能写出的细腻。 现实生活中,我几乎不沾夜店,上一次去酒吧喝酒是前年夏天的事情,上一次去夜总会是何时压根儿记不得了,总之那种地方对我这种人来说意义不大。 《独狼》与《最后的日子》文风迥异,但作为同时期作品相似之处颇多。首先,它们的主题都是复仇;再者,主角清一色北京人。写北京人,语言是一大难题,你不可能用原汁原味的京腔进行创作,那样除了北京人没几个人会看,于是我尽可能弱化了方言;最后,也是最有趣的地方,《独狼》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最后的日子》是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最后的日子》完稿,我有了空前的成就感,在一座城市生活了八年,第一次用自己的文字向这里的老朋友们致敬。白佳佳的性情也许并不像主流的北京人,他寡言少语、腼腆谨慎,但他身上拥有着诸多老北京式的美德,他有魄力、有心计、有担当,凭一己之力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而家,正是中国人情感输送最多的地方。 前几天,有个老朋友来看我,问:“蛋爷,你们这行很多人出名后变俗了,你会吗?”我当然没有告诉他我本来就很俗,我瞪着眼说:“你再说一遍试试看!” 如何在你爱的东西面前保留一份初衷?这个话题实在太浪漫了,因为答案就是:你真的爱它。那如何证明你真的爱它呢?它让你变得愚蠢、变得膨胀、变得臭不要脸,它迟早有一天会毁了你,而你对这一切心知肚明。 当年那个在恐惧与痛楚中颤抖的小男孩长大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