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徽州文化地理研究

徽州文化地理研究

  • 字数: 46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黄成林 著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676312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4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黄成林著的《徽州文化地理研究》是一部从传统文化地理学视角系统研究徽州文化地理的著述,共八章:前两章主要廓清相关概念,梳理研究背景,概述徽州文化系统,为后六章奠定基础;后六章依次研究徽州文化源地、徽州文化景观、徽州文化生态、徽州文化整合、徽州文化扩散和徽州文化区。
徽州山多耕地少、物产结构性失调、山深地不偏,是徽州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徽州文化景观丰富多彩,内涵精妙,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向型气质、和谐型风格和伦理型内核;徽州文化与徽州自然环境具有制约、适应、再现和选择关系;徽州文化海纳百川,在扬弃中发展,在吸纳中兴盛;联系徽州内外的水陆通道是徽州文化扩散路径,徽州文化扩散主要属于迁移扩散;徽州文化扩散符合“距离衰减原理”,“小徽州”与“大徽州”是对徽州文化区域差异的基本描述。
本书适合徽州文化地理研究者和对徽州文化地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黄成林,1954年生,安徽贵池人,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教学之余,主要研究徽州文化地理、旅游经济与文化。出版著作三部,出版重量和省级规划教材各两部,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各一项,获“安徽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目录
鸠兹文化探析
干将莫邪铸剑芜湖
三华山无湖长印
芜湖古代圩田刍探
周瑜与芜湖
小乔与小乔墓考
王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与研究地域密切相关的地名
一、徽州、徽州路和徽州府
二、徽州专区、徽州地区与徽州区
第二节文化与区域文化
一、文化
二、中国文化
三、徽州文化
第三节文化地理学与区域文化地理
一、文化地理学
二、中国文化地理
三、徽州文化地理
第二章徽州文化系统
第一节徽州物质文化系统
一、徽商
二、徽派民居
三、徽菜
四、新安医学
第二节徽州制度文化系统
一、徽州宗族社会
二、徽州土地制度
第三节徽州精神文化系统
一、新安理学
二、徽派朴学
三、徽派篆刻
四、徽州刻书
五、徽派版画
六、新安画派
七、徽戏
八、徽派盆景
九、徽州三雕
第三章徽州文化源地研究
第一节徽州地理环境与徽州文化起源
一、平旷面积小,山深地不偏
二、地狭人稠,耕获三不赡一
三、山环水绕,对外交通通而不畅
四、主要结论
第二节徽州名门望族与徽州文化起源
一、北人南徙与徽州名门望族
二、迁徽民族时间分布和迁徽原因
三、徽州胡氏源流与绩溪胡氏迁徽原因
四、主要结论
第四章徽州文化景观研究
第一节徽州传统村落景观
一、传统村落数量多
二、讲究村落选址
三、村落规模较大
四、村落形态多样
五、空间结构有序
第二节徽派民居景观
一、共性特征
二、个性特征——马头墙
三、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景观
第三节徽州牌坊景观
一、数量众多
二、形态多样
三、内涵丰富
四、价值多重
专题研究:从十件文书看清代贞节孝烈妇女请旨旌表事宜
第五章微州文化生态研究
第一节徽州文化生态适应研究
一、地形与徽州文化现象
二、气候与徽派民居
三、河流和水体与徽州文化现象
四、物产与徽州文化现象
五、徽州文化现象对人文环境的适应
第二节徽州文化生态选择研究
一、因人多耕地少而起源的徽商
二、与时俱进、不断拓展的徽商
第六章微州文化整合研究
第一节徽州文化外整合研究
一、高人指点与新安医学
二、新安理学之学术渊源
三、师承关系与徽派篆刻
四、天都画派与新安画派
五、几经流变形成徽戏
六、徽派盆景与中原树艺盆景
七、易州墨工与徽墨
第二节徽州文化内整合研究
一、徽商利润的流向和徽州文化内整合机制
二、徽商与徽州物质文化
三、徽商与徽州制度文化
四、徽商与徽州精神文化
五、徽州精神文化现象相互影响举要
第七章徽州文化扩散研究
第一节徽州文化扩散路径
一、基于徽商四大商品贸易区域对徽州文化扩散路径的认知
二、基于明代《一统路程图记》对徽州文化扩散路径的认知
第二节徽州文化扩散媒介和类型
一、徽州文化扩散媒介
二、徽州文化扩散类型——迁移扩散
第三节徽州文化扩散原因和结果
一、徽州文化扩散原因
二、徽州文化扩散结果
第八章徽州文化区研究
第一节徽州文化区划
一、“小徽州”与“大徽州”
二、文化区划的原则
第二节徽州文化区总体特征
一、徽州文化遗产极为丰富
二、徽州文化遗产利用方兴未艾
三、从南宋晚期到清晚期徽州风俗的变迁
第三节徽州文化区区内差异
一、徽州方志记载的徽州各地社会风俗差异
二、经济活动和方言的区域差异
三、徽州民谚反映的区内差异
四、婺源菜与徽菜的差异
后记敦与“王敦城”
李白诗缘芜湖
芜湖小九华与地藏文化
从“一华”到“九华”金地藏落迹寻踪
繁昌窑及其历史文化影响
“石圣”米芾与无为米公祠
南宋状元张孝祥与镜湖
徽商与芜湖的相互影响
汤鹏、萧云从与芜湖铁画
孙中山与芜湖
新四军第七师在无为
戴安澜将军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