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深圳通史

深圳通史

深圳这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穿越历史时空之门,让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能够亲眼“看到”七千年来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点滴。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 作者: 张一兵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07228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详尽地记录深圳历史的著作。早在明代,“深圳”这一地名就已经出现,考古资料显示,深圳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人类活动历史超过67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献显示,深圳的郡县史超过1700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南头城和东部南澳的大鹏城遗迹也都逾600年;客家人的移民史也有300多年。可见深圳是有丰富历史的,此书的出版将对人们认识深圳提供宝贵的资料。《深圳通史》01、02两册共八个部分,从 “历目前的深圳”开篇,总述深圳自然地理位置,历代行政区划设置沿革,历史时期气候与环境变迁等深圳历史发生、发展的背景。其后以时间的演进为线索,分别从“先秦时代”“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南汉时期”“宋元时期”“明代”“清代”分章叙述深圳地区的核心史事。
作者简介
张一兵: 黑龙江大学文学学士,吉林大学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深圳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馆员,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会员,广东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深圳古代简史》《深圳旧志三种(点校)》《深圳风物志.传统建筑卷》等。
目录
第一章历史上的深圳——前世今生
004深圳地理概况
005深圳历代行政区划设置沿革
009“深圳”名称源流
010深圳地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第二章先秦时代的深圳地区——远古荣光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中期:古老沙丘上的文明
018深圳的原始居民:从“古人”到“南越人”
021古南越人的外貌与习性
023环珠江口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
026深圳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
028深圳地区彩陶文化源流
031新石器时代中期深圳地区的文化特征
第二节新石器时代晚期:从沙丘向山岗的扩散
037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深圳地区
039新石器时代晚期深圳地区的文化特征
042深圳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艺术和审美
043深圳地区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第三节青铜时代早期:陶器与青铜器的共存
045广东地区的青铜文化
047深圳地区迈进青铜时代
048深圳青铜时代的明珠屋背岭商时期墓葬群
050“越式”青铜器
052深圳夔纹陶类型文化的发展
054深圳地区部落军事联盟的壮大
第四节青铜时代晚期:向原始国家的迈进
056深圳地区“米字纹陶类型”青铜文化遗址
058深圳地区青铜时代后期的文化特征
060从窝棚到干栏式巢居:更上一层楼
062贫富分化与部族王国的萌芽
063“缚娄、阳禺、驩兜”之国
065“缚娄”以小国抗强秦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深圳地区——告别桃源
第一节越、汉王朝融合过程中的战争与和平
070秦军到来之前的岭南
072秦始皇三征岭南
075秦始皇南征百越的史料记录
077南越国在岭南近百年的统治
079汉武帝对南越国的经营
第二节移民大潮里的人口和民族
081秦代向岭南的五次移民
083移民后代笔下的南越故国
084大一统背景下的岭南移民
第三节中央王朝统辖下的社会与文化
086岭南特别行政区:“初郡”的设置与管理
088番禺盐官:深圳地区第一个正式的官方机构
090司盐都尉垒:南头最古的“城”
093南越国时期越、汉文化间的拉锯与交融
096两汉时期深圳地区的新发展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深圳地区——乱世风云
第一节上层政权频繁更迭中深圳地区的社会状况
104汉末岭南政治大势
106三国两晋南北朝深圳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变迁
108“官”“莞”之变
111|宝安县名的由来
第二节海洋经济持续发展下深圳地区的经济进步
112司盐都尉与海盐政策
114深圳地区青瓷制造业的发展
116“卢亭”对深圳地区渔业的贡献
第三节北方士民大量南迁后深圳地区的文化繁荣
118岭南地区的第三次移民大潮
120深圳“第一孝子”黄舒
121东晋南朝时期深圳地区的文化特征
123杯渡禅师弘扬佛法
第五章隋唐南汉时期的深圳地区——珠盐之富
第一节海内归一:县名更迭,宝安变东莞
130隋末唐初的岭南社会
132冼夫人:一位影响岭南历史的奇女子
134八百年东莞县管辖时代的开启
135唐朝政府对岭南的经营与开发
第二节大唐盛世:扬帆海外,屯门避风浪
137屯门镇的设立
140东莞南头城古之屯门镇
142隋唐五代的盐业
145唐代深圳地区的社会与文化
第三节南汉兴亡:后主奢侈,媚川珠有泪
147黄巢起义对深圳地区的影响
148南汉的立国与统治
150南汉的珍珠采集
152“媚川都”
第六章宋元时期的深圳地区——商海门户
第一节宋代深圳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158海外贸易的兴盛与屯门寨的功能转变
161宋代深圳地区盐业生产的复兴
164大奚山盐民起义
166宋代深圳地区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169深圳地区出土的窖藏古钱
172归靖蚝的兴起
第二节宋代深圳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173宋代深圳地区的文化特征
174宋代深圳地区的移民
176宋代深圳地区以盐场为中心的文化带
179宋代深圳地区的天妃信仰
第三节宋末在深圳地区的海上行朝
181宋末海上行朝
183文天祥过伶仃洋
184南山脚下有帝陵
185南宋遗民在深圳
第四节元朝对深圳地区的统治与管理
186元代深圳地区巡检司的设置与变迁
188元代深圳地区的盐业与盐民
191东莞县民上书请愿力陈采珠之害
193元末深圳地区的农民起义
195参考书目
201后记
摘要
序言深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咸 头岭史前遗址和屋背岭商周墓地分别于 2001 年、2006 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 新发现”。深圳有2000 多年的海洋经济史, 1700 多年的城市建设史,800 多年的广 府 移民史,600 多 年的海防建设史,300 多年的客家移民史,真可谓“三百里物华 天宝,两千年人杰地灵”。 地理上,深圳扼珠江口要冲,自西汉 始,就是通往南海、印度洋诸国“海上丝 绸之路”的门户和驿站。嘉庆《新安县志》 有载:“番舶来赆,莫不经由于此,然后 就岸。”文化上,包括深圳在内的整个岭 南地区,在先秦时期是百越文化的大本 营。秦汉时期,开始与中原文化进行深度 交流,源于山东的儒家文化在这里迅速 传播,与本地的百越文化相交相融。唐宋以降,在来自北方的中原文化、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西方文化、传统的百越文化 等多方影响下,深圳地区逐渐形成独具 特色的本地文化。 今天的深圳是一座美丽的现代化海 滨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与此 相适应,深圳的文化建设整体上也已经 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地方文史资 料的整理、保存、研究工作。即便在此基 础 之上,编写深圳 通 史仍 是一次长征。 在 这部《深 圳通史 ? 图 文 版 》里,我们 可 以看到: 第一,上古的渔、猎,中古的珠、 盐,近古的海外贸易、移民,近代的鸦片战争,这些社会生产的发展、历史 事件的发生,如何在深圳区域内展开; 深圳地区是怎样与整个中国社会历史 文化的演进发生关联的。 第二,地缘的优势、内外环境的变化, 在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推动下,深圳地区 如何发生、建立、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发展成为岭南文明的摇篮地之一;深圳在岭南历史文化发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地名演变、行政区划设置沿革、 核心功能转换,这些重大事件是如何反映 深圳地区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 第四,作者通过简明扼要的通俗语言 和大量的实物照片、地图表格、手绘想象 图等,图文并茂地展现深圳 7000 年来的历史风貌。深圳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为郡为县,留存了非常丰富的史料,而今更是社会、 经济发展迅速,但一直没有一部较完整、 系统、适于大众阅读的通史性著作。《深 圳通史 ? 图文版》的出版填补了这个空白, 实为深圳和岭南史学界的幸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第一部有 关深圳地方历史的综合性专著,《深圳通 史 ? 图文版》对深圳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 难问题进行了厘清。比如,作者对历史上 深圳地区所属郡县沿革及其名称流变进 行细致梳理,从封邑与侨置郡县关系的角 度对“东莞郡”“东官郡”“东莞县”的演 变过程进行了有力论证。再比如,结合考 古学与文献资料考证“司盐都尉垒(东官 场)”“东官郡城(宝安县城)”“南头古城 (新安故城)”的地理位置及相互关系。 在大量的历史文献中,深圳与周围郡、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复杂混乱的,《深圳通史 ? 图文版》为解决这一问 题开了个好头。希望今后再下功夫,百尺 竿头更进一步,这是第一个读者对作者寄 予的一点期望。    深圳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 杨耀林 2017 年 8 月于深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