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互联网+普惠金融

互联网+普惠金融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曹磊,钱海利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7-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098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3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时代下最大的风口。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融合与重构。而金融与互联网也是未来产业腾飞不可或缺的双翼!本书以50个经典案例展示了互联网金融波澜壮阔的画面,揭示了互联网金融的运作原理与趋势,全书内容系统、简洁且全面!
作者简介
曹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内“互联网+”领域权威专家,中国第一套《互联网+》系列著作总编辑,也是中国“互联网+”智库发起人。曹磊十年如一日专注研究与推动“互联网+”产业应用,尤其是在互联网战略与思维、政府规划与实施、传统企业“触电”、O2O、互联网金融、电商物流等领域有着较深的洞察。他不仅服务京东、苏宁云商、生意宝、聚美优品、蚂蚁金服等知名互联网巨头,辅导P2P、理财、支付等各类互联网金融创业企业成长,还屡屡受邀为中金、东方证券、光大证券、申万宏源等知名券商客户做投资咨询,帮助其客户创造数以亿级的巨额回报,累计为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业数百位行长做高层内训。
曹磊还受聘于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主讲教授等多所国内一流大学,已出版与正编著十余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系列丛书。累计演讲培训数百场、服务数千家企业、数万人参与高端培训,是目前国内少有的融“理论+实践”、“思维+战略”于一体的前沿专家,拥有诸多高端铁杆“粉丝”。作为国内、乃至全球“互联网+”知名第三方意见领袖,曹磊每年接受CCTV、各大财经媒体等在内数百家境内外媒体采访,致力于推动中国“互联网+”落地推进,享有较高声誉。
钱海利,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分析师。专注于互联网金融资讯、研究、服务,深耕电商金融化、第三方支付、基金理财、网络保险、P2P网贷、众筹、虚拟货币、银行电商、网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领域。
负责运营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中国电商金融网、中国电子商务支付网、理财百宝箱、中国P2P借贷网、中国众筹融资网、中国互联网保险网、中国银行电商网等互联网金融产业链平台,全方位跟踪、解读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此外,每年接受上百家海内外各中央媒体、财经媒体有关互联网金融采访,为业内最具知名度的分析师之一。
目录
互联网+:从“搅局者”到“领跑者”“颠覆者”的蜕变
第1章 “互联网+金融”的蜜月期 ∥ 1
1.1 “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 ∥ 1
1.1.1 互联网金融三大核心 ∥ 2
1.1.2 互联网+金融:大爆发 ∥ 2
1.2 “互联网+金融”走向深水区 ∥ 4
1.2.1 互联网金融的成绩 ∥ 5
1.2.2 互联网金融的不足 ∥ 7
1.2.3 互联网金融对相关行业的冲击 ∥ 7
1.3 “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 9
1.4 中国与海外互联网金融对比 ∥ 10
1.4.1 中美互联网金融对比 ∥ 10
1.4.2 中法互联网金融对比 ∥ 11
第2章 B2C电商金融:理财、保险多点开花 ∥ 13
2.1 电商纷纷试水,新宠不断 ∥ 13
2.2 B2C电商金融案例 ∥ 15
案例1 蚂蚁金服:阿里生态的闭环 ∥ 15
案例2 京东金融:后发制人,为时未晚 ∥ 18
案例3 苏宁:互联网金融“江湖帝国”隐现 ∥ 20
案例4 国美在线:豪砸千亿动真格 ∥ 23
案例5 腾讯电商:建立供应链金融平台 ∥ 23
案例6 亚马逊:玩转小额贷款 ∥ 24
案例7 日本乐天:开银行搞金融的电商 ∥ 25
案例8 eBay:向互联网金融出发 ∥ 27
2.3 B2C电商金融难题 ∥ 28
2.4 B2C电商金融打造全产业链生态环境 ∥ 29
第3章 B2B电商金融:锁定供应链融资 ∥ 30
3.1 B2B电商金融发展历程 ∥ 30
3.1.1 电商金融模式演变 ∥ 31
3.1.2 电商金融生态圈 ∥ 33
3.1.3 线上供应链与电商的对接优势 ∥ 35
3.2 B2B电商金融发展现状 ∥ 37
案例9 慧聪网:与银行合作共推多款融资产品 ∥ 40
案例10 敦煌网:借融资服务造跨境电商生态圈 ∥ 41
案例11 金银岛:“三流合一”交易模式 ∥ 44
案例12 珍诚医药在线:自助式跨区域网络融资 ∥ 46
3.3 B2B电商金融存在问题 ∥ 47
3.4 B2B电商金融发展趋势 ∥ 51
第4章 基金:“互联网+”打破传统销售渠道枷锁 ∥ 53
4.1 互联网理财新方式:网销基金 ∥ 53
4.1.1 网销基金的背景 ∥ 54
4.1.2 网销基金利益链 ∥ 54
4.1.3 传统金融业的演变 ∥ 55
4.1.4 互联网理财的优势 ∥ 56
4.1.5 传统理财方式:银行理财 ∥ 57
4.1.6 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 ∥ 58
4.1.7 网销基金企业的特征 ∥ 59
4.2 大数据环境下的基金网销 ∥ 60
4.2.1 基金网销之大数据 ∥ 61
4.2.2 网销基金涉黑名单 ∥ 63
4.2.3 网销基金的模式 ∥ 64
4.2.4 网销基金的特征 ∥ 64
4.3 互联网+基金:新模式下的挫折 ∥ 68
4.3.1 网淘基金误区 ∥ 68
4.3.2 产品风险 ∥ 69
4.3.3 法律风险 ∥ 70
4.3.4 人员风险 ∥ 71
4.4 互联网+基金:行为解读 ∥ 71
4.5 互联网基金未来十年 ∥ 73
4.6 互联网基金销售案例 ∥ 75
案例13 余额宝:大众理财神器 ∥ 75
案例14 百发:组合形式的理财计划 ∥ 78
案例15 微信理财通:信息流转化成资金流 ∥ 79
案例16 挖财:让记账人更富有 ∥ 80
案例17 苏宁零钱宝:争抢用户“闲钱” ∥ 81
第5章 保险:“互联网+”大风起兮 ∥ 83
5.1 互联网给保险业带来的冲击 ∥ 83
5.1.1 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创新保险案例 ∥ 84
案例18 苏宁推出“奶粉险” ∥ 84
案例19 淘宝推出“公交车保险”“高温险” ∥ 85
案例20 安城推销“世界杯遗憾险” ∥ 86
案例21 日本推销“樱花保险” ∥ 86
案例22 美国力卖“气候保险” ∥ 87
5.1.2 国外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 ∥ 87
5.2 互联网+保险:创新元素混搭风 ∥ 90
5.2.1 互联网保险分析 ∥ 90
5.2.2 互联网保险产品分析 ∥ 91
5.2.3 传统保险业互联网化5大模式 ∥ 94
案例23 众安保险:“三马同槽” 资本联盟首张牌 ∥ 98
5.2.4 互联网保险的优势 ∥ 99
5.2.5 互联网保险发展瓶颈 ∥ 100
5.3 互联网+保险:C2B模式成变革关键 ∥ 106
5.3.1 互联网保险发展趋势 ∥ 106
5.3.2 互联网保险如何开展 ∥ 107
第6章 银行:“互联网+”下的被动求变 ∥ 109
6.1 银行互联网化,非金融企业入局 ∥ 109
6.2 互联网银行带来新常态 ∥ 111
6.2.1 银行电商纷纷试水电商金融 ∥ 111
6.2.2 便捷是重要的客户体验 ∥ 112
6.2.3 “互联网+银行”发展路径 ∥ 112
6.2.4 发展现状:互联网银行带来的新常态 ∥ 116
6.3 “互联网+银行”的文化冲突 ∥ 117
6.3.1 实体物理网点缩减 ∥ 117
6.3.2 银行电商表现平平 ∥ 118
6.3.3 缺乏重视和资源投入 ∥ 119
6.3.4 银行和互联网文化冲突 ∥ 119
6.3.5 互联网精神缺乏认可 ∥ 120
6.4 传统银行的转型升级及发展建议 ∥ 120
6.4.1 加强互联网客户的黏性 ∥ 122
6.4.2 国外直销银行 ∥ 124
6.4.3 国外网络银行 ∥ 126
案例24 Bofi:以房地产按揭贷款起步 ∥ 128
6.5 银行互联网化案例 ∥ 130
6.5.1 银行系电商 ∥ 130
案例25 民生电商:还是空架子 ∥ 131
案例26 兴业银行:剥离“银银平台” ∥ 132
案例27 平安银行:结盟搭建混业平台 ∥ 132
案例28 光大银行:为电商量身打造“金融钱包” ∥ 133
案例29 工商银行:3+3产品系起舞互联网 ∥ 134
6.5.2 微信银行 ∥ 135
6.5.3 民营银行 ∥ 138
案例30 微众银行:消费金融添强力军 ∥ ∥ 139
第7章 证券:“互联网+”引发服务变革 ∥ 141
7.1 冲击证券业的两股势力 ∥ 142
案例31 国金证券:开启证券业“互联网+”之路 ∥ 142
7.2 国内券商的互联网金融主流模式 ∥ 143
7.3 “互联网+证券”的内忧外患 ∥ 144
7.4 发展趋势 ∥ 145
7.5 发展建议 ∥ 146
第8章 P2P网贷:融资借贷新常态 ∥ 147
8.1 P2P网贷缘何在中国异化 ∥ 147
8.1.1 P2P网贷和传统金融业 ∥ 148
8.1.2 中国P2P网贷的发展历程 ∥ 150
8.2 P2P网贷行业阵营 ∥ 152
8.2.1 P2P网贷行业现状 ∥ 152
8.2.2 P2P网贷运营模式 ∥ 154
8.2.3 P2P网贷交易流程 ∥ 162
8.3 P2P网贷问题及黑榜 ∥ 163
8.4 国外P2P网贷优秀案例及运营模式 ∥ 170
8.5 P2P网贷趋势及市场走向 ∥ 171
8.5.1 市场走向微观 ∥ 172
8.5.2 商业银行介入 ∥ 172
8.5.3 企业细化转型 ∥ 173
8.5.4 企业优胜劣汰 ∥ 174
8.5.5 形成产业集群 ∥ 174
8.5.6 监管更加明晰 ∥ 174
8.6 P2P网贷行业案例 ∥ 175
案例32 宜信:独有线下债权转让模式 ∥ 175
案例33 陆金所:第三方担保模式 ∥ 176
案例34 拍拍贷:纯线上模式 ∥ 178
案例35 珠宝贷:深耕细分市场的上市公司系平台 ∥ 179
案例36 融360:信贷搜索平台 ∥ 181
案例37 91金融超市:金融产品导购平台 ∥ 182
第9章 支付:移动互联网的先行军 ∥ 184
9.1 “互联网+”让传统支付产业升级 ∥ 184
9.1.1 互联网黄金时代的网络支付 ∥ 184
9.1.2 网络支付分类 ∥ 185
9.1.3 “支付+互联网”让传统支付产业升级 ∥ 189
9.2 数读网络支付发展现状 ∥ 191
9.2.1 数读网络支付用户属性 ∥ 191
9.2.2 网络支付用户行为分析 ∥ 192
9.2.3 第三方支付 ∥ 192
9.2.4 移动支付 ∥ 195
9.3 “互联网+支付”发展趋势 ∥ 201
9.3.1 微信支付:打破垄断,异军突起 ∥ 201
9.3.2 微博钱包:新意够足,昙花一现 ∥ 206
9.3.3 移动支付:行业机遇,众人追捧 ∥ 207
9.4 “互联网+支付”发展瓶颈 ∥ 210
9.5 “互联网+支付”发展建议 ∥ 214
9.6 “互联网+支付”企业案例 ∥ 216
案例38 支付宝:全面布局奠定强势地位 ∥ 216
案例39 微信支付:借红包营销实现“诺曼底登陆” ∥ 218
案例40 银联商务:海量商户助其线上总攻 ∥ 219
第10章 众筹:互联网下的融资新模式 ∥ 222
10.1 互联网众筹商业模式起源 ∥ 222
10.1.1 众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 ∥ 222
10.1.2 众筹商业模式的起源 ∥ 223
10.1.3 众筹的商业模式 ∥ 225
10.1.4 众筹商业模式的逻辑分析 ∥ 226
10.1.5 众筹的5大核心价值 ∥ 227
10.2 众筹模式的发展现状 ∥ 228
10.2.1 众筹的交易规模 ∥ 228
10.2.2 众筹模式的分类 ∥ 230
案例41 美微创投:熟人融资 ∥ 231
案例42 3W咖啡:会籍式众筹 ∥ 232
案例43 大家投:天使式众筹 ∥ 233
10.3 互联网+众筹:互联网融资模式提供无限可能 ∥ 236
10.3.1 众筹模式相对于传统融资的优势 ∥ 236
10.3.2 众筹融资的特点 ∥ 237
10.3.3 众筹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 237
案例44 Kickstarter:全球最大、最知名的众筹平台 ∥ 237
案例45 Fundrise:美国地产众筹网站 ∥ 238
案例46 Wefunder:让普通人变身VC的股权众筹平台 ∥ 240
案例47 众筹网:引入集团担保业务 ∥ 242
案例48 天使汇:让创业者用众筹和“天使”相遇 ∥ 242
案例49 京东众筹:“三个爸爸”引爆“苍穹之下”空气净化市场 ∥ 244
10.4 众筹模式存在的问题 ∥ 247
10.4.1 众筹未能在中国发展的原因 ∥ 247
10.4.2 众筹模式的风险与监管 ∥ 248
10.4.3 众筹监管的政策与建议 ∥ 252
10.4.4 未来众筹模式展望 ∥ 253
第11章 虚拟货币:数字货币革命启动 ∥ 256
11.1 虚拟货币的发展背景 ∥ 256
11.2 虚拟货币的典型代表 ∥ 258
11.2.1 游戏币 ∥ 258
11.2.2 Q币 ∥ 260
11.2.3 比特币 ∥ 262
案例50 OKCoin:比特币平台的中国生存样本 ∥ 267
11.3 各种衍生的山寨比特币 ∥ 268
11.4 虚拟货币的发展趋势 ∥ 270
第12章 “互联网+”下的金融颠覆与前瞻 ∥ 272
12.1 “互联网+”下的金融颠覆 ∥ 272
12.1.1 支付业:爆发性发展,移动支付领衔 ∥ 272
12.1.2 银行业:被迫转型,触网为生存 ∥ 272
12.1.3 基金业:纷纷押注,几家欢乐几家愁 ∥ 273
12.1.4 小贷业:打破区域限制,O2O模式崛起 ∥ 273
12.1.5 保险业:大数据保驾,产品自我迭代 ∥ 273
12.1.6 证券业:借道互联网,中小券商差异化竞争 ∥ 274
12.1.7 零售业:消费迁徙至线上,压力显现 ∥ 274
12.1.8 影视业:借力粉丝经济,叫好不叫座 ∥ 274
12.1.9 房地产业:营销新活力,跨界新姿态 ∥ 275
12.1.10 通信业:排兵布阵,服务增值以引流 ∥ 275
12.2 “互联网+”下的金融前瞻 ∥ 276
12.2.1 监管:亟待走出“囚徒困境” ∥ 276
12.2.2 行业:日益垂直、细分 ∥ 276
12.2.3 平台:PC向移动迭代 ∥ 276
附录 互联网金融相关名词解释 ∥ 278
后记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智库 ∥ 281
摘要
互联网+:从“搅局者”到“领跑者”“颠覆者”的蜕变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金融世界才刚刚开始。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中国互联网金融爆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余额宝的问世,该产品短短几个月时间让天弘基金成为全球第四大货币基金。借着余额宝这股强劲的东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成立了互联网金融部并开始深入探究一些关于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而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 其实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有价值,只要看两个标准:一是看入局者,越是“大佬”入局,意味着行业机会越大;二是看市场容量,类似中石化、中石油的石油行业,容量有限,“大佬”虽在但却令人望而却步,所以市场业态具备高利润、大容量,才会有现实意义。互联网金融则符合这两个标准,既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苏宁这样的“大佬”前行,又有小米、顺丰、乐视、58同城、人人网等互联网公司的跨界入局,这种开口的机会和创业布局远比一个闭口的机会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有需求才会有供给。传统金融市场整体处于压抑状态,金融垄断、创新不足、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些为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留下了巨大空间。当互联网与金融业结合时,不仅有了“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也碰撞出“金融互联网”。 在互联网金融到来之前,金融人士从未走下过“自感高冷”的神坛,金融行业也一直处于躺着赚钱的状态,这导致很多金融企业未曾认真思考过服务,甚至产品。 对于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不是颠覆,是回归和提升,因为作为中介,其本质是服务,这是回归金融本源。 对于金融技术: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前瞻性信息技术运用。 对于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是融合与再造。 金融的本质互联网“入侵”金融,绝不是对金融本质的颠覆,而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不是市场的毁灭,而是观念的彻底转变。 互联网可怕之处在于从终端拦截用户,当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在手机上一键轻松理财,银行理财柜台还有什么存在价值?还幻想着用户去忍受高傲却低效的服务吗?“互联网+金融”的魅力在于让传统金融不再舒服坐着数钱,不再是“大门一开,肥水自来”,而是跳出固有金融思维,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什么互联网+保险:以互联网为平台,打破区域和规模限制,让更多的人以更低成本享受更好的保障。 互联网+担保:借助“互联网+”模式的脱媒效果,可极大发挥信用担保公司的资源及风险控制优势,同时也为其创造新的盈利空间,信用担保公司的杠杆作用亦将借此得到更好放大。 互联网+理财:最火的理财产品不再是银行储蓄、基金、信托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拉低了民众投资的门槛,改变了传统融资、理财的方式。 互联网+小贷:P2P公司作为典型代表,将传统的民间借贷带入“互联网+”,未来15~20年内,以P2P网贷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模式将抢占以传统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市场份额。 互联网+支付:通过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三流合一”,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取代传统现金支付、刷卡支付。 互联网+银行:中国银行业正在由传统银行向“鼠标+水泥”的现代化银行转变,改变的推手便是互联网理念、技术、商业模式、客户需求等多方力量,它们给传统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冲击和挑战,推动了银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日益刷新零售银行业服务。 互联网+众筹:众筹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融资方式,为传统企业融资提供无限可能,成为草根创业者的融资“乐园”。 互联网+证券:目前正冲击证券业的两股势力:一是金融专业人才“自立门户”,借助互联网开展互联网证券业务;二是互联网人才借助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证券业,形成“互联网+证券”的业务模式。 互联网+货币:比特币炒得火热,也跌得惨烈。无论怎样,这场似乎曾经离我们很遥远的互联网淘金盛宴已经慢慢走进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货币”的影响力,让我们看到互联网金融最终极的形态就是“互联网货币”。 颠覆还在继续。 Merton和Bodie两人在《金融学》中提到:“金融功能要比金融机构更加稳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金融机构的形式和特征可能会有很多不同,但其所发挥的基本功能却是稳定的。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金融,并明确提到“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曾公开表示,互联网金融就是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三农”的金融创新,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小微企业和普通大众能更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这个体系有利于更加有效地甄别谁是合格的融资者。种种声音都向互联网金融行业透露出利好信息。 因此,未来互联网金融产品外围已经被无限延伸,产品不仅仅比拼收益率、流通性这些硬指标,更多的是用户参与度和用户体验的比拼。金融行业的竞争将趋于“细微化”,要求企业更多地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认为互联网金融在蚕食传统金融业务的过程中仅仅扮演了渠道的角色,那是小看了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源于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民间机构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传统金融企业由于运营成本、业务触角等导致的金融服务盲区和低效率问题。从增加用户量、树立全民理财的观念,到开展网络征信,到传统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再到个性化金融服务、互联网化金融产品,这些都是传统金融业所思所想多年,却一直没有完成的互联网金融!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本书编写的除了我和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外,还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陈莉、张周平、莫岱青、姚建芳、陆易瑗、庞敏丽等多位业内知名分析师,以及诸多中心外聘的“特约研究员”,他们是:英国利物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企业家领导与创新管理专业曹鼎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韩志科、任燕、张陈涛和张德承,浙江财经学校东方学院朱梦婷和张倩倩等。 此外,本书在案例征集、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包括蚂蚁金服集团、京东金融集团、苏宁金融集团、拍拍贷等数十家国内主流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各大银行的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对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以及本书写作的大力支持。值此本书付梓之际,我们在此一并鸣谢,并希望得到他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钱海利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分析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