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范仲淹全集(全二册) 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五”重点规划项目

范仲淹全集(全二册) 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五”重点规划项目

  • 字数: 103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江苏凤凰出版社
  • 作者: 无 著 范能濬 编
  • 出版日期: 2004-11-01
  • 商品条码: 978780643462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462
  • 出版年份: 2004
定价:¥1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我们这部范仲淹全集,是根据范文正公十九世孙范能濬编集、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范氏家塾岁寒堂刻范文正公忠宣公全集中的范文正公全集整理校点的。康熙本范文正公全集,全书包括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政府奏议二卷、尺牍三卷、年谱一卷、年谱补遗一卷、言行拾遗事录四卷、鄱阳遗事录一卷、遗迹一卷、义庄规矩一卷、褒贤集五卷、补编五卷,共计四十八卷。康熙本是在元明旧本的基础上加以改编整理的本子,它收集篇目*多,编次更为合理,校勘比较精善,‘视元明旧本尤备’〔一六〕,前人评曰‘佳’〔一六一〕,是学界公认的善本〔一六二〕。此後的乾隆四库全书本、道光十年(一八三)翻刻本、宣统二年(一九一)重刻本,均以康熙本为底本。新本范仲淹全集即以康熙本为底本,而在具体的整理校点过程中,有部分增删和调整,以下将逐点作具体说明。
一、  范仲淹全集在编辑框架结构上以康熙本为基准,凡范仲淹本人作品则编为上册,附编则编为下册。因此,康熙本补编五卷将一分为二,其卷一为范作品则编入上册,卷二至卷五属附编则编入下册。新增的三个附录,其一范文正公集逸文则编入上册,其二范文正公集续补、其三范文正公集著录和序跋则编入下册。
二、  本书上册之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以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影印收入古逸丛书三编之五的北宋刻本为底本。北宋本为存世的**善本〔一六三〕,*为近真,可据以校正现存诸本的许多衍误讹夺。有些诗文北宋本无而康熙本有者,即在北宋本之相应位置补入,并在校记中注明康熙本原来卷次。
三、    本书除上册之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以北宋本为底本外,另外二十七卷均以康熙本为底本,具体操作时以道光本为工作底本。凡底本之编序、卷次、分类、总题、篇题等,均一仍其旧,正文文字一般以底本为准。
四、    本书主要参校以下刻本:〔一〕元天曆元年褒贤世家家塾岁寒堂刻本(简称天曆本);〔二〕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覆元刻本(丛刊本);〔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库本);〔四〕清道光十年范氏家塾岁寒堂翻刻重刊本(道光本);〔五〕清宣统二年范氏家塾岁寒堂重刻本(宣统本);〔六〕丛书集成初编据正谊堂全书排印本(丛书集成本)。
五、    底本所收诗文或有重出者,本书则取前一篇,并在校记中加以说明,後一篇则径行删去,不再出校。
六、    底本篇目的题注、文中夹注及文後按语,本书大体上仍旧保留。有些题注过长,则移作校记。
七、    凡底本文字讹脱者,径予改正添补,在校记中加以说明。其他校勘、考辨之类的文字也放在校记内。校记中所引原注及他书之文字有讹脱者,在讹字下用方括号标出正字,也用方括号标明补出的脱文,不出校记;间亦直接改正,在括号中加按说明。
八、    言行拾遗事录原有四卷,其卷四题注云:‘此以下係监簿、忠宣诸公遗事。’卷四记述范仲淹诸子遗事,并不直接记述范仲淹之言行遗事,因此本书将其删去。又,言行拾遗事录每则记事原无篇题,今据记事内容拟增篇题,以利阅读。
九、    褒贤集卷五原有旧目而无篇题,今据旧目拟增篇题。
一、    本书附录一范文正公集逸文,是以康熙本为底本,从各总集、类书、别集、史书、方志、笔记、杂著等群书中辑得诗词赋文若干首(篇),其分体和编次悉仿康熙本。据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中国文学大辞典之范文正公集条云:‘今四川大学编全宋文以康熙本为底本,又辑得佚文八十九篇。北京大学编全宋诗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又辑得其集外诗十五首。’〔一六四〕二部总集辑录范公逸诗遗文,几搜辑无遗。本书辑录范文正公集逸文时,从有利于读者阅读考虑,对那些作品作者有争议,尚不能确切肯定为范之作品者,则不辑入;断章零句,残不成篇者,亦不辑入;而从康熙本范文正公年谱、年谱补遗、言行拾遗事录、义庄规矩等原书中抄出者,亦不辑入,以省篇幅。
一一、    本书附录二范文正公集续补,仿康熙本褒贤集、補编(卷二至卷五)、遗事录、遗迹和丛刊本诸贤诗颂等体例编辑。由于编辑者学力所限,再加上成篇仓促,所辑入的资料很不全面,有些重要的篇目很可能被遗漏了;其中部分资料出自辗转相引,并未能与原书或原始出处一一核对,肯定会有错漏之处,祈望读者不吝指正。
一二、    本书附录三范文正公集著录和序跋,收集范集主要的著录和序跋,而在康熙本各分集中已收录的,例如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宋韩琦范文正公奏议序、宋俞翊乾道饶州刊范文正公文集跋、元范国俊范文正公年谱跋等,就不再重复辑入,以省篇幅。
一三、    本书为繁体字直排本,加标专名号和书名号。书中除有些地名、人名用字,根据名从主人的惯例不作改动外,原刻本中的异体字、俗体字,若对校勘无助者,一般均改用现行规范字。整理古籍,改用规范字和加标专名号,这是其中两项比较烦难之事,费时费劲,但能给读者带来方便,则亦乐以为之
内容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风范昭示千秋,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政贤臣形象垂范后世,以大批优美的富有积极意义的诗文传诵天下。本书根据范仲淹十九世孙范能浚编集、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范氏家塾岁寒堂刻《范文正公忠宣公全集》中的《范文正公全集》整理校点。整理者参考前人的成果,新增三个附录,一是《范文正公集逸文》,二是《范文正公集续集》,三是《范文正公集著录和序跋》,为范仲淹研究增补了不少新的资料。整理点校者薛正兴先生,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师从洪诚先生和徐复先生等语言学大师,并且担任江苏古籍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多年,为《汉语大辞典》分卷主编,主编有《李伯元全集》、《刘熙载文集》、《江苏地方文献丛书》等,个人整理《太湖备考》、《百城烟水》、《太平广记钞》、《春秋衡库》等古代典籍。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本集收入范氏全部传世诗文。他的诗词赋文,俱有名篇流传。他的奏议、书信、表文等,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记录了范氏从事政治、军事及社会活动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民本思想,千年传颂,万古不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目录
上册
范文正公文集
范文正公文集叙(宋)蘇軾一
范文正公文集卷第一五
古賦
明堂賦五
秋香亭賦并序一一
靈烏賦并序一二
老人星賦一三
老子猶龍賦一四
蒙以養正賦一五
禮義爲器賦一六
今樂猶古樂賦一七
省試自誠而明謂之性賦一八
金在鎔賦二
臨川羡魚賦二一
水車賦二二
用天下心爲心賦二三
范文正公文集卷第二二五
古詩
謝黄總太博見示文集二五
四民詩二六
士二六
農二六
工二七
商二七
寄題孫氏碧鮮亭二八
贈張先生二九
明月謡二九
上漢謡三
清風謡三一
書海陵滕從事文會堂三一
上都行送張伯玉三二
.........
下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