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性的哲学探讨

人性的哲学探讨

周国平硕博论文姊妹书
  • 字数: 208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周国平 著
  • 出版日期: 2017-05-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5744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7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周国平著的《人性的哲学探讨(精)》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靠前理论界围绕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展开过激烈论战。当时一种普遍的论调是说,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性是专享具体的人性,除去阶级性就只剩下了抽象的人性,甚至只剩下了动物性。针对这种误解或曲解,周国平结合硕士论文课题,着重阐述了以下三个论点:人性的完整性、人之社会性的丰富内涵、自由活动是人的本质。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有名学者、散文家、哲学研究者、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有名学者之一。
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主要作品有散文:《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随笔:《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等等。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哲学和人性观
一 哲学中的人性概
二 人性观在哲学中的位置
哲学史和人性观
本体论、认识论和人性观
历史观、伦理学和人性观
三 现代哲学中的人的问题
人的问题是现代哲学的中心问题
关于人的知识的整体化趋势和哲学的使命
第二章 人性观的基本类型
一 自然主义人性观
17世纪的机械主义人性观
18世纪的机械主义人性观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人性观
19世纪下半叶到现代的生物主义人性观
二 理性主义人性观
数学理性主义
道德理性主义
审美理性主义
逻辑理性主义
三 非理性主义人性观
意志主义人性观
直觉主义人性观
本能主义人性观
存在主义人性观
第三章 人的活动和人性
一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历史唯物主义人性观的出发点
活动的人和抽象的人的对立
活动,实践,劳动
人的活动的基本形式——劳动
二 活动结构和人性结构的一致
活动的目的和人的需要
活动的手段和入的能力
活动的对象和人的世界
活动和人的创造特性
三 从活动看人性的特征
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和人性的丰富性
活动方式的发展和人性的历史具体性
活动主体的统一和人性的整体性
第四章 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一 人的社会本质
人的活动和社会关系的统一
社会关系和人的社会本质的完整内容
社会关系的发达化和人的社会本质的深刻化
是社会关系支配人,还是人支配社会关系
二 人的生物本性
人的活动的生物前提
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性化
是自然力统治人,还是人统治自然力
三 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相互作用
社会因素在人的生物发展中的作用
生物因素在人的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关于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关系的几点结论
第五章 人的理性和非理性(提纲
一 理性和非理性在人性中的位置
二 意识和无意识
三 知识和体验
第六章 人性理论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一 人性的普遍、特殊和个别
人性的普遍和共同人性
人性的特殊和人的类型
人性的个别和人的个性
二 人性的抽象和具体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抽象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人的完整本质在思维中的再现
对抽象人性观的批判和再批判
三 人性的决定和自由
自由与必然的辩证法
人的自由的内涵
实现人的自由的现实途径
四 人性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哲学中的价值因素
哲学人性观中的价值因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中科学因素与价值因素的统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