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干预处分与刑事证据

干预处分与刑事证据

  • 字数: 35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林钰雄 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0-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618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干预处分与刑事证据》为我国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林钰雄先生的专著。作者研究探讨了干预处分、刑事证据、判解研究和立法评析四个专题的基本内容,从比较法的视角全面阐释了台湾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身体检查处分、鉴定留置、急迫性搜查,以及证据禁止等基本制度。书中丰富生动的案例解析,作者对德国法律的认同甚至推崇,对台湾刑事司法现实的批评与希望,读来都令人印象深刻。《干预处分与刑事证据》所阐释的有限干预、人权保障、程序正义等刑事法治理念,对繁荣两岸司法交流、推动两岸刑事法治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人对人的审判,本来潜藏着法官恣意与误判危机,犹如藏在“潘多拉盒子”里的邪灵,不易降服。严格证明法则就像潘多拉盒的盖子,是启蒙后现代证据法的镇箱法宝,从证据能力层次即先拦截未经合法调查的证据资料,避免其成为新证据基础……
    《元照法学文库》简介
    丛书以“元照法学文库”为名。旨在以兼容并蓄的精神,依托华人世界,出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法学专著,为读者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华文法学学术精品,建构大中华华人法学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写作源于作者在德国留学时导师的一堂生动讲座,导师讲的一则案例令作者十分不解:德国嫌犯怎么会笨到就医后还留下真实姓名?德国医生护士怎么胆敢拒绝警方的要求?及至1998年作者执教之际,诸如“因采职权主义故对证据种类、能力不设限制”及“欧陆法就强制处分不采法官保留”等诸多根深蒂固的误解,使作者为了正本清源而集十年之功完成《干预处分与刑事证据》。《干预处分与刑事证据》对干预处分(干预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的概念,台湾“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现状,实践中的协商、审判及证据原则内容等,以诸多案例分析的形式,很好完美地阐明了《干预处分与刑事证据》主题――作者希望合理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权,规范一系列证据使用原则,很终达到法律的公平。
作者简介
林钰雄,台湾大学法律系、法研所毕业,司法官、律师考试及格。1998年获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台湾大学法律学院。主要学术著作有:《检察官论》、《刑事法理论与实践》、《搜索扣押注释书》、《严格证明与刑事证据》、《新刑法总则》、《刑事诉讼法》(上)(下)、《刑事程序与靠前人权》、《刑法与刑诉之交错适用》、《人权之跨国性司法实践――欧洲人权裁判研究》(一)(二)等。
目录
第一部分 干预处分
  第一章 从基本权体系论身体检查处分
    一、前言与出发案例
    二、身体检查处分之基本权干预体系
    三、身体检查与搜索处分之区别
    四、授权范围、类推禁止与附带干预
    五、干预门槛之类型化与比例化
    六、新法症结:法律保留与比例原则之失败结合
    七、结语
  第二章 对被告/犯罪嫌疑人之身体检查处分
    一、前言
    二、德国法之分析
    三、现行法之检讨
    四、特殊问题之研究
    五、“立法建议”――代结语
  第三章 对第三人之身体检查处分――“立法原则”之形成
    一、问题之提出:与我何干?
    二、本文立场与研究范围
    三、限定受干预人范围之原则
    四、限定干预手段及同意原则
    五、赋予拒绝干预特权原则
    六、现行立法之探讨
    七、结语
  第四章 论鉴定留置制度
    一、前言
    二、德国法之分析
    三、现行法之探讨
    四、结语
  第五章 急迫性搜索之事后救济――兼评“刑事诉讼法”第131条之修法
    一、前言:例外是原则?
    二、事后救济之“立法模式”
    三、现行立法之评析
    四、事后救济与证据使用禁止
    五、“立法建议”――代结语
第二部分 刑事证据
  第六章 协商程序与审判及证据原则
    一、前言:诉讼构造的质变
    二、从原则取向到契约取向之诉讼构造?
    三、协商对原则取向诉讼构造之冲击
    四、“停损”之控制途径
    五、结语
  第七章 从基础案例谈证据禁止之理论与发展
    一、证据禁止导论
    二、证据禁止之内涵及类型
    三、证据使用禁止之功能
    四、证据使用禁止之理论
    五、证据使用禁止之放射效力及其限制:毒树果实论之运用及界限
    六、总结与展望
  第八章 德国证据禁止论之发展与特色
    一、前言
    二、德国证据禁止之发展
    三、德国证据禁止之特色
    四、结语
    五、补充说明
第三部分 判解研究
  第九章 盖上潘多拉的盒子――“大法官释字”第582号解释终结第六种证据方法?
    一、前言:严格证明的里程碑
    二、释字第582号解释之要旨
    三、评释
    四、结语
    五、附录:“最高法院”发展之新趋势
  第十章 干预处分与刑事证据――台湾高等法院近年来座谈会相关提案之评释
    一、前言
    二、羁押与徒刑之竞合(’02-25号提案)
    三、搜索证之有效期间(’01-36号提案)
    四、无证搜索(’02-26号及’03-23号提案)
    五、拒绝证言与传闻例外(’03-24号提案)
    六、结语282
第四部分 立法评析
  第十一章 鸟瞰2002年1月刑事诉讼之修法――澄清义务、起诉审查、交付审判及缓起诉制之检讨
    一、前言
    二、职权调查义务之限缩
    三、起诉审查制之采行
    四、交付审判制之引进
    五、缓起诉制之建立
    六、其他修法
    七、结语
  第十二章 鸟瞰2003年1月刑事诉讼之修法
    一、前言
    二、辩护人、辅佐人及代理人
    三、证据章通则
    四、证据章人证节
    五、证据章鉴定节
    六、证据章勘验节
    七、证据章证据保全节
    八、公诉章审判节(第二编第一章第三节)
    九、自诉
    十、其他修法
    十一、结语
本书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