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再平衡

再平衡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推荐。中国社科院专家余永定作序推荐。 彼得森研究所是全球150大智库第15名,全球50大经济政策智库第4名。 对中美自由贸易的关系进行深度解读。 译文有中国社科院专家全文审校。
  • 字数: 38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美)C.弗雷德·伯格斯滕(C. Fred Bergsten) 等 著;丁振辉,张慧敏 译 著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17207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355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贸易大国。双方可观的双向贸易和投资关系正迅速成长。在横跨国际经济、货币、金融、贸易和环境事务等多个领域的宽泛议题上,两国越来越多地寻求合作。
因此,中美两国在自由贸易区和投资谈判等议题上有很强的利益共同点。那么,考虑如何改进未来中美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就是自然而必要的事情了。其中一种途径就是商定一项全面的中美贸易和投资协定(China-US trade and investment agreernent,CHUSTIA)。这样一份协定或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因为它会用一种对地区和全球稳定来讲至关重要的整体性关系,将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及一对地缘政治对手维系在一起。
C.弗雷德·伯格斯滕、加里·克莱德·赫夫鲍尔、肖恩·麦纳所著的《再平衡(新大国时代中美自由贸易何去何从)》最核心的目的即是全面分析中美之间形成更加自由化的贸易结构所涉及的问题,并且提供一系列为达到上述目的的可行方法。本书评估了CHUSTIA将带来的好处,并建议推进亚太自贸区(FTAAP)建设。
毫无疑问,两国做出发起CHUSTIA动议的任何决定都具有严肃性和政治敏感性。如果中国和美国下决心寻求达成CHUSTIA,那么两大系列问题随之出现。首先,这样一份协定可能包含什么巨量内容?其次,两国可能寻求什么谈判模式,来为两国介入的其他贸易协定提供参照,并为两国或将于其中展开工作的更广阔政治背景提供解释?书中每一章会概述涉及被讨论议题的GATT及WTO条款,并会从美国和中国各自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中追索有指导意义的条款。个别章节也强调了美国与中国立场的迥异。
在现阶段,《再平衡:新大国时代,中美自由贸易何去何从》阐明了潜在的棘手障碍以提供关于未来局面的现实主义观点,是有价值的。所以,要摸清中美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脉络,这本书无疑是你最佳的参考指南。
作者简介
C. 弗雷德·伯格斯滕(C. Fred Bergsten),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名誉理事,自1981年该所成立以来到2012年一直担任该中心的创始董事。他曾经担任过美国国务院助理秘书(1977―1981),以及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国际经济事务方面的助手(1969―1971)。他已出版过41部著作,范围涉及国际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
目录
推荐序

书中涉及的英文缩写对照表
第一部分 背景
第1章 迈向自由贸易和投资的中美关系
第2章 中美贸易投资协定的影响
第3章 调整对美国工人带来的挑战
第二部分 潜在的独立自平衡协定
第4章 商品贸易关税
第5章 政府采购
第6章 农业
第三部分 全面协定的潜在内容
第7章 服务贸易壁垒
第8章 金融服务
第9章 知识产权
第10章 劳工政策
第11章 环境政策
第12章 出口管制
第13章 外国直接投资
第四部分 投资集群
第14章 国有企业
第15章 竞争政策
第五部分 平行的问题
第16章 网络间谍
第17章 贸易和货币
第六部分 总结
第18章 争端解决
第19章 总结和评论
摘要
美国和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两个规模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体,它们的经济表现和政策对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稳定至关紧要。二者分别是传统意义上的国际体系主导国家和正在兴起的超级大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其携手合作的能力,不论在决定世界经济的短期前景还是长期前景方面,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于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IIE)一直致力于分析中国经济及其与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互动关系,并为中国与全球经济实现积极的一体化提供建言。安东尼? 所罗门(Anthony M. Solomon)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 拉迪(Nicholas Lardy)在其1994年出版的《世界经济中的中国》(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和2014年9月出版的《民进国退:中国私营经济的崛起》(Markets over Mao: The Rise of Private Business in China)等一 系列著作中,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演进和再平衡。丹尼斯?维泽斯通(Dennis Weatherstone)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在2011年的《大预测:未来20年,中国怎么样,美国又如何?》(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一书中,描述了中国的崛起及其全球意义。拉迪与我所荣休所长弗雷德? 伯格斯滕(C. Fred Bergsten)以及来自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同事合著的《账簿中国:美国智库透视中国崛起》(China: The Balance Sheet—What the World Needs to Know Now about the Emerging Superpower)和《中国的崛起:挑战与机遇》(China's Ris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出版,两本书着眼于向更广泛的公众解释中美关系。拉迪与高级研究员莫里斯?戈德斯坦(Morris Goldstein)在过去十年间出版的若干著作则聚焦于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我们在过去两年起用了新一代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出版了与中国事务有关的八份政策简报和工作论文;在研究所网站上也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博客“中国经济观察”(China Economic Watch);现在,我们还发布了有关中国再平衡的常规指标。 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要在贸易领域研究中国当下和未来潜在的作为。在中美经济关系的全部三个国际互动层级(即全球、地区和双边关系)中,贸易和投资议题业已扮演了核心角色。1998年,由三位中国学者完成的《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Measuring the Costs of Protection in China),在2006年由雷金纳德? 琼斯(Reginald Jones)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克莱德? 赫夫鲍尔(Gary Clyde Hufbauer)、黄怡(Yee Wong)和凯姬? 舍斯(Ketki Sheth)改编成《风口浪尖中的美中贸易争端》(US-China Trade Disputes: Rising Tide, Rising Stakes)一书,在书中我们谨慎地评估了中国自身贸易政策的进程以及这些政策对美国的影响。我所对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论坛的持续研究,特别是近期杰弗里J.肖特(Jeffrey J. Schott)及其同事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的研究,均已对中国在决定贸易流通和谈判结果方面的作用和立场予以密切关注。 由伯格斯滕、赫夫鲍尔与肖恩? 迈纳(Sean Miner)合作完成的这本新书,探讨中国与美国之间形成更加自由的贸易与投资关系的潜在收益,以及实现这一关系的可行途径。书中考察了这种更深层次的中美经济一体化如何才可能经双方努力,或者双方联合加入诸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或亚太自由贸易区这种地区性协定而实现,以及确保这一一体化将有益于两国大多数民众所必需的条件。这一思考至关紧要,而且富有现实意义。为了做到这一点,本书充分研究了我所之前对潜在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如何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达成这种协定的广泛记录。过去几年,我所完成了十几项这样的分析报告,其中一些在当时被视为雄心勃勃的幻想,但后来这些报告中的很多设想成为了现实——特别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韩美自由贸易协定(KORUS)的达成,实际上就深受本所先前建言的影响。不论将来中国与美国之间能否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我们都确信这一新的尝试在实践中将大大有助于改善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尤其是通过展示双方共同的收益将会有多么巨大。 我们还要感谢那些领衔作者之外的人士对本书的贡献。本书第2章全面分析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若干区域性动议的宏观经济影响和部门影响,由彼得 A.佩特里(Peter A. Petri)、迈克尔 G.普拉默(Michael G. Plummer)和翟凡(Fan Zhai)供稿。第3章深入考察了这样一项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工人提出的调整性要求,由我们的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罗伯特 E.劳伦斯(Robert Z. Lawrence)撰写。第12章讨论的是美国出口控制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可能影响,该部分的作者是开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Cape Town)教授阿莎?桑达拉姆(Asha Sundaram)。贸易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rad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高级研究员谢里? 斯蒂芬森(Sherry Stephenson)在第7章中撰写了有关服务业壁垒的内容。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是一家私人、非盈利性机构,致力于就国际经济政策展开审慎严密、兼容并蓄、真实可靠的研究和讨论。其目的是确定并分析重要事项,以令全球化对美国和世界民众是有利并可持续的,进而形成并分享应对这些重要事项的新的实用方案。我所完全超越党派立场。 我所的资金来源高度多样化,包括慈善基金、私人公司和有兴趣的个人,还包括我所的基金投资收入。在我们最近的一个会计年度中,约有35%的资金由美国之外的捐助者提供。本项研究得到了中美交流基金会(China-US Exchange Foundation)、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和斯达基金会(C.V. Starr Foundation)的慷慨支持才得以完成。另外,高通公司(Qualcomm, Inc)也提供了部分资助。过去一年我所获得资助的情况发布于http://piie.com/supporters.cfm。 亚当?柏森(Adam S. Posen)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 2014年9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