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福宝场//乡土中国

福宝场//乡土中国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陈志华 著
  • 出版日期: 2003-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177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0
  • 出版年份: 2003
定价:¥3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福宝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已“积众数百家,可为巨镇”,成为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建镇时因交通极不方便,谋生艰难,故以庙宇兴场,得以取名佛保场,后因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径七尺大的鹅卵石,后改名为佛宝新场。解放后更名为福宝场。          古镇依山傍水,五桥相通,三水相汇,镇周青山翠叠,河岸绿竹摇风。高处望去,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屋宇千姿百态,排排吊脚木楼随山势起伏,错落有致。小街宽不过三四米,窄处仅容一人过,全系青石板铺就,石阶起起落落,蜿蜒上腾伸向前方。房舍多为明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一般是一楼一底、前店后宅的格局,灰瓦、白墙、青石板的天井,具有典型的川南民居的风格。古镇三宫八庙残存的寺院、佛塔、雕塑、绘画等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光辉。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比较落后,古镇显得有些荒凉破败,但依然保存完好,风貌依旧。     本书以历史散文的笔调,以写实的心态描摹出福宝镇社会生活的历史情状、文化内涵、民俗风貌,令人震撼于中国苍凉浑厚的历史意韵和文化魅力。
目录
前言 地图 壹  从哥老会说起     谈着谈着就谈到了哥老会,这可是四川特有的话题。没有想到,龚先生自己就曾经是一个“袍哥”。袍哥就是哥老会成员。一提起袍哥,他来了兴致,把两只大拇指竖起来,右腕搁到左腕上,笑眯眯叫我看这个手势。我  发呆,他就解释说,这意思是“我是大爷。大爷就是舵把子”。 贰  诞生在川黔道上     不过,虽然历经劫难,福宝场的生命力还是很旺盛的,它的人口和经济恢复得很快,民国《合江县志食货》说,福宝和西三区的先市、东三区的白沙、南一区的王场,“并为邑中商业较繁之地”。至今它还是合江大镇之一。 叁  “湖广填四川”     移民从东边、南边来,在福宝这块地方定居,繁衍生息。福宝给他们提供了资源和交通两方面的优越条件。 肆  五龙袍珠     福宝为什么会发达,因为风水好……用道路代替山脉作为风水上的龙,至少在福宝场,是商业的重要性超过了农业的反映。风水无非是说周围环境里什么东西能给居住者带来利益,福宝的人们认为,能带来利益的是道路。“五龙抱珠”、“九龙会首”,是商人们的风水观。 伍  回龙街     回龙街并不长,总共只有二百六十米左右,没有大曲折,但是高高低低、上上下下的台阶和一路的小拐小弯造成了极其丰富复杂的景观。从高处俯视,从低处仰望,一幅幅的图画,简直会教每一个有一点点儿审美能力的人心醉神迷。 陆  从五显庙到万寿宫     福宝镇庙多,人人都说有三宫八庙。我们初去的时候,再三找人落实这些宫和庙,但是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后来渐渐明白,“三宫八庙”,不过是四川人形容庙宇之多的习惯说法。 柒  从文坛到火神庙     福宝场不仅仅是周围四五十里范围内的商贸中心,还是  个祟神的中心,这个范围里的乡人都来拜香。所以,流传下来一句话,说福宝场是先行庙、后有场镇的。或者说,福宝场是由庙宇形成的。所以嘉庆年间的史料上,有时称福宝为“佛宝”。 捌  庙会龙灯     各庙都有一两个香师管理,平常收些香火钱过日子。问龙桥过白色溪西南方的观音庙,有求签、扮灵媒治病赚钱,白云坛靠扶乱问卜做道场赚钱,张爷庙、清源宫,集市日可以从猪肉、杂粮和米的买卖中得点好处。大多数庙宇有香火田,可收租谷,香师生活都个错,吃肉、娶妻、生子。香师是一种职业,他们关心着乡民们精神的需要。 玖  走向未来     愿福宝人走向未来的道路越来越健康、越宽阔。同时,愿福宝场老场镇,那条古色古香的回龙街,能长久保存下去,给他们亲切的历史记忆,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