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钱满素 著
  • 出版日期: 1996-04-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0899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1996
定价:¥1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爱默生是美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中心人物。他在19世纪上半叶提出的超验主义观点体系,代表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是了解美国精神的钥匙。本书不仅全面把握了爱默生的思想,而且还打开了西方爱默生研究中一个几乎空白的领域,即爱默生对儒学精神的取与舍。从这点上说,本书在国际美国学领哉里是一项有首创精神的成果。     作者由考察爱默生对儒学的取舍进而对儒学传统与西方的文化精神进行比较,一方面指出了以个人为出发点的美国文化精神的短与长,另方面,通过从历史、哲学、文化、社会、政治诸多领域对“个人主义”观念进行正反两方面的阐析,引导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和再认识。思路锐敏新颖,立论鞭辟入里,既有学术水平,又有现实意义。     ――朱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爱默生――思想的解放者 在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爱默生发起了一场观念革命――他衡量一切的新尺度是个人的活的灵魂 一  美国的清教影响――唯一神教运动 二  爱默生对加尔文教的批判――他对宗教的崭新理解――他对教会的全面反叛 三  “唯一的罪就是限制”――爱默生主张变革但反对诉诸武力 四  人是观念的囚徒――观念革命的突破口――马丁?路德的“因信得救”――清教的“信仰契约”――爱默生的“自立” 第二章  一个基督促转向东方导教     超验主义者对东方哲学的兴趣 一  东方是个异教世界――借鉴异国文化的妙处――爱默生的观念革命促使他转向东方寻求灵感――“超灵”的概念 二  爱默生对中国的了解――为什么传教主选择儒家――爱默生和中国古典 三  东方思想中是什么吸引了爱默生――(一)宇宙的一致性和整体性――(二)精神性与超验性――(三)综合型和直觉型的思维――“静”――东西方思想的强与弱 第三章  孔子的古老智慧 中国人的儒化――儒家的人与基督教的神――孔子的神化――儒学的四大部分 一  人本主义――“天”与“命”――爱默生对人伦部分毫无兴趣 二  政治的道德化――仁政――“道”与“德”――爱默生引孔孟论改革 三  性善论――基督教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人的可完善性是爱默生“自立”说的关键概念――爱默生推崇“君 子”――他对“乡愿”的理解――“浩然之气”与“超灵” 四  学――“学而优则仕”――爱默生心目中的学者是“世界的眼睛和心灵”――儒学的内容――“君子不器”――教与学 ――学与用――学与思――“孔子,民族的光荣” 第四章  中国情结――徘徊于现代之门 爱默生欢迎中国外交使团 一  爱默生早年对中国的批判――“中国是她自己的纪念碑”――反感的原因――19世纪西方思想家对中国的评价 二  中国在衰落――天朝不再能独自继续它的周期――为什么中国进入现代如此困难重重――“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中西文化的撞击――贸易现与磕头――因循守旧――改革也许救得了中国,但救不了清王朝――除了西方的标准,并无其他现代化的标准――中国是否能自发进入现代 三  中国通常在分裂时才有思想自由――儒家为什么能投合一切王朝的统治者――儒学四大部分中包含的消极面 四  孔子与爱默生:古代与现代――儒家思维方式――自今返古――自上而下――绝对化――爱默生针锋相对的观念 第五章  个人主义在现代思维中的意义 平民个人的崛起是现代社会中最本质的特点 一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发展到近代的产物――个人主义在美国获得积极意义――杰斐逊――杰克逊――托克维尔论 “正确理解的自利”――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个人主义 二  中国强调上尊下卑的传统文化中不会产生个人主义――无“私”焉有“公”――东西方对人的生命的态度――制度与国民性――个人主义在中国 三  个人主义过时了吗――民主的根子就是“尊重你自己”――对个人主义的忧虑――平民以个人主义对抗专制与特权――个人与社会――“世界上最光辉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个人站分起来” 附录一  爱默生年表 附录二  爱默生集中摘录的“四书”语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出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