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道德何以可教?

道德何以可教?

  • 字数: 3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沈云都 著
  • 出版日期: 2014-02-01
  • 商品条码: 97875641477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近代道德哲学在认识论上的困境开始,检讨了休谟以降西方思想家对道德何以可知、道德是否统一、如何理解道德的主体“人”三个问题的隐含的回答,特别是指出马克思哲学思想包含着真正解答这三个问题的可能性,从而证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与马克思思想的深刻历史继起关系。
作者简介
沈云都,猴年出生,虽有意马心猿之顽根,然于学术尚能持戒猴急。现为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陈爱华教授门下博士后研读。蒙《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界》《江苏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研究》《道德与文明》《思想战线》《全球教育展望》《学术探索》诸刊错爱,曾载拙文。
目录
绪论 道德教育的可能性问题:一个思想史的角度
―、问题的缘起
二、问题意识及其理论紧张
(一)“道德何以可教?”——三个基本问题和两种同一性
(二)休谟与“道德可教”的理论困境:经典经验主义的怀疑论
(三)休谟道德学批判的后果:“真”与“善”的两失
(四)当代学派对古典经验主义道德学的回应
三、立论前提初涉及相关文献略要
(一)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理论承续性问题
(二)国内关于“同一性”与“异质性”(“非同一性”)问题的争议
(三)马克思与哈贝马斯道德哲学相关议题评述
(四)马克思生成论传统与现代哲学的关系
(五)本书所谓“道德的真理性”问题
(六)可知性和共识性:道德的形式分析
(七)“生成论”与“历史观”
……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