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右手论语.左手算盘

右手论语.左手算盘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作者: (日)涩泽荣一 著
  • 出版日期: 2007-07-01
  • 商品条码: 9787801289605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盘——日本崛起的秘诀。     ——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论语》就是企业的基础,一个人最大的义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利!     ——杨叔子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     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孔子的教诲对他们的影响至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     ——伊藤肇,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     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管理科学的绝妙融合。     儒商精神的至高境界,亚洲商界的《圣经》式作品,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一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盘——日本崛起的秘诀。     西方企业学德鲁克,东方企业学涩泽荣一。
内容简介
作为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儒商,涩泽荣一一生崇拜孔子,并积极地致力于将《论语》思想运用到经商实践中。他反对所谓经济活动与伦理道德不相容的观念,主张伦理道德与经济的统一;强调学问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修学向上。这些儒商精神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称,涩泽“一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盘”的经商思想是“日本崛起的秘诀”;《对话》节目更是把涩泽的儒商思想称为“日本的商道”。 毫无疑问,对正在探求将儒家文化和西方管理科学相融合的中国企业界来说,涩泽荣一的思想是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作者简介
涩泽荣一(1840-1931),拥有“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等一项项桂冠。日本一本著名的财经杂志对100位最成功的企业家进行调查,其中一项是“谁是你最崇敬和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涩泽荣一名列第二。     曾任明治政府财政大臣,直接参与了新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废藩置县、发行公债等几乎所有重大政策的酝酿和制定。     33岁时弃官从商,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并由此开始了自己极具传奇然彩的企业家生涯。业务遍及金融、铁道、海运、矿山、纺织、钢铁、造船、机电、保险、建筑等众多领域,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
目录
译者序 一 处世与信条 《论语》与算盘,看似迥异,实则相通 士魂商才 沿着自然的大道勇往直前 观察人物的方法 遵循《论语》的教诲,走经商之路 等待时机的要领 把合适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职位上 善与人争 大丈夫的试金石 关键在于量力而行 失败的征兆往往出现于得意之时 二 立志与学问 精神衰老预防术 立足现在 大正维新的决心 秀吉的长处和短处 亲自动手 立大志和立小志 过于圆滑易遭挫折 学问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勇猛精神养成法 一生应走之路 三 常识与习惯 常识是什么 口是祸福之门 由恶而知美 习惯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伟人和完人 动机好坏与行为善恶 何谓真才真智 动机与结果 人生在于努力 趋正避邪之道 四 仁义与富贵 真正的生财之道 金钱的效力在于人 孔夫子的财富观 扶贫的第一要义 金钱本无罪 利用金钱行贿的实例 确立义利合一的信念 富豪在道德上的义务 能赚钱会花钱 五 理想与迷信 拥有美好的希望 呼唤热诚 道德应进化吗 根绝弱肉强食的途径 人生观的两面 真的绝望了吗 要日新 显灵者的失败 真正的文明 重树道德的大旗 六 人格与修养 乐翁公的幼时 什么是人格的标准 容易被误解的气魄 二宫尊德和西乡隆盛 修养不是理论 重在平时的意志 必须究其原因 东照公的修养 驳斥被误解的修养说 权威的人格养成法 商业无国界 当仁不让 金门公园里的牌子 七 算盘与权利 唯有仁义 竞争的善意与恶意 合理的经营 八 实业与士道 武士道即为实业之道 文明人的贪婪 以相爱忠恕之道交往 人定胜天 告别模仿时代 这里也有提高效率的方法 究竟是谁的责任 应该消除功利主义的弊病 有这样一种误解 九 教育与情谊 孝不应施之以强 现代教育的得失 伟人及其母 过失何在 空谈理论,不如实际为之 不像是孝的孝 人才过剩的一大原因 十 成败与命运 唯有忠恕 好像失败,实则成功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湖畔的感慨 顺逆二境从何而来 胆大心细 成败身后事 附录:《论语》原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