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 字数: 4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茅海建 著
  • 出版日期: 2011-12-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398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78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
    作者由此关注其中的细节:“公车上书”的背后推手,戊戌前后的“保举”及光绪帝的态度,康有为与孙家鼐的学术与政治之争,下层官员及士绅在戊戌期间的军事与外交对策,张元济的记忆与记录,康有为移民巴西的计划及其戊戌前入京原因,康有为及其党人戊戌真奏议之补篇,康有为《我史》手稿本之考察……
    本书前继《戊戌变法史事考》,作者在结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着力于史实重建。
作者简介
    茅海建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师从陈旭麓教授。曾任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主要著作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苦命天子:咸丰帝奕拧》(1995)、《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1998)、
    《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2005)、《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2009)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公车上书”考证补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档案文献的再次检视
  三  都察院的态度
  四  “公车上书”的发动者
  五  官员与公车上书的实际政治作用
  六  孙毓汶的分量
  七  《公车上书记>>、《南海先生四上书记》的说法
  八  结论
第二章  “公车上书”考证再补
  一  总理衙门章京的上书
  二  刘大鹏日记中的记录
  三  “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中的记录
  四  我未加解读的相关史料
  五  关于史家的主观意志
  六  个人的希望
第三章  戊戌变法期间的保单
  一  甲午战后下诏求贤
  二  胶州湾事件后三次下诏求贤
  三  康有为及其党人的活动
  四  王文韶、荣禄、张之洞、陈宝箴、刘坤一等封疆大吏的保举
  五  京城中的较量
  六  懋勤殿:康有为及其党人最后的保举攻势
  七  简短的结语
第四章  京师大学堂的初建
  一一康有为派与孙家鼐派之争
  一  淡出的背景:强学会与官书局
  二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与章程起草人的变更
  三  李盛铎奏折及其用意
  四  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联衔上奏及附呈《大学堂章程》
  五  孙家鼐的政治理念与总教习位置之争
  六  孙家鼐对《大学堂章程》的修改
  七  孙家鼐的办学思想
  八  简短的结语
第五章  救时的偏方
  一一戊戌变法期间司员士民上书中军事外交论
  一  军事对抗的方案:民团
  二  师法子西方与西法之不可据
  三  书生议兵与武将论兵
  四  因应的外交策略
  五  师法日本而修律改约
  六  消除教案诸策
  七  简短的结语
第六章  记忆与记录
  一一光绪帝召见张元济
  一  张元济的回忆
  二  张元济当时书信中的记录
第七章  巴西招募华工与康有为移民巴西计划
  一  康有为的说法
  二  巴西输入华工的设想与清朝的对策
  三  光绪十九年巴西再派使节来华
  四  光绪十九年澳门非法招募华工去巴西
  五  康有为移民巴西计划的释读、相关史料与考证
  六  推导出的结论
第八章  康有为及其党人所拟戊戌奏折之补篇
  一  假奏稿与真奏章
  二  王鹏运、宋伯鲁的四件折片
  三  文悌、张仲忻、杨深秀、李盛铎的五件奏折
  四  宋伯鲁和他的《焚余草》
  五  《焚佘草》所录康有为、梁启超代拟的五件折片
第九章  “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阅读报告
  一  手稿本的基本情况
  二  抄本的流传及刊行
  ……
征引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