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电动车辆能量转换与回收技术

电动车辆能量转换与回收技术

从纳米结构模型和新能源设计系统研究电动车辆的能量转换、传输与控制技术
  • 字数: 23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李永,宋健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19560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19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论述了电动车辆能量传输与回收技术,是电动车辆领域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共8章。前4章介绍了电动车辆能量传输理论、纳米能源传输技术和电动车辆能量传输测试系统等,重点介绍的能量传输技术包括电磁传输技术、纳米能源技术与微系统技术等。后4章介绍了电动车辆能量回收技术,包括制动能量回收技术与压电能量回收技术等。本书以电动车辆能量技术为核心,重点围绕电动车辆的能源传输与回收技术问题,阐述了电动车辆的关键能源技术。本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脉络,为电动车辆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目录
绪论1
1.1快速充电模型与技术4
1.2无线充电关键技术5
1.3传输效率关键技术10
1.4电池能量管理系统12
1.5制动能量回收技术14
1.6压电能量回收技术15
参考文献18
第2章电动车辆能量传输微系统与微结构机理20
2.1电动车辆能源传输微系统机理20
2.2应力/快速温升下电池电极位错/应力电极/空洞耦合能量传输技术24
2.3非平衡状态下位错/应力迁移/裂纹耦合能量传输定量微尺度表征26
2.4位错/应变/空洞耦合能量传输失效表征与加载技术30
2.5前景与展望32
参考文献32
第3章电动车辆磁电效应能量传输模型与能量系统设计36
3.1磁电能量传输模型36
3.2磁电能量传输系统锂电池传输能量系统磁电效应模型39
3.3磁电能量传输系统耦合设计42
3.4磁电能量传输系统锂电池实验表征44
3.5结论与展望49
参考文献49
第4章电动车辆能量传输纳米能源系统与模型51
4.1纳米能源系统传输基本模型51
4.2纳米结构耦合缺陷与纳米能源传输系统54
4.3Si电极的缺陷与失效机制59
4.4碳电极系统耦合模型与纳米尺度传输机制表征64
4.5前景与展望66
参考文献67
电动车辆能量转换与回收技术目录第5章电动车辆制动系统电磁能量回收技术72
5.1电磁系统结构设计73
5.2电磁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电磁机理75
5.3阀腔流场分析78
5.4电磁阀的动态响应特性实验测试83
5.5电磁阀动态力学模型88
参考文献94
第6章电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实验技术96
6.1制动能量回收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96
6.2BERS的动态特性分析99
6.3BERS的能量传递特性实验103
6.4制动能量回收的动态传输实验108
参考文献113
第7章电动车辆BERS的控制策略116
7.1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结构分析116
7.2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基本理论118
7.3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力学模型120
7.4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主动控制策略123
7.5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综合控制策略135
7.6基于制动能量回收的热力学理论142
参考文献145
第8章电动车辆压电能量回收技术147
8.1电动车辆固态压电能量系统回收模型与技术150
8.2高比能量压电能量回收电池系统的无序结构模型152
8.3压电能量系统回收的智能平台154
参考文献163
附录165
附录A电动车辆能量传输与回收技术实验设备简介165
附录B电动车辆整体宏观运行状况174
附录C电动车辆能量传输结构180
附录D电动车辆能量传输与回收硬件设计185
摘要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汽车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严峻的能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尖锐,研究替代传统能源的电动车辆,发展电动车辆关键技术就显得很迫切。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能量系统是电动车辆是否可以真正替代传统能源体系的重要标志。能量传输与回收技术是电动车辆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减少了电动车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能源的消耗。高效、安全的能量传输与回收技术成为电动车辆发展的助推器。 本书是作者对近年来有关电动车辆能量传输与回收技术系统的研究,加以提炼和总结撰写而成的。书中既有电动车辆上较为成熟的技术,还充分融入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电动车辆能量传输微系统机理、磁电能量传输技术、纳米能量传输技术、电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实验与策略和压电能量回收技术等。 本书在简略介绍有关电动车辆能量理论的基础上,详尽地介绍了电动车辆能量传输与回收技术的实验装置、测试方法、控制策略与分析方法。在内容选材上突出了工程背景、实用性和新颖性,力求对读者有所启迪。 本书由北京理工大学李永、清华大学宋健著。 本书的全部工作得到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滚动资助,有关电动车辆能量传输技术的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72037)资助,在此衷心感谢。 本书中引用的文献、报告与资料尽量在参考文献中做了说明,并表示感谢。由于工作量较大及作者不详,对没有说明的文献作者表示歉意和感谢。 电动车辆能量传输与回收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本书中一些关键技术还处于研究中,希望读者能提出和发展新技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