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传感器技术及实训

传感器技术及实训

注重创新性,结合目前工业发展趋势,本书增加了传感器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知识保障。
  • 字数: 36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赵新宽,杨彦娟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4-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22614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7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综述了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理论,详细介绍了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相应的测量电路,并给出真实的任务制作或应用。全书共七个以任务引领的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两个任务制作。结合高职电类各专业的学习,增加了两个附加模块辅助教学,其中附加模块一介绍了典型综合应用实例,重点介绍了传感器在制造业中的机械量、热工量和数字量的应用,例举了传感器在自动生产线、电力开关柜、机器人中的应用。附加模块二介绍了CSY3000系列传感器实训系统的构造性能、配置,精选了8个实训指导。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用书,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学生使用,同时也可供广大工程、维修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传感器技术概论
1.1传感器概述
1.1.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1.1.2传感器分类
1.1.3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1.2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2.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1.2.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1.3测量误差
1.3.1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1.3.2测量误差的分类
1.3.3系统误差的消除
1.3.4测量误差的估计
1.4综合技能实训
1.4.1实训1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二极管、电容实训
1.4.2实训2数字万用表判断电源相线和断芯位置实训
1.5小结
1.6习题
第2章电阻、电感、电容传感技术
2.1电阻式传感器
2.1.1电位器式传感器
2.1.2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2.2电感式传感器
2.2.1自感式传感器
2.2.2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2.2.3电涡流式传感器
2.3电容式传感器
2.3.1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类型
2.3.2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
2.4电阻、电感、电容传感器应用举例
2.4.1电阻式传感器应用举例
2.4.2电感式传感器应用举例
2.4.3电容式传感器应用举例
2.5综合技能实训
2.6小结
2.7习题
第3章压电、磁敏传感技术
3.1压电传感器
3.1.1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1.2压电材料
3.1.3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3.2霍尔传感器
3.2.1霍尔效应及霍尔元器件
3.2.2霍尔元器件的测量误差及补偿方法
3.2.3霍尔集成电路
3.3压电、霍尔传感器应用举例
3.3.1压电传感器应用举例
3.3.2霍尔传感器应用举例
3.4综合技能实训
3.5小结
3.6习题
第4章热电传感技术
4.1热电阻传感器
4.1.1铂电阻
4.1.2铜电阻
4.2热敏电阻传感器
4.2.1热敏电阻的结构形式
4.2.2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4.2.3热敏电阻输出特性的线性化处理
4.3热电偶传感器
4.3.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4.3.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及材料
4.3.3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4.3.4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4.4集成温度传感器
4.4.1测温原理
4.4.2电压输出型温度传感器
4.4.3电流输出型温度传感器
4.5热电传感器应用举例
4.5.1热电阻传感器应用举例
4.5.2热敏电阻应用举例
4.5.3热电偶应用举例
4.6综合技能实训
4.7小结
4.8习题
第5章光电传感技术
5.1光电效应及光电器件
5.1.1外光电效应及器件
5.1.2内光电效应及器件
5.2红外光传感器
5.2.1红外辐射基础
5.2.2红外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5.3光固体图像传感器
5.3.1电荷耦合器件
5.3.2cM0s图像传感器
5.4光纤传感器
5.4.1概述
5.4.2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
5.5光电传感器应用举例
5.6综合技能实训
5.6.1实训l红外遥控器
5.6.2实训2电动机转速测量
5.7小结
5.8习题
第6章气、湿敏传感技术
6.1气敏传感器
6.1.1半导体气敏传感器
6.1.2红外吸收式气敏传感器
6.2湿敏传感器
6.2.1氯化锂湿敏传感器
6.2.2半导体陶瓷湿敏传感器
6.3气、湿敏传感器应用举例
6.3.1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应用举例
6.3.2湿敏传感器的应用举例
6.4综合技能实训
6.4.1实训1气敏电阻的应用——酒精探测仪
6.4.2实训2湿敏电阻的应用——湿度检测器
6.5小结
6.6习题
第7章数字传感技术
7.1光栅传感器
7.1.1光栅的结构与类型
7.1.2光栅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7.1.3光栅传感器的数显装置
7.2磁栅传感器
7.3码盘式传感器
7.3.1增量式光电编码器
7.3.2绝对式光电编码器
7.4感应同步器
7.4.1感应同步器的结构
7.4.2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7.4.3感应同步器的电气参数
7.4.4感应同步器的数显装置
7.5数字传感器的应用举例
7.5.1光栅传感器的应用
7.5.2磁栅传感器的应用
7.5.3光电式编码器的应用
7.5.4感应同步器的应用
7.6综合技能实训参观校内或校外数控加工实训基地
7.7小结
7.8习题
第8章超声波、智能传感技术
8.1超声波传感器
8.1.1超声波的物理性质
8.1.2超声波传感器的分类、结构与原理
8.2智能传感器
8.2.1智能传感器的定义及其功能
8.2.2智能传感器的智能化途径
8.2.3智能化传感器的发展前景
8.3超声波、智能传感器应用举例
8.3.1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8.3.2智能传感器的应用
8.4综合技能实训
8.4.1实训1制作超声波遥控开关
8.4.2实训2识读智能饮水机电路实训
8.5小结
8.6习题
第9章传感器接口电路及信号转换处理
9.1传感器接口电路
9.1.1阻抗匹配器
9.1.2放大电路
9.1.3电荷放大器
9.1.4电桥电路
9.1.5线性化电路
9.1.6噪声及其抑制
9.2传感器信号转换电路
9.2.1模—数转换电路
9.2.2数—模转换电路
9.3传感器接口电路及信号转换处理应用举例
9.4小结
9.5习题
第10章传感器技术的典型综合应用实例
10.1自动化生产线中的传感器
10.1.1亚龙YL—335B型自动生产线简介
10.1.2磁性开关
10.1.3电感式接近开关
10.1.4漫射式光电开关
10.1.5光纤传感器
10.2工业机器人中的传感器
10.2.1工业机器人的感觉系统
10.2.2工业机器人的内部传感器
10.2.3工业机器人的外部传感器
10.2.4工业机器人传感器的信息融合
10.3传感器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10.3.1电压互感器
10.3.2电流互感器
10.3.3电子式互感器
10.3.4非电量测量传感器
10.4小结
10.5习题
第11章传感器实训指导
11.1传感器实训要求
11.1.1实训预习
11.1.2实训电源
11.1.3实训电路
11.1.4实训仪器仪表
11.1.5仪器维护及故障排除
11.1.6传感器实训报告书写要点
11.2传感器实训设备配置
11.2.1CSY—9XX型传感器系统简介
11.2.2传感器实训项目简介
11.3综合技能实训
11.3.1实训1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型
11.3.2实训2金属箔式应变片——交流全桥
11.3.3实训3差动变压器性能
11.3.4实训4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
11.3.5实训5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
11.3.6实训6相敏检波器实训
11.3.7实训7压电传感器的引线电容对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的影响
11.3.8实训8PN结温度传感器测温实训
11.3.9实训9光敏电阻性能测定实训
11.3.10实训10硅光电池特性测定实训
11.3.11实训11光纤位移传感器静态实训
11.3.12实训12光纤位移传感器动态测量实训
11.3.13实训13可燃气体检测实训
11.3.14实训14温度源的温度控制调节实训
参考文献
摘要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飞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世界正进入以大数据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工业生产正从传统模式向以“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等为特点的“智能制造”转变,这个转型升级离不开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的有力支撑。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在智能电网当中,要用各种传感器对所有电力设备进行状态监测,从而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实现全景实时系统。可以说,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掌握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人员的必要能力要求。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按照“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运用”的指导思想对理论部分进行了更新,增加了传感器应用案例以及综合实训等方面的内容,使本书更加贴近工业生产实际和高职高专学生学习需要。
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介绍了传感技术概论,如传感器的动、静态特性、测量误差等,从第2章~第9章按照原理分类对常用和新型传感器进行了系统介绍。为了突出实用性和职业性,每章中均安排有真实应用案例和技能实训内容。为了拓展视野和课程衔接,第10章介绍了传感器在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电网等典型领域的综合应用。第11章为传感器实训指导。
本书由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赵新宽、杨彦娟任主编,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陈东群、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周冀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洋参加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具体分工为:杨彦娟编写第1~4章以及第10章第101节,陈东群、周冀馨、张洋联合编写了第11章的内容,赵新宽编写了其余章节并负责全书的统筹,陈东群副教授审阅了全书。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珠海市电力行业协会何家坤高级工程师的帮助,同时还参阅了同行专家们的论文著作及文献和相关网络资源,在此一并真诚致谢。
限于编者的学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