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灵魂徒步

灵魂徒步

内心不强大如何做领导?跟学习知行合一的心学管理智慧,20年培训实践,10万人受益。稻盛和夫善用阳明心学智慧才成为日本经营之神。
  • 字数: 14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安 著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951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灵魂徒步:阳明心学管理智慧》由李安著。
左宗棠说:“阳明先生,其事功,其志业,卓然一代伟人,断非寻常儒者所能几及。”
被廷杖,被贬谪,被陷害,被追杀,每次他都从容应对,云淡风轻,其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更是成为千古绝唱。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人能替我们看顾我们的内心,此心只有光明了,世界才会光明。“百死千难”的一生,就是一场灵魂的徒步。我们了解,学习阳明心学,让灵魂安定下来,让心不再为外物所动,智慧自然而来。
做管理也是一场灵魂的修炼,伟大的企业家也都是哲学家,都行走在磨炼、修行的路上。如何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如何做到心外无物,心即理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事上磨,如何把阳明心学的精髓与企业管理真正结合起来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与解决,就是企业家和决策层的修行,是灵魂的徒步,是管理智慧的再现。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作者简介
李安,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教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博士,清华大学职训中心教授团讲师,格诺威(中国)企业学习技术实验室导师。
目录
第一章  走进新时代的阳明心学
一、三不朽之
二、传奇一生,经典场景
神童作诗
要做圣人
守仁格竹
落第感言
阳明洞天
岩中花树
平叛宁王
天泉证道
此心光明
三、阳明心学的三个核心观点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四、阳明心学的逻辑结构图
五、为什么要学阳明心学
人是万物的尺度
思想是财富的源泉
企业家要有发自内心的善良
碰触灵魂,做出让人感动的产品
学阳明心学前要明白的四个道理
第二章  致良知是企业管理的目标
一、什么是良知
良知天成
用以理解良知的七句话
良知是时代的产物
二、致良知是管理的本质
原始的混沌诞生惊喜
良知是人的本性
管理的目标之一是致良知
此心纯然,天理自现
三、致良知与人本管理
管理思想史是人的良知不断觉醒的历史
致良知为管理思想带来一场革命
四、管理就是为良知解蔽
良知被遮蔽
为良知解蔽的方法
五、致良知的两个方向
唤醒和扩充良知
生命中无处不在致良知
第三章  知行合一是价值管理的机理
一、知行合一:传统哲学概念的新生
华为的“惟精惟一”
知行合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救朱学之偏,倡知行合一
二、知行合一的重点是知
知有哪些内容
知与行的一体性
三、知的首要性与企业文化
知行本无别,为何强调知
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产生问题的原因里
四、知行合一与企业文化
员工潜意识中的信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基本隐性假设与知行合一
一念发动处便是行
五、知的体验是万物一体之心
合目的、合规律的知
虚一而静,唤醒良知
万物一体致良知
第四章  心即理是认知的前提
一、龙场悟道和心即理
二、心外无物与岩中花树
三、心即理在管理中的意义
改变心,激活系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
练就一颗担当心
四、心即理与知行合一的逻辑关联
五、心即理的实践和应用
第五章  事上磨是管理的日常工作
一、事上磨
在事上磨炼,良知才能澄明
组织管理就是事上磨
事上磨不是要理论联系实际
二、龙场悟道与事上磨
龙场悟道到底悟到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龙场
事上磨的道场是可以设计的
用文字和语言磨出良知
三、事上磨是致良知之路
阳明先生在龙场的事功
人的好心情是与他人处出来的
磨心镜
四、事上磨是万物一体,是知行合一
事上磨出良知的机理在于知行合一
事上磨是万物的正常状态
五、事上磨提升管理
持之以恒
遇到困难和挫折是事上磨的好机会
刻意思考是事上磨的捷径
附录  的九颗心
第一颗:赤诚心
第二颗:孝敬心
第三颗:谦卑心
第四颗:淡定心
第五颗:反省心
第六颗:利他心
第七颗:进取心
第八颗:忍耐心
第九颗:豁达心
后记  此心光明,一路前行
摘要
前言如果说过去40年的市场是商品的市场,那么未来的市场将是思想的市场;如果说过去40年的市场是物欲的市场,那么未来的市场将是人心的市场。2016年,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喜马拉雅首席执行官余建军发表了题为“打造3亿用户的音频内容平台”的演讲。他的见解很具有历史?感:随着创业的推进,我对产业趋势的理解也在加深。《人类简史》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人类历史从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到互联网革命,整个呈现指数级增长。这是我们互联网创业人梦寐以求的曲线。大数据代表着未来的趋势,与大数据最相关的是人工智能,这是我们演化的方向。过去20年,互联网完成的事情叫“连接”,百度做的是人和信息的连接,阿里做的是人和商品的连接,腾讯做的是人和人的连接。连接完以后呢?下一步就是智能。过去我们说“互联网+”,未来很多细分品类应该会是“AI+”(AI:人工智能)的逻辑。AI可以带动很多产业升级。目前,基本上所有行业巨头都在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趋势,简单总结为两个规律:一是一切为了“我”,不断朝“我”的方向流动;二是细分,满足“我”的需求。各个行业都在被解构,未来行业的特点就是大平台、小老板。垂直细分领域不断生长,个体或者小组织的微创业会越来越多,他们会非常有效地利用平台。传统媒体被迅速边缘化,新媒体平台越来越集中。内容生产不断细分,并且越来越专业,内容创新成为人类智慧展示的载体。要活下来,最本质的问题是把内容当成互联网产品去打造,但本质上还是内容创?业。要定义典型人群,思考消费场景,考虑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然后,做到极致,成为这个领域的第一,用户条件反射的第一选择。只要你成为第一选择,就肯定能成功。一切为了“我”和满足“我”的需求,这里的“我”指的是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个性鲜明的独立个体,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所指出的那样:“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将来的市场不再仅仅是“商品市场”,更是“人心市场”,未来的企业不能再沉浸在工业化的思维中:组织纪律、步调一致、服从命令、坚决执行,而是要转向“人本管理”,要用科学技术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服务,即所谓“得人心者得市场”。将来产品的定价,不仅要根据消耗的成本,还要依据创造的意义。所以,如何明了人心,如何将企业文化作为灵魂注入产品中,并以此唤醒顾客的良知,这是未来商业的主题。推荐序责善是管理者的价值体现从哲学的角度审视企业管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阳明心学的角度诠释企业管理更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李安博士在过去的9年中,一直从事着这个既有意义又有新意的工作。从人类历史看,企业(这里特指有限责任公司)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争取自由和平等的里程碑。它以交易的方式重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管理的方式使企业成为一个人类自建的“耗散结构”。它用无数的交易案例告诉人们:利益要由利益的相关方共同决定。这是人类经过长期的鲁莽行动后得到的重要训示。人类是一个整体,要么共同上升,要么一起沉沦。西方关于企业的哲学认识用阳明心学的观点可以做出更加深刻的诠释,比如,人人皆是圣人;比如,道法自然,顺天者昌;比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比如,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等。李安博士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致良知的历史。阳明心学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阳明先生相信良知天成,相信人类良知的力量,相信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能,因为“吾性自足”。这种相信,决定了企业管理不再仅仅是“控制”“约束”和“纠偏”,还有“点燃” “唤醒”和“责善”。其中,责善对企业管理的价值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阳明先生在“四事规”中提出: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责成别人为善)。从绩效考核的角度来说,立志和勤学无法在短期内看到结果,改过也是一个不方便考核的行为过程,唯独责善可以马上看到结果。企业管理者每天、每月、每年所做的考核,就是一种责善。责善也是督促自我完善,敦促自我进步的动力。要使责善持续,必须要有使命感,这就需要立志;要使责善行之有效,必须要勤学;要使责善让别人口服心服,必须以身作则,改过自新。另外,立志、勤学、改过,这三种行为都是使自己受益,只有责善是为了他人。这样的观点和诠释在本书里还有许多,尽管还有待于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但这种探索是很有意义的。李安博士从2014年3月起,就为我院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管理哲学”课程; 2016年,李安博士又开设了全校通识课“管理心学”,将阳明心学与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和有着现实价值的探索。在做好学校教学工作的同时,李安博士还经常代表学院和学校走出校门,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举办讲座,宣传阳明心学,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我期待李安博士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哲学开拓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并对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也有启迪价值的“管理心路”。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李常洪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