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回望青春

回望青春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苏林//林樾 著
  • 出版日期: 2010-09-03
  • 商品条码: 9787500682936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知青”顾名思义就是知识青年,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主要指1968年至1978年期间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中学生,其中尤以66、67、68届高、初中生为最,史称“老三届”。17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一场运动,牵涉面之广,人数之众,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在当时和其后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而“知青”自身对这一段生活的回忆,正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是40年前社会场景的再现。 岁月也许可以流逝华年,却带不走那曾经的青春记忆。莫旗知青也像千千万万的知青一样,始终忘却不了的是当年的那段青春往事。 在达斡尔族族那片肥沃的黑土地上,他们播种、打场,放排,我们挥洒过汗水,我们滴落过眼泪,我们品尝过生活的百般滋味。那里没有对“出身”的歧视,只有父辈般的宽容;那里没有虚浮的口号,只有促你奋发的激励和朋友的祝福。 这是一段历史,是共和国不可或缺的一页。当你翻开这本集子,品味一代人的酸甜苦辣时,或许能从中得到人生的感悟。
内容简介
    记录知青经历的书不算少,大家走的是同一条路,经历的是相似的心路历程,但是《回望青春(1968-2008莫旗知青插队40周年纪念文集)》有其独特性。本书的稿件、图片全部选自“莫旗知青的博客”、“莫旗知青专栏”和“莫旗知青网”其中记述的主要是知青们40年前到莫旗插队的生活和感受,他们一律称自己是莫旗知青。     当年接纳他们的土地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极少的民族——达斡尔族聚居地,达斡尔族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生活习性和鲜明的性格特征。与其他知青主流群体不同,莫旗知青是一杆子插进了地地道道的生产队,融于广大的农民群体之中,他们更贴近农民,更贴近底层社会,他们面临的生活更严酷,正统意识与农民意识的碰撞更激烈,但同时,他们所受到的极左思潮的禁锢更少,思想更活跃,精神更放松,这里没有擢升的竞争,没有形式主义的政治学习,没有接连不断的运动,没有迫不得已的“表现”……莫旗知青在这里活得更随意,更洒脱,更自我,这可以从本书众多作者的文章中体味出来;     在这本莫旗知青文集中,编者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莫旗的知青生活,特别注意选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生活内容:有饮马摆渡的清粼粼甘河,有望不见田边地头的黑油油沃土,有密密的山林,有莽莽的草场,有初下乡的尴尬,有再回故里的热切,有对读书上学的渴望,有对逝去战友的怀念,有干农活的劳累,有打羊草的艰辛,有扒车的无奈,甚至有冬闲回京被歧视的愤懑……     此时文采已不是关键,因为这都是实事真情,都是那段让人不能也不肯忘却的岁月的再现。
目录
序 我们的歌——献给一起插队的朋友们 插队随感 向阳屯的生活与联想 扒车记 插队生活点滴 春种 村边有一条小河流过 我们的家 黑土地上的收获 知青四季 后典农轶事 往事如烟 莫旗农村旧日风情 磨不去的记忆 博荣中心校岁月 莫克里菜谱 相逢今日 把昨天的故事献给今天 2008年初春祭 那时的我们也同居 插队往事 连考三年终如愿 遇罗锦和她的兄弟们 第二次入狱 诺敏镇打草 巴彦街——回忆八年插队的日子 重回巴彦街 生存的尴尬 笨牛买药 包老太太 炕头闲话 前霍日里,我的不了情 回乡五日 从开化到新垦屯 我回到了“故乡” 崔红点滴 我们都是一家人 忆山中伐木 在莫力达瓦的荒原深处 回旗有感 忆当年 心香一瓣,遥寄侯晏 王晞诗三首 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