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

  • 字数: 33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袁德润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225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将对“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文化根基进行专题探讨。全书,由三个部分构成:1.从社会制度、文化机制、个体生命史等视角,阐释中国文化传统的延传理路,2.结合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代特点,分析当代中国文化传统的构成及特点;3.从研究方式、方法、内容、思维方式诸方面,解读“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中国内涵与中国风格,剖析“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中国意蕴。
内容简介
《文化传统:"生命·实践"教育学命脉之系》为“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基本理论研究”丛书,常熟高专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15年1月第1版,2015年1月第1次。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文化的衍传理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传统”生境等。
作者简介
袁德润,教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从事教师教育工作。
目录
前言:在承续与超越中创生
第一部分中国文化的衍传理路
第一章文化传统与中国教育学百年
第一节历史钩沉:踟蹰中前行
第二节概念辨析: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一、传统文化
二、文化传统
第三节现实走向:文化传统与中国教育学发展
第二章文化传统的浸漫性存在方式
第一节文化传统的结构与浸漫
一、文化传统的层次性
二、文化传统的载体
三、文化传统的动与静
第二节文化传统的特征与浸漫
一、内源性
二、稳定性
三、更新性
第三章中国文化传统的社会绵延
第一节语言与中国文化传统
第二节科举与中国文化传统
一、科举与社会流动
二、科举与学校
三、科举制度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士人理想与中国文化传统
一、文化与教化:“士”与“师”的关联
二、“道”与“势”:“士”、“官”、“绅”与“师”的转换
三、“家”与“国”:宗族与文化的契合
第四章中国文化传统在个体生命中的衍传
第一节从无到有:生命之初的文化图式
一、文化图式的形成
二、“缘”:影响中国儿童文化图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教与化:家庭影响中的文化传统
第三节学校生活与文化传统
一、课程: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渠道
二、学校规训:传统的栖身之地
第二部分“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传统”生境
第五章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构成及其当代价值
第一节群:中国文化传统独特的凝聚性
第二节责:中国文化传统的自成性
第三节韧:中国文化的草根性
第六章关系·面子·学生
第一节中国文化中的“关系”与“面子”
第二节亲子关系与儿童学业
第三节基础教育中的“关系”与“面子”
一、严过于亲:师生关系的中国特征
二、学生群体中的“关系”与“面子”
三、班级生活中的“层次”
第七章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新传统
第一节五四的“反传统”传统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传统
第三节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引进传统
第三部分文化传统:贯通“生命·实践”教育学的血脉
第八章中国教育学:时代生境与现实追求
第一节背景:社会转型与文化重建
第二节追求:打通学术研究的文化血脉
一、认识基础:传承中更新
二、策略选择:认同中创生
三、理论建构:回归本土文化
第九章生命自觉的独特追求
第一节何为:中国文化中的“自觉”
一、生命自觉的文化基础
二、生命自觉的认识基础
三、“育生命自觉”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为何:教育生活中的“非自觉”
第三节何以:生命自觉的追求与实践
一、生命自觉:理想新人的核心能力
二、实践变革:生命自觉的生成路径
结语创新是文化传承的核心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