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UG NX冷冲模设计实例教程(高等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规划教材)

UG NX冷冲模设计实例教程(高等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规划教材)

  • 字数: 21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黄红辉 著
  • 出版日期: 2015-10-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064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2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UGNX三维实体设计软件为平台,结合编著者多年从事模具教学和模具设计师培训、以及三维CAD软件应用的丰富经验,以钣金设计;冲孔、落料、弯曲单工序模,复合模、拉深成形模设计和级进模具设计等为实例,对UGNX的零件建模、装配建模过程以及级进模向导设计模块PDW作了详尽的介绍,以引导读者快速掌握三维实体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丰富读者的实践。并配备多媒体素材,供学习和教学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钣金设计1 11钣金概述1 12UG NX钣金设计基础1 13UG NX钣金设计实例5 练习题10 第2章冲裁模设计12 21冲裁模概述12 22UG NX冷冲模标准件设计17 23UG NX落料模设计实例22 练习题35 第3章弯曲模设计36 31弯曲模概述36 32弯曲模结构的设计基础42 33UG NX弯曲模设计实例44 练习题55 第4章复合模设计57 41复合模概述57 42WAVE技术59 43UG NX落料冲孔倒装复合模设计 实例64 练习题75 第5章级进模设计76 51级进模概述76 52PDW概述82 53PDW零件预处理85 54PDW级进模工艺设计95 55级进模结构设计104 练习题119 第6章拉深成形模设计121 61拉深成形模概述121 62UG NX拉深成形模设计实例124 练习题131 附录133 附录A冲模标准及技术要求133 附录B中间滑动导柱模架143 参考文献144
摘要
作为目前最为普及的三维CAD/CAM/CAE应用系统之一,UG NX软件广泛应用于机械、航天、汽车、通信、电子、家电等各个领域。UG NX软件由很多个模块组成,包括常见的建模、装配、制图、钣金、级进模向导(PDW)等。其内容涵盖了从产品概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三维模型设计、分析计算、动态模拟与仿真、工程图输出,到生产加工成产品的全过程。由于其强大而完美的功能,UG NX已经成为三维CAD/CAM/CAE领域的主流软件。它在国内外大学里已成为学习工程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一场新的工业设计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兴起,作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基于UG NX的产品设计在我国已形成广泛应用的热潮。 本书是关于钣金设计、冷冲模设计、PDW模块使用和模具设计实例的综合教程。本书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项目介绍各模块的功能与应用,使读者对建模、装配、制图、钣金、级进模设计的各种方法技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对冷冲模的工艺设计和模具结构有更深的认识。在冷冲模设计方面,UG NX可以在建模环境下设计单工序简单模具,或运用WAVA技术对其进行参数化设计,也可使用级进模向导设计模块PDW进行冷冲模的装配设计。钣金设计模块主要内容包括钣金模块导入、基础钣金特征、钣金的折弯与展开、钣金拐角的处理方法、高级钣金特征、创建钣金工程图和典型钣金综合范例的设计过程。PDW模块是级进模向导设计模块,它采用装配文件结构,创建的装配部件之间具有关联性,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修改,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缩短了生产周期。PDW模块可以和装配模块、建模模块共存,就是说模块内的命令在某个环境下可以相互使用,延伸了PDW模块的功能,使其与生产实际更为贴近,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设计。同时根据模具行业CAD职业设计师岗位技能要求,本书的内容均是作为一名UG NX模具设计师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并给出了大量来自于模具设计行业实践应用的典型实例。通过对本书的全面学习,读者可以掌握UG NX模具设计师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并能快速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 本书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黄红辉、王凌云教授编著。其中黄红辉编著了第4、5、6章,王凌云编著了第1、2、3章。重庆大学谢志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宋放之对本书进行了审核。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万军、杜继涛、杨梅、于位灵、简发萍的支持和帮助,给予本书支持的专家同仁还有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许文全、皮杰、阳勇,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皮智谋,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王志平、王荣光,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刘茂福,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汪程,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黄登红,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及疏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 编著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