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袁行霈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0-04-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41120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奥秘历来为人所乐道,而诗的艺术真谛又往往在可谈与不可谈之间,这正是诗评诗话、千言万语,而未足穷其情,诗学美学、层出不穷,终难尽其意。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言、意、象、境为核心,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理论;下编具体沦述、分析屈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温庭筠、韦庄、苏轼、周邦彦、陆游等13位诗人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全书将诗歌理论与诗歌史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将对诗歌理论的探索与诗人之艺术的具体研究互相印证,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
目录
序自序上编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言意与形神——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诗与禅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  天趣——中国诗学的追求  寄 托——以美人香草为中心下编  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与陶诗的自然美  陶谢诗歌艺术的比较  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李白的宇宙境界  李杜诗歌的风格与意象  杜甫的人格与风格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与诗歌艺术  苦闷的诗歌与诗歌的苦闷——论李贺的创作  长吉歌诗与词的内在特质  温词艺术研究——兼论温韦词风之差异  试论柳词的俚俗  词风的转变与苏词的风格  以赋为词——清真词的艺术特色  陆游诗歌艺术探源  中国山水诗的艺术脉络跋增订本后记
摘要
上编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已经谈到了。《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又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他所说的“复意”、“重旨”,就是我在这里所说的多义性。然而,刘勰并没有专门论述诗歌的多义性问题,更没有把多义性作为诗歌艺术的一个独立范畴来看待。此后,在中国古代的诗歌批评著作中,也偶尔有涉及多义性的,如皎然《诗式》所谓“两重意”,但都没有从理论上对多义性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西方,对诗的多义性也有人谈到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讲的“双意复言名词”以及“三义”词、“四义”词,就是一个与多义性有关的问题。但丁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中曾谈到诗有字面的、寓言的、哲理的、秘奥的四种意义。其《神曲》也“具有多种意义”,“通过文字得到的是一种意义,而通过文字所表示的事物本身所得到的则是另一种意义。头一种意义可以叫做字面的意义,而第二种意义则可称为譬喻的、或者神秘的意义”。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多义性问题。不过,对多义性的深入研究,却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据美国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ies Morris)在1938年出版的《符号理论基础》一书,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研究语言符号和它所指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其他两个分支是:句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其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