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思想.文献.历史/思孟学派新探

思想.文献.历史/思孟学派新探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杜维明 著作
  • 出版日期: 2008-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34498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对于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来说,郭店竹简是千年难得一遇的重大发现。在这批竹简公布后不久,杜维明教授就指出:“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本书是在杜维明教授召集下的2006-2007年度哈佛-燕京学社“思孟学派工作坊”的集体研究成果。陈来、梁涛等学者围绕与思孟学派关系密切的近年来的出土文献《五行篇》,从哲学、历史和文学多个视角,梳理和还原思孟学派的渊源与传承,具有学术目前的重大价值。
目录
前言  杜维明/1
《五行》经说分别为子思、孟子所作论
    ——兼论郭店楚简《五行》篇出土的历史意义  陈  来/1
竹简《五行》篇与子思思想研究  陈  来/12
    一、论五行、善、德/14
    二、论仁、智、圣之思/18
    三、论聪明、闻见、圣智/22
    四、论仁、义、礼之端绪与发作/25
    五、论心与慎独/29
    六、子思五行说中的“圣智”与“仁”/30
    七、圣智说的政治解读/39
帛书《五行》篇说部思想研究
    ——兼论帛书《五行》篇与孟子的思想  陈  来/45
    一、德气说/46
    二、聪明圣智说/50
    三、天道说/54
    四、舍体说/57
    五、仁义说/64
    六、大体说/68
    七、《五行》与《孟子》/71
《缁衣》、《表记》、《坊记》思想试探
    ——兼论“子日”与儒学的内在诠释问题  梁  涛/79
    一、《缁衣》、《表记》、《坊记》中“子日”的问题/80
    二、《缁衣》、《表记》、《坊记》思想试探/87
    三、“子日”与儒学的内在诠释问题/102
从简帛《五行》“经”到帛书《五行》“说”
    ——兼论孟氏之儒对子思之儒的继承与发展  梁  涛/100
    一、从“为德”、“为善”的二元论到“为德”的一元论/11O
    二、从超越、内在的天人关系到内在、同一的天人关系/118
    三、从“德之行”到“德之气”/127
即生言性的传统与孟子性善论  梁  涛/141
    一、即生言性的意蕴及其不同命题表述/142
    二、孟、告“生之谓性”之辩疏解/149
    三、孟子性善论与即生言性传统/154
思孟学派的历史建构  陈  静/159
    一、缘起/159
    二、思孟学派是一个现代名号/160
    三、关于孟子师承的考辨/166
    四、《非十二子》最早并提思孟/171
    五、结  语/179
近代学术视野中的子思研究  干春松/181
    一、“五行与思、孟”:关于子思学派的文字的校勘与注释/182
    二、子思思想的特质:“诚”及其他/190
    三、思孟的传承和《中庸》《孟子》先后问题/201
    四、简短的结语/207
先秦两汉文献所见子思资料  张丰乾/209
思孟学派与“民之父母”  张丰乾/231
    一、家国(邦)天下与修身/232
    二、一体化与分离化/236
    三、从《诗经》看“民之父母”/240

    四、“作民父母”的根本依据与丰富内涵/243
    五、孔子论“民之父母”,/244
    六、思盂学派与民之父母/248
    七、劝勉、批判与革命/253
    八、自我定位与大同理想/256
论子思学派之《诗》学  张丰乾/261
    一、孔门《诗》教与子思学派/261
    二、毛诗诂训传与子思学派/263
    三、子思学派所引《诗》篇及原诗主题/270
    四、子思学派引《诗》之体例/276
论毛诗诗教观与思孟学派的思想联系  刘宁/280
    一、问题的提出/281
    二、毛诗“情志”说与思孟学派对道德情感的认识/283
    三、“以史说诗”的美刺说与思孟学派的政教观/292
《中庸》“道不远人”章义疏  方旭东/297
为何子思说“忠恕”与《论语》不同?
    ——道学解释及其问题  方旭东/313
《中庸》的天下国家观  干春松/327
    一、问题的缘起/327
    二、制度的现实性和境界性/328
    三、“怀柔远人”,从《中庸》来考量天下制度的心理基础/333
    四、“以人治人”与当下的世界/338
跋  陈  来/34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