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程泰宁建筑作品选

程泰宁建筑作品选

程泰宁具有代表性的56个作品整理出版,综合创新建筑作品
  • 字数: 57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程泰宁 著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9591534
  • 版次: 1
  • 开本: 12开
  • 页数: 64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程泰宁著的《程泰宁建筑作品选(精)/大师系列》是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成功推出的“大师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作为中国很为有名的建筑师之一。程泰宁用他的作品为我们综合理解中国建筑师提供了一个视角。
程泰宁从业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及思想。他主持设计靠前外工程150项,包括浙江美术馆、南京博物院、加纳国家剧院在内的多项作品曾获多种奖项,在靠前外有广泛影响。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还主持完成了“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课题,并正在进行“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引领中国建筑的设计与发展。
这本作品选收录了程泰宁从事建筑设计行业以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项目(含方案)56个,并按照程泰宁的设计思想框架,以“境界”“意境”“语言”三个主题进行归类介绍,展示了程泰宁在设计创作方面的成就。
作者简介
程泰宁,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现任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筑境设计(原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持人。曾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建筑方案设计工作。1981年以来,先后主持靠前外工程近百项,多项作品获国家、省部级奖项。2004年,杭州黄龙饭店、杭州铁路新客站入选“中华建筑百年经典”。同年,UIA靠前建筑师协会主编的《廿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选集》在优选100年中挑选1000件作品,其加纳国家剧院、马里共和国会议大厦两项工程经国外建筑师推荐入选。曾出版《程泰宁建筑作品选》四本,以及《程泰宁——建筑院士访谈录》《程泰宁文集》等;发表论文多篇,在靠前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近年来,程泰宁领衔完成的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课题――《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及住建部课题——《关于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的政策措施研究》,是对中国建筑设计领域与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1990年,程泰宁被人事部授予重量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被评为中国建筑大师;2004年获第三届“梁思成建筑奖”;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录
前言
程泰宁

建筑、思想与视界·关于程泰宁建筑作品的—些思考
亚历山大·佐尼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推创新之作
吴焕加
引言
语言·意境·境界一中国智慧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程泰宁
建筑作品
境界·建筑创作之“道”
浙江美术馆
龙泉青瓷博物馆
中国海盐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黄岩博物馆
温岭博物馆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方案
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方案
杭州铁路新客站
常熟理工学院逸夫图书馆
浙江大学新校区第三组团
黄龙饭店
浙江宾馆商务别墅
悦海湾酒店
元华广场
南浔行政中心
湛江文化艺术中心
天津美术学院方案
青岛(红岛)铁路客站
南京美术馆新馆
意境·建筑创作的情感表达
建川博物馆·战俘馆
弘一大师纪念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
苏步青纪念馆
海宁博物馆
湘潭市博物馆及城市规划展览馆
越城遗址博物馆方案
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
昭山两型产业发展中心
宁波高教园区图书信息中心
金都华府居住小区
杭州国际假日酒店
钱江金融城方案
北京首钢世界侨商创新中心
厦门同安新城(丙洲片区)
语言·建筑创作的表现手段
加纳国家剧院
马里共和国会议大厦
古巴吉隆滩胜利纪念碑方案
宁夏大剧院
银川国际会展中心
中国港口博物馆
沂蒙革命历史纪念馆
阜阳市科技文化中心
温州鞋业博物馆方案
太原晋阳湖展示馆方案
奈良中国文化村剧场方案
锡东新城文化中心方案
绍兴市民广场
城市芯宇居住小区
耀江大酒店
解百商城
君康金融广场
温州世贸中心方案
上海中心方案
上海金山区行政中心
上海公安局办公指挥大楼
绘画作品
绘画作品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作品年表
摘要
"本书所列的56 个作品选自我从业以来所做的150 个项目。其中大部分均已建成,但也
包括一些正在设计或施工过程中的项目,以及少量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施的方案。能否较充分地表达我的创作理念是能否被选入的唯一标准。
从业近60 年,我主持设计的项目不多,建成的只有58 项,和国外一些像我这样年龄的建筑师相比较,这个数字偏低。我自信尚称勤奋,但为何未能“高产”?从本书附录作品年表的一组数字中可以大致看出其中原因:由于频繁的政治运动,以及20 世纪80 年代被行政事务占去了大量精力,自1958 年从业至1991 年的33 年间,我主持的设计仅有27 项;而1991 年至今,则主持完成了各类建筑120余项,也就是超过80% 的项目设计是在近25年完成的。
很明显,建筑师个人的创作机遇与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无法抗拒。另一个可能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150个项目的方案主创——从画构思草图开始,直至整个设计细节的控制,都由我主导。那些指导、参与、挂名的项目一概不予列入。我知道,由于我的这种工作模式比较刻板,常引起一些人的质疑,但我始终认为,这是我做建筑师的原则。
本书所选作品曾考虑按年代排序或按建筑类型分列,但最后我选择了以“境界”“意境”“语言”三个部分来排序。我以为这样的排序可以更清晰地表达我的创作理念,方便读者对我的作品进行了解。当然,分列并不意味着“分离”,例如列入“境界”部分的作品并不仅仅表达了这一种理念——事实上,我对每一件作品所考虑的因素都是综合的、全面的。
借本书出版的机会,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师长和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心和鼓励,感谢多年来不断变化的工作团队的合作和支持,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我的建筑师生涯无法走到今天。当然,家人对我一贯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几十年来能够集中精力从事建筑创作的关键,对此,我一直铭记在心。
感谢佐尼斯先生和吴焕加先生为本书作序。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位建筑理论大家,对我的作品所作的宏观而精辟的分析,相信会有助于读者对我的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感谢视觉出版集团的邀约,把这本书作为“大师系列”在国内外出版。我一直认为,跨文化交流,将会使中国、也会使世界建筑的发展更加多姿多彩。本书的出版,为实现我的这个愿望提供了一个契机。
最后,我想将中国汉代史学大家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卷首语稍作修改,用以表达我多年来的设计立场,作为前言的结语:
究天地人文之际,
通古今中外之变,
成建筑一家之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