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阅读的进化 从深阅读到浅阅读

阅读的进化 从深阅读到浅阅读

  • 字数: 29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袁曦临 著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641901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网络数字阅读环境中的读者、阅读文本(书籍)、阅读行为和阅读服务四个主要节点,探究数字阅读的规律性特征,具体包括网络数字出版形态、数字文本结构、数字阅读内在机制和数字阅读行为。研究表明网络数字阅读行为具有屏幕化、碎片化、浅薄化以及互文性等特点,这些特征促使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过程发生改变,由此对教育学、图书馆学、心理学以及出版领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阅读认知模式的改变,教学、出版传媒以及图书馆、亟需建立起一种适应网络数字阅读的新模式,培育读者的元阅读能力和数字素养,并逐渐渗透到教学、出版和图书馆阅读服务和阅读推广之中。
目录
第一章 数字阅读研究背景
1.1 数字阅读生态扫描
1.1.1 数字阅读群体
1.1.2 数字阅读社区
1.1.3 数字阅读服务
1.2 数字阅读内涵解析
1.2.1 数字阅读概念辨析
1.2.2 数字阅读基本属性
1.2.3 数字阅读相关理论
1.3 数字阅读研究述评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数字阅读研究趋向
第二章 阅读认知主要理论
2.1 阅读认知基础
2.1.1 “阅读脑”的构成
2.1.2 “阅读眼”及其机制
2.1.3 阅读表征与“图式”
2.2 阅读过程模式
2.2.1 自下而上模式
2.2.2 自上而下模式
2.2.3 相互作用模式
2.3 阅读能力框架
2.3.1 NAEP阅读能力测评框架
2.3.2 PISA阅读能力评价模型
2.3.3 PIRLS阅读素养测评框架
第三章 数字文本形态特征
3.1 数字文本的特征
3.1.1 显示屏与信息密度
3.1.2 超链接与超文本
3.1.3 开放性与跨超本
3.2 数字文本呈现形态
3.2.1 内容呈现格式标准
3.2.2 阅读界面呈现方式
3.2.3 蒙太奇内容组织法
3.3 数字阅读文本类型
3.3.1 文章级别的“短文”
3.3.2 图书级别的“长文”
3.3.3 系统级别的“互文”
第四章 数字阅读行为特征
4.1 个体性阅读行为
4.1.1 个体数字阅读行为调查
4.1.2 个体数字阅读实验
4.1.3 个体数字阅读行为偏好
4.2 社会性阅读行为
4.2.1 网络阅读社区
4.2.2 去中心性阅读
4.2.3 社群互动阅读
4.3 数字阅读行为本质
4.3.1 屏幕化“超阅读”
4.3.2 立体化“互文阅读”
4.3.3 碎片化“浅阅读”
第五章 数字阅读行为机制
5.1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认知差异
5.1.1 实验设计思路
5.1.2 实验过程与结果
5.1.3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5.2 数字阅读对认知理解效果的影响
5.2.1 增加阅读认知负荷
5.2.2 降低阅读认知成本
5.2.3 强化元阅读认知能力
5.3 数字阅读行为发生机制
5.3.1 碎片化关联加工机制
5.3.2 非线性协同机制
5.3.3 脑神经元重塑机制
第六章 图书出版模式转型
6.1 网络写作与网络阅读
6.1.1 网络写作状况扫描
6.1.2 交互式类型化创作
6.1.3 网络作品出版形态
6.2 从传统出版到媒体出版
6.2.1 传统纸媒的冬天
6.2.2 数字出版新模式
6.2.3 UGC自媒体出版
6.3 数字媒体出版新模式
6.3.1 数字阅读产业链
6.3.2 数字出版盈利模式
6.3.3 数字出版与媒介融合
第七章 图书馆阅读服务重建
7.1 图书馆阅读服务模式更新
7.1.1 图书馆流通借阅服务现状
7.1.2 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需求
7.1.3 图书馆阅读服务流程重组
7.2 网络原生阅读资源管理
7.2.1 网络原生阅读资源建设
7.2.2 网络原生阅读资源分类
7.2.3 网络原生阅读书目本体
7.3 图书馆数字阅读社区建设
7.3.1 图书馆阅读社区框架设计
7.3.2 图书馆阅读社区功能描述
7.3.3 图书馆阅读社区运作管理
第八章 数字经典导读模型构建
8.1 古籍经典数字导读模型
8.1.1 古籍经典作品的界定
8.1.2 古籍经典阅读需求调查
8.1.3 古籍经典数字导读设计
8.2 “子曰”数字导读元数据方案
8.2.1 人物导读元数据
8.2.2 名物制度导读元数据
8.2.3 成语典故导读元数据
8.3 “子曰”数字化导读系统
8.3.1 “子曰”导读系统架构
8.3.2 “子曰”原文阅读模块
8.3.3 “子曰”导读阐释模块
结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