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吴宓视野里的新文学

吴宓视野里的新文学

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风起云涌, 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也应运而生。 吴宓,作为学衡派的中坚力量, 对新文学提出了若干批评。 以他为镜鉴,考察新文学, 可以更全面客观地审视新文学运动。 作为方法的吴宓意义深远。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蒋进国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5-04-01
  • 商品条码: 978754956532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3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蒋进国,1980年10月生,河南固始人,文学博士,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各一项。
目录
绪论吴宓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反思
第一章 吴宓视野里的新文学思潮
第一节 传承和断裂:新文学源流的两种解读方式
第二节 浪漫与拯救:现代性路径的错位叠加
第三节 "异元论战":吴宓与现代写实主义文学思潮
第二章 吴宓视野里的新文学家
第一节 志业与职业:文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第二节 激进与保守:政治倾向的二马分途
第三节 压缩与退让:吴宓的文化空间和生存空间
第三章 吴宓视野里的新文学创作
第一节 语言:吴宓和白话文的堂?吉诃德之战
第二节 题材:"愁惨黑暗,抑郁愤激"
第三节 风格:"尖酸刻薄讥讽骂詈"
第四章 吴宓文学观综论
第一节 流变与流弊:吴宓写实小说论
第二节 文学与人生:吴宓"三境"论
第三节 道德中心主义:吴宓文学观的当代审视
结语作为方法的吴宓
参考文献
附录
吴宓与新文学家交往论战年谱(1913-1948)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