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暖通空调节能技术

暖通空调节能技术

  • 字数: 48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刘艳华 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15-05-01
  • 商品条码: 9787111496397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30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教育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暖通空调节能技术》采取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及设备的融合方式,以“节能”为技术主线,全面介绍了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及其节能技术。内容包括供暖系统及相关节能措施(包括供暖计量、气候补偿、热网的水力平衡以及凝结水回收等),热源节能技术(热源设备本身的节能措施、可再生热源的开发与应用),通风节能技术,中央空调系统常用的节能技术,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太阳能制冷及蒸发冷却技术,暖通空调系统与设备控制节能的方法与技术,围护结构及相关节能技术等。
目录

前言
第1章概论
1.1供暖系统及其节能技术
1.2通风系统及其节能技术
1.3中央空调系统及其节能技术
1.4建筑维护结构及其节能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供暖系统节能技术
2.1供暖计量与节能
2.1.1供暖计量的意义及方法
2.1.2热计量仪表及温控设备
2.1.3计量供暖系统选择与应用
2.2气候补偿与节能
2.2.1气候补偿器基本工作原理
2.2.2气候补偿器系统组成
2.2.3气候补偿器适用范围
2.2.4气候补偿器的供暖调节特性
2.2.5气候补偿器系统特点
2.2.6气候补偿器供暖调节的示例
2.3供暖系统节能改造
2.3.1 既有供暖系统分户热计量改造原则
2.3.2室内供暖系统分户热计量改造方案
2.3.3供暖系统热力站(或热力引入口)节能改造
2.4凝结水回收利用与节能
2.4.1凝结水回收利用的意义
2.4.2凝结水回收利用系统
2.4.3凝结水回收利用实例
2.5锅炉排污及烟气的回收利用与节能
2.5.1 锅炉排污
2.5.2锅炉排污原则及排污系统
2.5.3锅炉排污水热量回收与利用系统
2.5.4排烟余热的回收利用
2.6蓄热技术及其应用
2.6.1 蓄热技术
2.6.2蒸汽蓄热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
2.6.3蓄热器的控制和管路系统
2.6.4蒸汽蓄热器的应用
2.7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
2.7.1辐射供暖与建筑节能
2.7.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
2.7.3管路系统构造与形式
2.7.4管路系统设计与选用
2.7.5控制与调节
2.7.6塑料管材及绝热材料
2.8其他节能技术
2.8.1热网的水力平衡
2.8.2热网的保温
2.8.3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
2.8.4散热设备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热源节能技术
3.1锅炉节能技术
3.1.1锅炉的基本构造
3.1.2锅炉的工作过程
3.1.3锅炉损失及效率
3.2余热锅炉
3.2.1余热锅炉的分类
3.2.2余热锅炉参数
3.2.3余热锅炉的应用
3.3地热技术
3.3.1 地热发电
3.3.2地热供暖
3.3.3地热的其他利用
3.3.4地热开发的风险
3.4热泵技术
3.4.1热泵的工作原理
3.4.2热泵的低温热源
3.4.3热泵的分类
3.4.4热泵的应用
3.5太阳能供暖设备
3.5.1太阳能概述
3.5.2太阳能集热器
3.5.3太阳能供暖装置
3.5.4太阳能辅助热泵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通风节能技术
第5章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第6章冷源节能技术
第7章暖通空调系统与设备控制节能 技术
第8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摘要
据预测,按照我国目前的建筑用能水平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在建筑能耗里,暖通空调能耗占30%~50%,且在逐年上升。现有的暖通空调系统所使用的能源基本上是高品位的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电能所占比例最大。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使用,使得地球资源日益匮乏,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针对现状,我国许多大学都加强了暖通空调系统与设备节能以及可再生能源在暖通空调中合理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本书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编写的。 全书共分8章。第1章扼要介绍了暖通空调系统及其节能理念。第2章介绍了供暖系统及相关节能措施,包括供暖计量、气候补偿、热网的水力平衡以及凝结水回收等。第3章介绍了热源节能技术。除了热源设备本身的节能措施外,还介绍了可再生热源的开发与应用。第4章介绍了通风节能技术,重点介绍了多元通风技术。第5章介绍了中央空调系统中常用的节能技术,包括变风量调节、变水流量调节、变制冷剂调节技术以及低温送风、新风节能、温湿度独立控制节能技术等。第6章介绍了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太阳能制冷及蒸发冷却技术等。第7章介绍了暖通空调系统与设备控制节能的方法与技术。第8章介绍了建筑围护结构及相关节能技术,只有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才能充分发挥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作用。 本书难度适中,力图方便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查阅,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 本书由西安交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多名教师完成,由刘艳华教授统稿。第1章及第3章31~34节由刘艳华编写,第3章35节由党政副教授编写;第2章由张联英副教授编写;第4章及第5章51、52、54节由孔琼香副教授编写,第5章53、55~57节及第6章65节由王沣浩教授编写,第6章61~64节由王新轲副教授编写;第7章由王军副教授编写(其中71节由严彩球老师编写);第8章由刘星副教授编写。第5章由吴小舟博士协助统稿。西安交通大学厉彦忠教授审读了本书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引用国内外多本著作、教材及文献并在书中给出标注。由于时间仓促,疏忽及漏引之处还望有关文献的作者能及时指正,以便修改。由于编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也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