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学历史

中学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实践研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作者: 凤光宇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6-04-01
  • 商品条码: 97875444684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在前言部分强调,上海的教育"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上海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还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新课改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就很好重要。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早在5年前就率先在全国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思想方法,并和上海市历史培养基地联合研究历史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过程,形成了许多实践案例。历史培养基地按照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单元结构,系统地梳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内容,分别给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文字解释,并且配上教学实践案例,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篇世界古代文明
区分史实的表述和评价——以《古代两河流域》为例/刘琼敏
考古发现、史料及其价值——以《古代埃及》为例/陆兵峰
区分对史实的客观描述和带有主观认识的表述——以《古代印度》为例/徐洁
理解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作用与影响——以《美洲印第安文明》为例/姜芳芳
读懂艺术作品中的历史——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例/姚虹
对基本史实和相关问题的认识——以《古代伊斯兰世界》为例/邵清
从多元视角理解历史事件——以《中世纪西欧》为例/林唯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明
区别历史资料汲取历史信息——以《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为例/唐向东
现代科技与考古信息——以《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为例/吴广伦
从多维视角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以《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为例/鲍丽倩
从多重视角解释历史事件的联系、作用与影响——以《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为例/高兴华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解释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与贡献、作用与影响——以《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为例/俞文晶
挖掘历史信息彰显史料价值——以《中国古代诗词、楹联》为例/李峻
第三篇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解释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以《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为例/李林
汲取和整理艺术作品中的史料价值——以《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为例/邵清
评价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与贡献、作用与影响——以《工业社会的来临》为例/李林
从联系与区别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为例/王莹
多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为例/李桂华
从量变与质变的视角认识历史——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沈淑雅
从背景与条件的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例/姜芳芳
从传承与发展的视角解释历史问题——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例/孙建
查证历史资料的可靠性,反思认识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孙继珍
从原因与结果的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檀新林
第四篇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在质疑中求真——以《洋务运动》为例/姚虹
著作、笔记、回忆资料等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以《救亡图存》为例/鲍丽倩
史料的效度和信度——以《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为例/邵清
历史解释的客观性与多样性——以《国共分裂与抗战开始》为例/李代友
汲取“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主要信息——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例/高兴华
从动机与后果的视角看逻辑方法在历史认识上的应用——以《国民党统治危机》为例/陶世华
第五篇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世界
质疑或反驳——以《美苏冷战的开始》为例/陶世华
辨别结论、判断准确性,反思历史认识的过程——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为例/孙建
从不同的时问、空间或群体的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为例/李代友
第六篇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
选择视角有效评价历史事件——以《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例/唐向东徐洁
汲取“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蕴含的主要信息——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为例/黄青涛
懂得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与史料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以《档案检索和调查访问》为例/徐洁
检验思维逻辑合理性,反思认识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中国走向世界》为例/李峻
主要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