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禅宗美学

禅宗美学

  • 字数: 27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节末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06-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1081778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6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定位于哲学美学而非文艺美学。提出中国美学史发展遵循审美优先而非艺术优先的规律,循此思路,以求还原古人的审美经验。对中国美学史上从庄、玄到禅的历史转换做了别人基本没有做过的考察。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为玄学所接纳的学术史过程,从比较美学的角度加以考较,认为在空观熏染之下的禅宗审美经验在本质上不同于庄子以及玄学的审美经验。尤其对禅宗现象空观出现的哲学史、美学史转换过程下了大的功夫。禅宗空观与西方现象学比较。提出运用现象学尤其是胡塞尔所创本质直观方法来启发对禅的空观的研究,以揭示禅的审美经验之纯粹直观性质。在此思路下,力求直接去面对禅宗的感性经验,而不是像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仅仅取道于文艺现象来达到它。对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意境范畴从禅宗空观及现象学角度展开研究,提出意境是空观下对色(现象)的纯粹直观,是禅宗美学突破的产物。
内容简介
该书对中国美学史上从庄、玄到禅的历史转换做了别人基本没有做过的研究。作者从比较美学的角度考察了印度佛教被中国玄学所接纳的过程,并试图在与西方现角学的比较语境中揭示禅宗审美经验的特质;还运用还原式描述的方法,从最基础的禅的感性经验人手,勾画禅宗现象空观的哲学史、美学史转换线索,揭示了禅的感性经验与其背后的哲学思辨、价值体系和心理特征之关系。
作者简介
张节末,1956年生,先后受教于南京师范大学吴调公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冯契先生,目前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描述中国审美经验,祈以西学发明中学,求揭橥纯粹中国之美学,著有《狂与逸》、《嵇康美学》等。
目录
引论 从庄、玄到禅――古代美学的两次突破 第一章 禅宗美学前史 一 玄学与魏晋审美心理 二 玄学接引下的般若学 三 前禅宗美学问题 四 等待第二波突破 第二章 孤明独发 一 除烦恼 二 自性自度 三 定与慧 四 无相,无住,无念 五 对法 第三章 谛观与顿悟 一 藉境观心 二 灯与镜:光明崇拜 三 偶然之悟 第四章 从“气”到“色”――自然观的变迁 一 前禅宗自然观述略 二 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 三 从陶潜的“化”到王维的“空” 第五章 说不可说之境 一 从王国维说起 二 心?意?根?境 三 名相之外 四 法眼和“隔”与“不隔” 第六章 禅化与诗化 一 禅境与诗境 二 个案研究:月 三 释“意” 参考书目 旧版后记 新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