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刘伯温传说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刘伯温传说

  • 字数: 26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黄涛 著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12993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历史人物刘基是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传说人物刘伯温则被百姓塑造成正义、智慧、神奇的亦真亦幻的形象。刘伯温传说是刘伯温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核心形式。它使具有独特魅力的刘伯温形象活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并随着社会生活的演变而生发新的故事。刘伯温传说承载和宣扬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传承着民众的思想、智慧和艺术才能,并衍生了许多特色民俗文化,是现代社会尤其是刘伯温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地推进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本书在全面考察刘伯温传说文本并在“伯温故里”文成县进行较深入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刘伯温传说的结构形态、历史源流、思想内涵、艺术特征、社会功能、传承状况等,对刘伯温传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故事类型学分析,调研了“太公祭”、民俗旅游等与刘伯温传说密切相关的文化事项,并为相关地方社会保护和利用刘伯温文化遗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性建议。 刘伯温文化不仅是浙江省刘伯温故里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影响力很大的宝贵文化财富。本书也注意考察研究了刘伯温传说文化遗产对浙江乃至全国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资源价值和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黄涛,河北景县人,民谷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20年。主要研究传统节日,民间语言,文化遗产保护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刘伯温传说的文化形态与现代价值
一、相关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二、刘伯温传说作为我国“大传说”的规模与影响
三、类型化与个性化兼具的刘伯温形象
四、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第二章 刘伯温传说的形成、发展与现代传承
一、刘伯温传说产生与传承的多种途径
二、当代刘伯温传说的传承问题与保护策略
第三章 传说中的刘伯温:民众生活愿望与社会理想的独特载体
一、精英伦理与民众实用主义生活逻辑的巧妙调和
二、作为庇护神的刘伯温:基于生存需要的民众诉求
三、作为平民形象的刘伯温:为民发声的益友角色
四、结语
第四章 刘伯温智谋传说的情节类型与人物形象
一、刘伯温智谋传说相关研究概述
二、刘伯温智谋传说的主要类型
三、两种智谋形象的差异:历史人物与传说人物的对比
四、刘伯温智谋传说体现的民众思想
五、结语
第五章 刘伯温传说的神异性情节类型
一、神仙现身型刘伯温传说
二、动植物精怪型刘伯温传说
三、奇人异事型刘伯温传说
四、刘伯温传说神异性情节类型的叙述规律及表达功能
第六章 刘伯温堪舆术传说的情节类型
一、刘伯温堪舆术传说的形成
二、刘伯温堪舆术传说的情节类型
三、刘伯温堪舆术传说在刘伯温故里的现代流传
第七章 文成太公祭:刘伯温文化的仪式叙事
一、作为祭祀对象的刘基
二、明代刘基后裔推动诚意伯祭祀得到官方认可的努力
三、诚意伯祭祀的历史演变
四、太公祭现状
五、太公祭与宗族认同
六、太公祭与地域文化认同
第八章 刘伯温故里的民俗旅游
一、文成县民俗旅游与非民俗旅游的资源整合
二、刘伯温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保持民俗本真性为基础
三、刘伯温文化的民俗旅游开发
第九章 乡土景观理论视域下伯温故里村落景观与文化空间的重构
一、文成县武阳村村落景观和文化空间的重构
二、村落景观重构背景下民众日常生活的变革
三、结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